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一周我省多雷阵雨天气,很多朋友咨询“为什么下雨天在输电线路旁边打伞会有发麻的感觉?”现在,一起进入908新媒体科普小课堂吧。
未来一周我省多雷阵雨天气,很多朋友咨询“为什么下雨天在输电线路旁边打伞会有发麻的感觉?”现在,一起进入908新媒体科普小课堂吧。
来作为传输电力的载体,电网已经成为关乎民生、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享受电力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电网环境保护也受到关注。
电是如何送到千家万户的?
“电”是对“电能”的简称。电能是目前人类社会使用的最清洁和最广泛的二次能源,其特点是不易大规模储存,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需要在同一瞬间完成。
电是通过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输变电设施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就构成了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
就具体过程而言,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经升压变电站的变压器升高电压后,送入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较远的用电地区,用电地区降压变电站的变压器将电压降低后,送入配电线路,最后电能通过配电线路送到城市、郊区、乡镇和农村,并进一步分配和供给工业、农业、商业、居民以及特殊需要的用电部门。
新型电力系统中,太阳能、风电等新型能源可安装在用户侧,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清洁化与灵活性。
为什么下雨天在输电线路旁打伞有时会有发麻的感觉?
输电线路周围存在电场,在其周围,人和其他导体表面会感应出电荷。当人触摸到导体时,这些电荷会发生转移(从人向接地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经人体入地),从而有微小的电流流过人体,使人体在瞬间可能感觉到有轻微的“麻电”感。这种现象只有在高压输电线路下方电场强度较高的局部地方才能感受到。当两者的电荷平衡时,这种“麻电”的感觉就消失了。
雨天在高压输电线路下打伞通过,有时碰到金属伞柄,出现瞬时“麻电”,就是伞骨上的感应电荷在人触摸时产生瞬时转移造成的。这种物理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静电放电现象(例如干燥季节穿脱毛衣等)类似。
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交流电流持续时间与人体电流效应的关系曲线,在输电线路下方,人体在电场中接触接地导体时所产生的人体电流均在“可能有感觉”的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的。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电场和磁场吗?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自然界产生的电磁场之中,包括地球自身产生的地电场、地磁场,大地与云层之间和云层之间由于闪电产生的电磁场,以及来自太阳和其他星球的电磁场等。
除了自然界中的电磁现象,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各种人为电磁场。例如,电视、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移动电话及天线基站、广播及电视发射塔、雷达、卫星地面接收站,地铁、电动汽车等城市交通系统,以及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都会产生电磁场。
总之,有电压就有电场,有电流就有磁场。电磁场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
交流输变电设施的电场和磁场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交流输变电设施的工作频率(简称工频)是50赫兹。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属于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属于极低频场,无法产生有效能量辐射。
随着与输电线路距离的增加,输电线路周边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降低很快。只要合理设计线路,就可以减小线路附近空间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
变电站运行时,带电设备和导体上的电荷会产生工频电场,带电导体中的电流会产生工频磁场。变电站周边(靠近变电站进出线附近除外)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此外,变电站围墙对工频电场也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为什么输电线路附近有时会有“嗞嗞”的声音?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时,导线及绝缘子金具表面电场会将附近很小空间的空气局部电离,产生放电现象,通常称为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过程中,伴随着电离、复合等过程,会产生声、光、热等效应,发出微弱的“嗞嗞”声,有时还会看到蓝色的辉光。这种放电现象对附近活动的人员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其产生的噪声也能够满足国家标准。
新输电线路投运一段时间后,“嗞嗞”声会逐渐减弱。
听说一键三连908小编能更快找到你
分享
在看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