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苏辙用这句话精准概括了水的“与善仁”。水,就像一位无私的奉献者,它默默地泽润着世间的万物,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让生灵得以生存繁衍,却从不向万物索取任何报酬,这便是善于仁爱的最高境界。正如古语所言“善往善至,爱去爱返”,爱爱相报
“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苏辙用这句话精准概括了水的“与善仁”。水,就像一位无私的奉献者,它默默地泽润着世间的万物,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让生灵得以生存繁衍,却从不向万物索取任何报酬,这便是善于仁爱的最高境界。正如古语所言“善往善至,爱去爱返”,爱爱相报、善善循环,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运转的根本之道,维系着世间的和谐与美好。
倘若离开了善与爱,世界或许将陷入无边的黑暗与混乱之中,瞬间走向毁灭。那么,人类应当如何践行这一法则,让善与爱充满世间呢?首先,心中务必长存善念,这是最为根本的前提。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他们表面上看似善良,也会做出一些善举,可其内心却怨念丛生、阴暗晦涩。这样的人,其善行在无形中被心中的恶念所抵消,难以获得宇宙智慧与能量的加持,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诸事不顺的根源所在。真正的善,必须发自内心,因为宇宙智慧无所不在,明察秋毫,任何虚假的善举都无法遁形。
张其金始终将“与善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在传播本源学知识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本源学,他常常免费举办讲座,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有一次,他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便主动联系当地学校,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还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远程为孩子们授课,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疑惑。有人问他为何要如此无私地付出,他笑着说:“善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本能。当你用善去温暖他人时,自己也会收获内心的充实与快乐,这便是善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其次,要常行善事,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在行善的时候,务必心怀真诚,因为心诚则灵,大善无敌。只要我们真诚地去行善,不掺杂任何功利之心,人生自会通达顺畅,充满阳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善并非不分是非的愚善。对恶人的过度宽容与忍让,实际上是在纵容邪恶,并非真正的善。因此,想要成为真正的善人,不仅要注重修心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更要明智聪慧,具备明辨是非的高超智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真正地帮助他人。
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大事者,无一不是大善大德大智之人。他们顺应天道,替天行道,以善为念,以爱为行,深受世人的敬仰与爱戴。而那些大奸大恶之人,即便一时之间凭借智谋得逞,获得了短暂的利益与权势,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如人们常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从受恩者的角度而言,要懂得感恩与回报。而从施恩一方来看,理应秉持“施而不求报”的心态。有句话说得好“善恐人知乃真善”,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与践行。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行善时,唯恐他人不知道自己的善举,内心时时刻刻盼望着能有人将自己的善举大肆宣扬,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高尚。这样一来,其行善的动机便不再纯粹,他们并非完全出于帮助他人的目的,而是部分为了炫耀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此类善行,虽然不能完全否定,毕竟在客观上确实做了好事,帮助了一些人,但其意义与价值却大打折扣。例如,一些慈善家为了博取名声而进行慈善活动,他们会刻意邀请媒体报道,大肆宣传自己的善举,与那些默默奉献、不求任何回报的善举相比,二者的境界高下立判,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商业炒作,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善。
苏辙对“言善信”有着生动的描述:“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水,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与规律性,它进入圆形之处便会优雅地旋转,流入方形之地则会巧妙地转折,遭遇堵塞便会安静地停留,一旦决口便会汹涌地流淌,这些特性都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从不违背自身的规律。说话也应当像水一样,讲求诚信,那么,何为诚信呢?诚信之语,必定是能够经受住时间与事实的验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大家熟知的“狼来了”的故事,便是一个生动的反面例证,深刻地诠释了言而无信的危害。故事中的放羊娃,年纪尚小,不懂诚信的重要性,出于恶作剧的心理,在并没有狼来的情况下,高声向山下的人呼喊“狼来了”。附近劳作的人们听闻呼救声,以为真的出了危险,急忙手持农具以及临时制作的武器赶来救援,可到达现场后,却发现一切安好,不过是孩子的一场恶作剧,这表明孩子所说的话无法得到验证,他说狼来了,实际上狼并未出现,其话语虚假不可靠。
此后,孩子又多次重复这一把戏,人们并非愚笨,上当的次数多了,便知道他所说的话都是虚假的,再也没有人相信他了。当狼真的来袭时,孩子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狼来了”,可山下的人们听到呼喊后,都以为他又在撒谎,没有一个人前去救援。最终,狼群不仅吃掉了众多的羊,孩子自己也葬身狼腹。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深刻地警示着我们:言而无信,必将自食恶果,在失去他人信任的同时,也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张其金在与人交往和学术研究中,始终将诚信放在首位。在学术领域,他从不弄虚作假,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基于充分的证据和严谨的论证。有一次,他在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中,发现自己引用的一个数据存在误差,虽然这个误差对整体结论影响不大,而且修改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暂停了论文的发表,重新查阅资料,核实数据,直到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后,才将论文提交。他常对学生说:“诚信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失去了诚信,即便拥有再高的才华,也难以在学术道路上走得长远,更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在日常生活中,诚信同样至关重要。无论是与朋友相处、与同事合作,还是与家人交流,只有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诚信的人,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安心与可靠,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只会逐渐失去身边人的信任,最终变得孤立无援。
“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苏辙用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水的“正善治”。水,就像一位勤勉的清洁工,能够清洗世间的一切污垢,让万物恢复原本的洁净;同时,水又极为公平,在任何容器中,它的表面始终保持水平,即便容器发生倾斜,水面依旧不会出现高下之分。消除脏乱、公平行事,这正是为政者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所在。
在社会治理中,为政者应当像水一样,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徇私舞弊,为民众营造一个清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为政者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偏袒一方,欺压另一方,就必然会引发社会矛盾,导致民众不满,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灭亡,都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不公不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特权,不顾民众的死活,横征暴敛,滥用职权,最终激起民愤,引发起义,导致王朝的覆灭。
张其金在研究社会治理相关的本源学理论时,多次强调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他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公平就像水的水平面,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发展,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充满活力,实现国泰民安。”他还提出,为政者要像水清洗污垢一样,坚决清除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民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在现代社会,公平公正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还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各个方面。例如,在教育领域,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受家庭背景、贫富差距的影响;在就业领域,要消除就业歧视,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医疗领域,要建立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只有在各个领域都实现公平公正,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来源:本源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