摘要: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中,存有这样一份特别的档案,以文字记录了一部电影短片的字幕,电影片名为《东北事变始末记》,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前后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场景。留在档案中的短片字幕虽没有完整地叙述出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但也可从中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中,存有这样一份特别的档案,以文字记录了一部电影短片的字幕,电影片名为《东北事变始末记》,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前后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场景。留在档案中的短片字幕虽没有完整地叙述出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但也可从中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为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1932 年,商民孙祥泰呈请北平市教育局允许放映一部由美国摄影记者兰甫臣拍摄并制作的电影短片《东北事变始末记》,播放影院为大观楼。 在呈请书中,孙祥泰写道:“窃查此次日本侵略我国疆边、占据我国领土,无所不用其极。 本片由美国摄影记者兰甫臣氏历千辛万苦跋涉远东、冒百死一生,遍游日本、朝鲜及我国东北各地随地摄影,该氏此举原为对我国同情之表现。 摄毕后该氏即携往本国各地放映,今又带回我国,特将该片交商民,公演于我国民众,藉以暴露日人野心并示我国民气之未死,既可激励我国民之爱国思想,又可实睹当时激战之情形,诚一举而两得也。 因急待宣传,若俟检查委员会发给执照,恐延期过久失去该片宣传效力。 拟一面赶速呈请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发给执照,一面先行放演,俟执照发下及当补行呈验,片中并无伤风败俗及蛊惑人心之情节,理合具文恳请钧局验片,准予映演。”呈请书还附上了该短片全片字幕,共九百余字。
商民孙祥泰关于允许放映由美国摄影记者兰甫臣拍摄并制作的电影短片《东北事变始末记》给北平市教育局的呈(北京市档案馆藏)
根据档案记载,北平市教育局在接到孙祥泰和大观楼电影院的呈报后,将其报知教育内政部。教育内政部鉴于“事关国际问题,影响甚巨,尤应慎重”,要求送审。 而之后关于影片能否上映以及影片去向的下文在档案中就没有记载了。
短片中记录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
字幕的开篇是一段类似“导言”的文字,首先发出了唤起民众爱国热情的宣言:“日本帝国主义者乘我国水旱为患、天灾人祸之际,施其侵略手段,袭击我东北、占领我三省、焚毁我建筑、屠杀我同胞、潜夷我民族,伏尸满野,浮血成河,天乎,何辜惨至此极。 而暴日又以为未足,必至亡我种、灭我国方以为快,试观其处心积宪已非一日,而我也则以宽大仁慈念其友邦同种未为之仇,今则三省已入寇握,亟希全国同胞一致抵抗,收回失地,以除暴日。 我同胞看完此片必能激发热血、唤起爱国精神也。”
影片内容不仅涉及了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入侵东北的一些重要活动,显示出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是早有预谋的,而且还提到了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方面的许多重要人物,也记录了我国军民顽强抗敌的行动,专门拍摄了马占山将军等人卫国守土的英勇事迹。
字幕中提到,日军“预谋占领东北对于军用品之积极制造;暴日飞机场之设备;暴日对东北未出发前在参谋部首脑部之重要会议;侵我东北之罪魁金谷参谋总长(金谷范三);日军阀豺狼成性之海军部长;暴日之日军首脑政友会总理犬养氏(犬养毅);日军阀之东北祸首陆军部长;紧急动员入寇东北时演讲袭击密谋;入寇东北之祸首关东军本庄繁;本庄赴席密议谋我三省”。
《东北事变始末记》短片全片字幕(部分)(北京市档案馆藏)
除了这些日本重要军政首脑密谋侵略外,“倭奴入寇东北而小倭奴尚知参加送行,可见帝国主义之谋我仇我一斑;倭寇由海道运往东北;暴日海军部长重视东北之侵略亲至送别;暴日用商轮运输倭寇而以军舰保护之,可见军民谋我一致”,这些日本平民的表现也反映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在日本是众所周知、预谋已久的。
日本昭然若揭的野心终于在1931 年 9 月 18 日开始了实施。影片呈现“暴日入寇之命令下矣,不啻我东北同胞致催命符至矣一哭;暴日又令空军出发祸我东北;倭寇陆续出动前线尽劫掠烧杀之能事;谋占哈尔滨飞机场;暴日入寇沈阳用列车鱼贯而来;我东北铁道线各地风景为倭寇在车中而欣赏;倭寇到达沈阳之情形;敌寇用重炮压迫我军,尘沙满天、血肉横飞;倭寇在战地细阅三省地图,地大物博黄金遍野垂涎欲滴”。
面对日军对我国国土和人民的肆意践踏和残忍杀害,“我全国同胞其速而合作御侮;我国奋勇直航空队视察敌情;民族英雄马占山;我东北军参谋处;我军用高射炮射击日本飞机;我军不畏强暴为国牺牲而抵抗;昂昂溪之役;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以热血抵御外侮;一个牺牲卫国守土之健儿;杀杀杀抵抗到底牺牲到底”。
影片中提到的“昂昂溪之役”又称“江桥之战”。 古城昂昂溪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南部,是蒙古语狩猎场的意思。江桥是洮昂铁路(洮南至昂昂溪铁路)上最大的桥梁,是日军进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必经之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开始图谋侵占黑龙江,谋取黑、吉、蒙交会处的齐齐哈尔(时为黑龙江省省城),这是日军急需打通的关口。 当时,日军在黑龙江省尚未驻军,于是指使已经叛降的原洮辽镇守使张海鹏率伪军进占齐齐哈尔,达到不直接出兵占据黑龙江省的目的。
字幕中提到的“民族英雄马占山”,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正是他组织了江桥抗战,打响了有组织、大规模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留在东北境内的爱国军民违背国民政府的意旨,打响的抗日斗争第一枪。1931 年 10 月 10 日,马占山率部抵达齐齐哈尔,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即剩一兵一弹,亦当与战壕共始终”,激励将士英勇抗敌。11 月 4 日,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在排除投降派干扰的情况下终于打响,将士们在历时 16 天的战斗中孤军奋战,拼至弹尽粮绝。11 月 19 日,马占山“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率两万余人退出齐齐哈尔,江桥战役至此结束。
然而,在经过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后,东北大地还是落入日寇虎口。影片最后展现了“痛兮终以孤军无援寡众悬殊退守拜伦徐图恢复;各国视察员航轮达到大连;痛心哉版图色变;大好山河已入倭寇掌握;事变后沈阳各机关尽成鬼蜮世界;各国视察员到沈阳监视日军暴行;暴日侵略目的已达,凯旋回沈,我三省土地千万同胞沉沦异族之手,其痛苦颠沛决非人类所能忍受者,望我全国同胞协力同心,一致御侮,作一光荣之牺牲而还我山河也”。
遗憾的是这部影片本身现已难以找到它的踪迹,目前仅能推断出影片完成时间在1931 年 11 月底到 1932 年 2 月底之间,其拍摄者兰甫臣的身份考证也难以找到明确的线索。 留在档案中的这些字幕和文件是其仅存的踪迹,虽然只是片段式的表述,但从中仍可窥见日军的侵略暴行和爱国同胞的英勇抵抗。(北京市档案馆 王贞)
(本文摘自《档案为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档案为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北京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编著
ISBN:978-7-5166-8148-0
定价:89.00元
新华出版社2025年9月
来源: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