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展览会概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10:04 1

摘要: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会。这些展览会,集中展现了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董海鹏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会。这些展览会,集中展现了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谈及在抗日根据地举办展览会的传统,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级苏维埃政府每逢重大纪念活动和集会,都会以实物、绘画、文艺等形式举办展览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苏区取得的各项成绩。1934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馆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建立并对外开放。馆内举办了系列专题展览,吸引2000余名大会代表前来参观。抗日战争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从宝塔山麓到黄海之滨,从长城内外到华中腹地,各根据地共举办各类展览会135次。受战争因素影响和物质匮乏的束缚,除筹建极少数博物馆、纪念馆外,各抗日根据地仍通过举办大量临时性展览会,来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展示根据地军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处于敌、伪、顽三面夹击且战斗十分频繁的晋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受条件所限,举办的展览会规模大多属于中小型,次数上也少于陕甘宁边区(举办66次),其中,晋绥抗日根据地举办12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举办14次,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举办24次,但仍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一、展陈内容贴近根据地军民生产生活,形式上符合群众的审美趣味,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1939年7月,第十八集团军随营学校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8周年,在晋东南地区驻地举办展览会。展览内容包括:两年来华北抗战胜利成果、敌伪的虚假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和学校学生学习动态等。此次展览会,可以算是在山西各抗日根据地范围内举办的首次展览会。其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陆续举办了晋冀豫边区生产展览会、晋察冀边区纪念“三八”节暨妇救会成立三周年展览会、晋西北纪念“七七”四周年展览会、庆祝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绘画展、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照片展、晋察冀边区首届战斗生产展览会和太行区文化教育展览会等重要展览活动。

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举办的展览会既有全区性或综合性的,也有地方性或专题性的。比如,1940年10月晋冀豫边区举办的生产展览会,就面向整个边区征集展品,共展出展览品3330余种,其中有改良的水车、自造的纸张、40斤重的南瓜、一人高的丝瓜……引得每日观众云集,会场水泄不通。① 1941年7月,为庆祝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举办了绘画展,陈列书画作品百余幅,有水彩画、炭笔画、钢笔画等,种类繁多。1945年,晋东南黎城县举行小麦展览会,从原株、顶穗、产量等方面对新品种“169小麦”与当地小麦进行比较,使得“参观的群众纷纷要求改换新种”②。

再比如,1941年3月,晋察冀边区举办纪念“三八”节暨妇救会成立三周年展览会,全区万余名妇女参加。展览会展出了妇女劳动模范、学习模范的成果。1942年4月至5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要求各团举行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和展览会,奖励模范青年,掀起学习热潮。这样的展览会形式多样,展陈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满足了抗日根据地各阶层群众的需要。

展览会除了展陈实物,还佐以图表、照片、连环画、木刻版画、民间剪纸等形式同步展示说明,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大大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1941年7月1日,在晋西北纪念“七七”四周年展览会上,专门摆放反映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巨大变化的统计图表,生动展示了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山西新军和晋西北抗日军民抗战4年来取得的具体成绩,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到展览会揭幕的第四天,参观者已达万余人。③1944年,晋绥边区举办战斗生产展览会,在各种展品旁请专人进行解说,并配有详细图表说明,就连不识字的老人都喜欢待在里面参观。在太行一中的成绩展览会上,所展出的70余幅剪影、版画,取材于现实生活,生动描绘了抗日根据地的种种动态,受到参观者的认可和好评。抗大七分校教育成绩展览会上陈列出的战斗沙盘、军事模型,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称赞不已。

1940年11月,晋察冀边区举行第一届艺术节。图为战士们在展览室参观。

抗日根据地举办的展览会大多是在边区政府礼堂、学校、机关窑洞或临时搭起的席棚里布置,但为了能让更多群众参观,举办者创新展览方式,如晋察冀边区美协于1941年7月组织到反“扫荡”斗争最艰苦的地区,进行美术作品巡回展览。巡展3个多月,展出20多次,观众达5万余人次。还有的举办者则是利用庙会、骡马大会等,组织流动展览。妙峰山(位于北京远郊)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每年旧历四月初一和十五都举行盛大的庙会。1945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利用妙峰山庙会的有利时机,在庙会上举办新闻照片展览,宣传八路军抗日功绩,参观者络绎不绝。④

二、展览会紧密配合抗日救亡宣传,为军民带来鲜活体验和思想冲击,使得广大参观者深受教育和鼓舞

1944年11月,布置一新的太行区战绩馆重新开放。馆内设有31个展览室与专栏,分为“战斗中的军队和人民”“太行人民在战斗中”“不能抑制的愤怒”等七部分。其中“不能抑制的愤怒”部分着重展示了日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以及给太行区人民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灾难。面对展室悬挂着的同胞伤亡图画和照片,参观者有的愤怒不已,有的唏嘘长叹,也有的默默流泪,没有一个不咬牙切齿痛骂日军。在两周的开放时间里,共有4.5万余人次参观战绩馆,有人在留言簿上写道:“冤有头,债有主,干吧!胜利快要到来,日本强盗是逃不脱的!”⑤这何尝不是所有参观者的心声。

抗日根据地群众对展览工作的参与和评价,形成了展品与观众的双向交流,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教育启蒙。1944年6月发布的《晋察冀边区生产展览会展览品征集办法》中,要求以县为单位进行征集活动。展品包括农业生产品、手工业生产品等三大类12个小类,要求选送的展品附说明书,便于宣传推广。历时半年的展品征集活动结束后,晋察冀边区战斗生产展览会开幕。边区杀敌英雄、劳动模范参观展览时,看到与自己有关的展品,心情十分激动。同样,参加晋绥边区年度生产展览会的劳动英雄,看到展览会上的展品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极为兴奋,“生产热情及抗战胜利信心倍加提高,个个满心欢喜的走出来”⑥。而参观延安建设照片美术展览后,参加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参议员对记者说:“看到延安建设的突飞猛进,使我们非常感动,更相信抗战的必然胜利,和战后必能建设一个独立、自由与繁华的新中国!”⑦

1944年11月,参加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的群众参观战绩馆。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伪的进攻、封锁和连年的自然灾害,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为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振奋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举办了大量有关工农业生产的展览会。在1944年1月晋绥边区年度生产展览会上,展出农作物谷类数十种、黍类20多种、麦类10余种、豆类30余种,蔬菜瓜果药材更是不胜枚举。展出的工业产品有自制手枪、子弹、地雷、炮弹、纺纱机、织布机等。劳动模范参观展览后,称赞说“真正好哩,咱们根据地样样能做,咱们不怕日本鬼子顽固分子的封锁”⑧。有的群众在参观晋西北军区后勤部举办的自力更生生产品展览会后,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力更生有办法,胜利是属于我们的”⑨。来自敌占区的进步乡绅参观太行区生产展览馆时,看到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战胜灾荒、组织生产自救取得的成就,感叹道:“在生产方面能有这样大的建设与改进,对于打倒敌人,争取最后胜利,是很有把握的。”⑩

三、展览会和群英大会、运动大会大多同时举行,相互辉映

展览会在内容上不同于戏剧、曲艺,在形式上也与集市、庙会有区别,对于抗战时期的普通群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如何让群众自愿走进展览会场,是展览组织者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抗战后期,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展览组织者在办展工作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将展览会与英模大会、运动大会联动举办,取得了巨大成功。

1941年9月18日至27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举行全师运动大会,与会代表与选手有3000余人,均是由各旅、各团、各军区和各军分区所推选。组织者在运动大会的会场周围布置了军事、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7个展览会。这些展览陈列着丰厚的战利品,同时为缅怀赵崇德、丁思林、叶成焕等第一二九师烈士,还展陈了他们的相关遗物和英勇事迹。闻讯前往参观者,更在万人以上,有的群众甚至跋涉数百里赶来一饱眼福。

1942年12月12日,晋西北第二次劳动英雄检阅大会在兴县开幕,同日,生产展览大会揭幕,分为农业、工业、工具、美术和奖品等展览。展览会开放后,每日参观者有四五千人,都对展览室中自制的掷弹筒、手榴弹、水平仪、织布机、纺纱机等赞叹不已。大会还将展陈的优质良种推荐给参观的劳动英雄,邀请他们明年试种。

1944年11月21日至12月7日,太行区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邓小平、滕代远、张际春、李雪峰、李达等党政军领导参加大会。大会经过讨论和评选,选出太行一等、二等杀敌英雄31人,劳动英雄39人。为了鼓舞广大太行军民杀敌和生产的积极性,加快根据地建设,大会组织者利用召开群英大会的有利时机,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战绩、生产展览,半个月后展览会参观者仍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快到闭幕的时候,仍有大量观众冒着风雪从百里之外赶来参观。考虑到参观群众热情高涨,大会主席团决定将展览再延期一周。

1944年11月,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期间,举办了战利品展览。图为参会的战斗英雄代表在观看战利品。

解放区所举办的展览会是面向人民大众,以抗日根据地生产生活为创作源泉,服务于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载体,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梳理举办展览会的历史过程,可以发现,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在具体的陈列展览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宣传推广典型,在展览会上通过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展品,或介绍模范人物和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来反映根据地建设的成绩,说明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好展品组合,将表现同一主题的展品组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突出主题思想的目的;适当运用反面展品,暴露敌人既残暴又虚弱的本质,提高广大群众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等。同时,根据地政权通过成立筹备机构、发布征集公告,积极组织参观等方式,实现了自上而下地组织动员;通过展览内容设置和展览形式创新,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总结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举办展览会的历史经验,对于丰富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深化博物馆展览历史研究颇有助益。

注释:

① 《晋冀豫边区生产事业突飞猛进 九一八生产展览会开幕》,1940年10月9日《抗战日报》。

②《黎北展览一六九小麦》,1945年7月15日《新华日报》。

③《晋西北盛大展览会》,1941年7月29日《新华日报》。

④《妙峰山宣传战》,1945年7月30日《晋察冀画报》。

⑤《重新布置后的战绩馆》,1944年12月5日《新华日报》。

⑥《劳动英雄参观生产展览》,1944年1月18日《抗战日报》。

⑦《临参会大会期间举行照片美术品展览》,1942年11月14日《抗战日报》。

⑧《劳动英雄参观生产展览》,1944年1月18日《抗敌日报》。

⑨《辉煌的一面——十月革命展览会参观记》,1941年11月24日《抗战日报》。

⑩《灿烂辉煌的生产展览馆》,1944年12月5日《新华日报》。

来源:晋南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