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啃老13年,母亲以死要挟让她赚钱,女儿自尽后母亲看到存款崩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9:45 2

摘要:作为一家国营服装厂的会计,每月工资不算高,但足够她和女儿何晓雨过上体面的生活。自从丈夫出车祸去世后,她便独自抚养晓雨,女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义。

面对邻居的嘲讽,同学聚会的攀比,陈梦华红着眼怒斥躺在床上的女儿:

"你到底要啃老到什么时候?难道要我死你才肯去找工作?"

何晓雨低头,眼泪滑落:"我会让你如愿!"

几天后,母亲推开女儿的房门,发现一具冰冷尸体下的一封信和一张存折。

她颤抖着手打开存折,瞬间瘫坐在地,失声痛哭:"你怎么这么傻……"

01

1998年的夏天,江南小城绍兴下着绵绵细雨。

陈梦华站在厂门口的雨棚下,手里紧握着刚刚发下的工资条,眼睛微微发红。

作为一家国营服装厂的会计,每月工资不算高,但足够她和女儿何晓雨过上体面的生活。自从丈夫出车祸去世后,她便独自抚养晓雨,女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义。

"梦华,不走吗?"同事李阿姨从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

陈梦华收起工资条,勉强笑了笑:"我再等会儿,雨小点再走。"

"是不是又在想晓雨的学费的事?"李阿姨关切地问道。

陈梦华点点头:"高中的费用比初中贵多了,再加上补习班......"

"值得!你家晓雨那么聪明,念大学指日可待。你看我家那小子,成绩一塌糊涂,早早就去工厂了。"李阿姨安慰道。

陈梦华眼睛一亮:"是啊,晓雨是我的希望。"

回到家中,十六岁的何晓雨正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听到开门声,她头也不抬地问道:"妈,今天发工资了吗?"

"发了。"陈梦华放下湿漉漉的雨伞,从口袋里掏出钱,数出一部分放在桌上,"这是你下个月的补习费,别弄丢了。"

何晓雨这才抬头,看了眼桌上的钱,又低下头继续做题:"谢谢妈。"

陈梦华走到女儿身后,看着她整洁的笔记本和密密麻麻的解题过程,心中涌起一阵欣慰。

晓雨从小学习就好,小学六年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也保持在年级前十。

虽然上了高中后竞争更激烈,但晓雨依然凭借惊人的毅力始终排在年级前三十。

"今天吃什么?我饿了。"何晓雨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

陈梦华连忙走向厨房:"我炒个青菜,再煮点面条。对了,我买了你爱吃的鱼丸。"

"不用那么麻烦,随便吃点就行。"何晓雨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我还有两套卷子要做完。"

饭桌上,陈梦华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扒拉面条,小心翼翼地开口:

"晓雨,妈听班主任王老师说,下个月有个数学竞赛,你要不要参加?"

何晓雨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参加可以,但报名费要三百。"

陈梦华眼睛一亮:"没问题!妈给你出。王老师说如果能拿到省级奖项,对高考加分可有帮助了。"

何晓雨叹了口气:"妈,您别总是这样。我知道咱家条件不好,我会努力的,不一定非要靠竞赛。"

"傻孩子,妈不辛苦。"陈梦华摸了摸女儿的头,"你安心学习就好。只要你能考上好大学,妈这辈子就值了。"

何晓雨低下头,默默地吃面。

"对了,你看看这个。"陈梦华从包里掏出一张剪报,"这是北京大学今年的招生简章,我特意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你看,多气派啊!"

何晓雨接过剪报,看了看上面的照片:"北大啊......"

"怎么,不喜欢?那清华也行啊,或者复旦、交大..."陈梦华热情地说道。

"妈,您别想太多。我能考上211、985就不错了。"何晓雨苦笑道。

陈梦华摇摇头:"不,你要相信自己。妈相信你能行!"

晚上,陈梦华坐在自己的小床上,借着台灯的光翻看着一本《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书。

虽然已经看了无数遍,但她依然认真地在重点处做着笔记。

突然,一阵咳嗽声从隔壁房间传来。

陈梦华连忙放下书,轻手轻脚地推开女儿的房门。何晓雨正趴在桌上睡着了,手边是做到一半的试卷。

陈梦华心疼地看着女儿疲惫的脸庞和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参考书,轻轻地把外套盖在她身上。

在微弱的台灯光下,她看到女儿的脸色有些苍白,眼下还有明显的黑眼圈。

"傻孩子,身体要紧啊。"陈梦华轻声叹息,但没有叫醒她。她知道,如果叫醒了晓雨,她肯定会继续熬夜做题。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高考前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到了决定命运的那一天。

考场外,陈梦华焦急地来回踱步,手中紧攥着一串佛珠,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保佑晓雨,保佑晓雨......"

终于,铃声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陈梦华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连忙迎了上去:"晓雨,考得怎么样?"

何晓雨脸色平静,点了点头:"还行,比平时发挥得好。"

陈梦华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那就好,那就好。咱们回家,妈给你做红烧肉庆祝一下!"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

何晓雨以超出重点线四十多分的成绩,被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录取了。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的那一天,42岁的陈梦华在门口收到了那个红色的信封,手都在颤抖。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当看到北京大学的校徽和"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时,她的眼泪终于决堤。

"晓雨!晓雨!"她冲进屋内,将通知书递给正在收拾行李的女儿,"你看,你真的被北大录取了!妈没白疼你啊!"

18岁的何晓雨接过通知书,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兴奋:"妈,我做到了。"

陈梦华抱住女儿,泪流满面:"妈相信你。从今以后,你的人生会完全不一样了。"

送女儿上大学的火车站,陈梦华第一次在女儿面前流下欣慰的泪水:"晓雨,好好学习,别辜负了自己。妈在家等你凯旋。"

何晓雨点点头,眼中也泛着泪光:"妈,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看着女儿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陈梦华心中充满了希望。

02

时光飞逝,四年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流逝。

2006年的夏天,陈梦华精心打扫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准备迎接即将毕业回家的女儿。

她特意去市场买了何晓雨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的材料,又换上了新窗帘,甚至把何晓雨的床单、被罩都换成了新的。

"梦华,你家闺女什么时候回来啊?"隔壁的王梅阿姨倚在门框上问道。

陈梦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下周就回来了!大学毕业了,听说已经拿到北京一家大公司的offer了!"

"真好啊,大学生就是不一样,一毕业就有好工作。"王梅阿姨一脸羡慕,"你们家晓雨从小就聪明,不像我家那不争气的。"

陈梦华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都是孩子自己努力。"

"等晓雨回来了,可要请我们尝尝啊!"王梅阿姨说完,又回到了自己家。

然而,就在陈梦华满心期待女儿归来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破了她的期待。

"妈,我可能要晚些回去。"电话那头,何晓雨的声音有些疲惫。

陈梦华愣了一下:"怎么了?是不是工作上有事?"

"嗯...我在找工作,还没定下来。"何晓雨含糊地回答。

"那没事,慢慢来,不急。"陈梦华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安慰道,"北京的机会多,你好好找,别着急。"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何晓雨轻声道:"嗯,谢谢妈。"

又是两个月过去,何晓雨终于回到了家。

当陈梦华在火车站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她微微愣住了——眼前的女儿虽然穿着体面,却明显消瘦了许多,眼神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明亮坚定,反而显得有些游离和疲惫。

"晓雨,你怎么瘦了这么多?"陈梦华心疼地抚摸着女儿的脸颊。

何晓雨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毕业季太忙了,没休息好。"

回家的路上,陈梦华不停地问着女儿在北京的情况,但何晓雨的回答总是简短而含糊。

"工作找得怎么样?"

"还在看,有几个在谈。"

"那现在是住在哪里?"

"和同学合租。"

"薪资待遇怎么样?"

"还行吧,具体还没定。"

陈梦华察觉到女儿的不对劲,但她没有追问太多,以为是女儿旅途劳累。

回到家后,何晓雨的精神状态并没有好转。

她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很少出门。每当陈梦华询问工作进展时,她总是说"在等通知"或"在投简历"。

一个月过去了,何晓雨依然没有出门找工作的迹象。

"晓雨,你真的在找工作吗?"一天晚上,陈梦华终于忍不住问道。

何晓雨从手机屏幕上抬起头,眼神闪烁:"嗯,都是网上投简历,不用出门。"

陈梦华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女儿:"那...需要妈帮忙吗?"

"不用,我自己能行。"何晓雨低下头,继续看手机。

又过了两个月,何晓雨依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迹象。

陈梦华开始担忧,但每次提起这个话题,何晓雨都会变得焦躁不安,有时甚至会突然发脾气。

"晓雨,妈不是催你,只是担心..."陈梦华小心翼翼地说道。

"我知道!你不用说了!"何晓雨烦躁地打断了母亲的话,"我自己的事我会处理!"

陈梦华被女儿突如其来的怒气吓了一跳,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对不起,妈,我不是故意的。"何晓雨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声音低了下来,"我只是...压力有点大。"

陈梦华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头:"没关系,妈理解。你慢慢来,不着急。妈养得起你。"

时间一天天过去,何晓雨的状态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她经常整夜不睡,白天则昏睡不醒。

有时候,陈梦华半夜起来上厕所,会发现女儿的房间依然亮着灯,但第二天问起时,何晓雨总是避而不答。

街坊邻居开始有了闲言碎语。

"听说梦华家那个北大毕业的闺女,回来都快一年了还没找到工作?"

"可不是嘛,整天窝在家里,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么好的学历,找不到工作?我看是眼高手低吧。"

这些话传到陈梦华耳中,让她备感压力。虽然她不在乎女儿是否立刻工作,但邻居们的议论还是让她难以忽视。

"晓雨啊,"一天,陈梦华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女儿的房门,"妈想和你谈谈。"

何晓雨正对着电脑屏幕,闻言转过头来:"什么事?"

"你...有没有考虑先找个临时工作?不一定非要是大公司。咱们小城市机会少,你可以先积累些经验..."陈梦华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何晓雨的表情立刻变得阴沉:"所以你也觉得我是啃老虫?"

"不不不,妈不是那个意思!"陈梦华连忙解释,"妈只是担心你在家呆久了不好......"

"我知道了,"何晓雨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我会考虑的。"

陈梦华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轻轻关上了门。

站在门外,陈梦华长叹一口气。

女儿变了,不再是那个阳光、积极、充满斗志的女孩了。

她不知道在北京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但显然,这些改变并不是好的方向。

03

冬天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覆盖了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陈梦华从菜市场买菜回来,路过王梅家门口时,王梅正好在扫雪。

"梦华,你家晓雨找到工作了吗?"王梅一边扫雪一边问道。

陈梦华勉强笑了笑:"还在找呢,现在工作不好找。"

王梅撇撇嘴:"我听说现在大学生都挺抢手的啊,尤其是北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我家隔壁老李的女儿,普通二本毕业,都在银行找到工作了。你家晓雨这么优秀,怎么会......"

"可能是晓雨眼光高吧,不想随便找一个。"陈梦华打断了王梅的话,"我先回去了。"

回到家,陈梦华发现何晓雨的房门紧闭,敲了几下没有回应。

她轻轻推开门,发现女儿正带着耳机,对着手机屏幕不知在忙什么。见母亲进来,何晓雨迅速关闭了手机。

"妈,有事吗?"何晓雨摘下耳机问道。

"我买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的材料,中午给你做。"陈梦华放下手中的菜,犹豫了一下,"你在忙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看看视频。"何晓雨敷衍道。

陈梦华点点头,没有追问。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何晓雨越来越封闭自己,很少与母亲交流,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房间里。

有时,陈梦华会听到女儿半夜在房间里自言自语,像是在和谁讨论问题。

趁何晓雨洗澡的时候,陈梦华抑制不住好奇心,偷偷看了女儿放在桌上的手机。

屏幕上是一个陌生的聊天软件,陈梦华完全看不懂。

正当她想要放下手机时,浴室的门突然打开了。何晓雨裹着浴巾站在门口,看到母亲拿着自己的手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你在干什么?"何晓雨的声音冰冷得可怕。

陈梦华手忙脚乱地放下手机:"我...我只是看看你最近......"

"你凭什么翻我的手机?!"何晓雨怒吼道,"这是我的隐私!你没有权利这样做!"

"我是你妈啊,我只是担心你......"陈梦华试图解释。

"担心什么?担心我做坏事?还是担心我给你丢脸?"何晓雨气得浑身发抖,"从我回来的那天起,你就一直在怀疑我,监视我!"

"不是的,晓雨,我只是......"

"够了!"何晓雨打断了母亲的话,"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管我的事!"

说完,她抓起手机,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从那天起,何晓雨开始给自己的房门加锁。

她几乎足不出户,所有生活用品都由陈梦华代买。母女之间的交流降到了最低点,有时甚至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三年过去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何晓雨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敏感、易怒,有时甚至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陈梦华尝试过各种方法沟通,但都以失败告终。

"梦华,你家闺女这是怎么了?都回来五年了还不找工作?"王梅某天在楼道里遇到陈梦华,又开始了她的"关心"。

陈梦华苦笑道:"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吧。"

"我看是被你惯坏了!"王梅毫不客气地说道,"你现在也五十多了,退休金那点钱够干什么?还要养个啃老的女儿。"

陈梦华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快步走回家。

回到家,陈梦华站在何晓雨的房门前,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敲门。

她不知道该如何和女儿沟通,不知道如何修复这段已经变得如此脆弱的母女关系。

夜深人静时,她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女儿紧闭的房门,无声地流泪。

她不明白,当年那个阳光、懂事、优秀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北京的经历改变了她?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陈梦华已经从工厂退休,每月的退休金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虽然不多,但勉强够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她不在乎女儿是否赚钱,只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过得开心一些。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梦华和何晓雨就像两个陌生人一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各自带着心事,却都不愿意踏出第一步去沟通和理解对方。

04

2019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打破了陈梦华和何晓雨之间的平静。

那是一次例行体检,陈梦华被告知肺部有不明阴影,需要进一步检查。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后,医生告诉她需要手术切除可能的肿瘤,初步估计费用在两万元左右。

"陈女士,按照您的情况,建议尽快手术。"医生严肃地说道,"虽然现在不能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但为了安全起见,越早处理越好。"

陈梦华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手里攥着检查报告,心情沉重。

这些年,她一直勤俭节约,但退休金低,加上要养活不工作的女儿,存款所剩无几。两万元的手术费对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回到家,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和女儿谈谈这件事。

"晓雨,我有事和你说。"晚饭后,陈梦华敲开了女儿的房门。

何晓雨正戴着耳机对着电脑敲打键盘,闻言摘下耳机:"什么事?"

陈梦华深吸一口气,将体检报告递给女儿:"我...可能需要做个手术。"

何晓雨接过报告,仔细阅读后,脸色变了:"妈,这是什么时候检查的?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就上周的事,我不想让你担心。"陈梦华勉强笑了笑,"医生说需要尽快手术,大概要两万元。"

何晓雨沉默了片刻:"我知道了,钱的事你不用担心。"

"不是钱的问题,"陈梦华犹豫了一下,决定坦诚相待,"晓雨,你已经三十岁了,也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了。如果...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办?"

何晓雨的脸色变得苍白:"妈,你别这么说。"

"我必须这么说,"陈梦华声音变得坚定,"这些年,我一直尊重你的选择,没有逼你工作。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担心我的身体撑不了多久,我需要看到你能独立生活。"

何晓雨低下头,沉默不语。

"王梅阿姨说她家侄女在银行工作,可以帮你内推,"陈梦华小心翼翼地说道,"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王梅?"何晓雨的声音突然提高,"所以你是因为她的闲话才来找我谈这个?"

"不是的,我只是..."

"够了!"何晓雨站起身,情绪激动,"这么多年,你一直在乎的只有别人怎么看,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

陈梦华被女儿的话震惊了:"晓雨,你怎么能这么说?妈这辈子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你身上了啊!"

"是啊,所以我必须符合你的期待是吗?必须找个体面的工作,让你在王梅面前有面子,对吗?"何晓雨的声音中带着哭腔,"你知道我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吗?你知道我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吗?你有问过我一次吗?"

陈梦华哑口无言。确实,这些年她虽然担心女儿,但从未真正坐下来,用心倾听女儿的内心世界。

"你只关心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什么时候能让你在邻居面前有面子!"何晓雨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难受吗?就像我只是你炫耀的工具!"

"不是的,晓雨,我从来没有那样想过..."陈梦华试图解释。

"够了!我不想再听了!"何晓雨打断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只是为了让我出去工作,给你挣医药费,那你大可不必这样迂回。我会解决的!现在,请你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说完,她推着陈梦华出了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陈梦华站在门外,泪水无声地流下。她不明白,为什么一场本应理性平静的对话,会演变成如此激烈的冲突。

那天晚上,陈梦华辗转难眠。她回想着女儿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变成了女儿口中那个只关心面子的母亲。

05

第二天一早,陈梦华特意起床做了何晓雨最爱吃的早餐——葱油饼和皮蛋瘦肉粥。她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关心。

"晓雨,起床吃早饭了。"陈梦华轻轻敲了敲女儿的房门,却没有得到回应。

她又敲了几下,依旧没有动静。陈梦华有些担心,再次敲门:"晓雨,你还好吗?"

寂静。

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陈梦华的心头。她使劲拍打着门:"晓雨!开门!晓雨!"

屋内依然没有任何声音。

陈梦华慌了,她跑到邻居王梅家敲门:"王梅!王梅!救命啊!"

王梅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吓了一跳,连忙开门:"梦华,怎么了?"

"我女儿...我女儿不开门...她昨晚和我吵了一架..."陈梦华语无伦次地说道。

王梅立刻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叫上了她的丈夫王大力。三人一起回到陈梦华家,王大力二话不说,用肩膀猛撞何晓雨的房门。

"砰!"第一下,门纹丝不动。

"砰!"第二下,门框开始松动。

"砰!"第三下,门锁终于被撞开了。

眼前的景象让三人瞬间石化——何晓雨穿着一件白色睡裙,静静地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头无力地垂向一侧,桌上放着一个空药瓶。

"晓雨!"陈梦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冲上前抱住女儿冰冷的身体,"晓雨!醒醒!妈在这里!"

王梅也吓得面无人色,连忙掏出手机:"我叫救护车!"

王大力上前检查何晓雨的情况,然后摇了摇头:"太迟了..."

陈梦华崩溃了,她抱着女儿的身体,不停地哭喊:"晓雨!是妈不好!是妈不好啊!你醒醒啊!"

救护车很快赶到,但医护人员确认何晓雨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死亡时间估计在凌晨三四点。警方也随后到达,进行现场勘查。

在何晓雨的电脑旁,警方发现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我走了,您就可以不用被人指点了!"

看到这行字,陈梦华的心如同被撕裂般痛苦,她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

06

接下来的几天,陈梦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警方带走了何晓雨的遗体进行尸检,确认死因为安眠药过量。陈梦华木然地办理了各种手续,在亲友的帮助下,为女儿安排了一个简单的葬礼。

葬礼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这个逝去的年轻生命哀悼。

来参加的人不多,主要是些街坊邻居和陈梦华的几个老同事。王梅全程陪在陈梦华身边,脸上满是愧疚。

"梦华,对不起..."王梅红着眼睛说道,"都是我多嘴,如果不是我那些闲话..."

陈梦华摇摇头,目光空洞:"不怪你,是我...是我没有理解她..."

葬礼结束后,陈梦华独自回到空荡荡的家。

何晓雨的房间还保持着她生前的样子,床上散落着几件衣服,桌上放着半杯水,电脑依然开着,屏保是一张何晓雨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陈梦华坐在女儿的床边,轻轻抚摸着床单,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女儿的温度。

她想起何晓雨小时候,每次生病,自己都会整夜守在她床边,直到她退烧。想到这里,陈梦华再次泪如泉涌。

"晓雨,妈对不起你..."她喃喃自语,"妈应该多理解你一点,多关心你一点..."

接下来的日子,陈梦华活得浑浑噩噩。她不再打扫房间,不再做饭,甚至连澡都不洗了。

每天,她就坐在何晓雨的房间里,翻看女儿的照片,抚摸女儿的衣物,有时会对着空气说话,仿佛女儿还在身边。

邻居们都很担心陈梦华的精神状态,轮流来陪她,给她做饭,但陈梦华几乎不进食,整个人消瘦了一圈。

一周后,警方通知陈梦华去处理女儿的遗物。

"陈女士,我们需要您确认一些事情。"负责案件的李警官一脸严肃,"您女儿生前是否从事某种...特殊工作?"

陈梦华一愣:"什么特殊工作?"

李警官犹豫了一下:"您和您的女儿没交流过吗"

陈梦华完全不明白警官在说什么:"晓雨毕业后就没有工作...她一直在家..."

李警官点点头:"我明白了。这些东西您可以带回去,这是她的手机和电脑。密码我们已经解开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自己查看。"

陈梦华茫然地接过女儿的电脑和手机,心中满是疑惑。晓雨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警方会有这样的疑问?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银行制服的年轻女子匆匆赶来:"请问哪位是陈梦华女士?"

李警官指了指陈梦华。

"陈女士,您好,我是建设银行的客户经理张丽。"年轻女子自我介绍道,"我们接到通知,何晓雨女士不幸去世,作为她的法定继承人,您需要处理她的银行账户。"

陈梦华疑惑地看着张丽:"什么银行账户?"

"何女士在我行有一个个人账户,"张丽拿出一个文件夹,"根据规定,我们需要您提供死亡证明和继承关系证明,才能办理转移手续。"

陈梦华接过文件夹,翻阅几张纸后,看到最后几个数字彻底愣住...

2,736,482元

"这...这是什么?"陈梦华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数字。

"这是何女士账户的余额,"张丽解释道,"主要来自一些海外转账,最近三年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陈梦华双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幸好李警官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两百多万...两百多万啊!晓雨有两百多万!她一直在工作!她根本不是在啃老!她比我想象的要优秀得多!而我...而我居然不知道...我居然怀疑她...指责她...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陈梦华崩溃了,她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不断涌出。

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比女儿的死亡带给她更大的震撼和痛苦。

李警官和张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位已经失去女儿,又刚刚发现自己可能一直误解女儿的母亲。

"陈女士,您先别太激动,"李警官轻声安慰道,"我们送您回家吧。"

陈梦华摇摇头,艰难地站起身:

"不...不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晓雨到底在做什么工作..."

回到家后,陈梦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何晓雨的电脑。

密码已经被警方破解,她轻松登入系统。桌面整洁得出奇,只有几个文件夹:代码、稿件、合同、收入。

陈梦华点开"代码"文件夹,里面有大量的文件,文件名都是些她看不懂的英文和数字组合。

她又点开"稿件"文件夹,发现里面有很多小说、散文和技术文章,大多使用英文撰写。

"合同"文件夹里则是一些PDF文件,都是与国外公司或个人签订的工作协议。

从日期来看,最早的合同是在何晓雨大学毕业后不久签订的。

最后,陈梦华点开了"收入"文件夹,里面是一个Excel表格,详细记录了每笔收入的来源、金额和日期。

她惊讶地发现,何晓雨每个月的收入从最初的几千元,逐渐增长到后来的三四万元。

"晓雨...你居然...你居然一直在工作..."陈梦华喃喃自语,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07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梦华像个侦探一样,细致地查看着何晓雨留下的每一个文件,试图拼凑出女儿生前的真实生活。

她发现何晓雨是一名远程工作的程序员和自由撰稿人。

她为多家国外网站和公司编写代码、撰写技术文章和小说,有多个笔名,其中一些笔名在某些圈子里还颇有名气。

她还查看了何晓雨的邮箱,里面有大量与客户和编辑的往来邮件,以及一些未发出的草稿。其中一封是写给一位名叫"Sarah"的外国编辑的,写于自杀前两天:

"Sarah, 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我的新小说已经完成了最后一章,请查收附件。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部作品了。最近家里情况有些复杂,我可能需要暂停工作一段时间。 希望你能理解。 祝好, Lily(何晓雨的笔名)"

陈梦华又找到了何晓雨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她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2012年6月15日: 今天终于拿到了第一笔稿费,虽然只有500美元,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没想到我写的短篇小说真的能被国外网站采用!我想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但又怕她不理解这种工作方式。在她那个年代,工作就是朝九晚五地去单位上班。她可能无法接受我整天呆在家里,对着电脑就能赚钱的现实。算了,等我赚够了钱,给她一个大惊喜吧!"

"2014年2月3日: 今天遇到一个大客户,他们愿意付我5000美元,让我为他们的网站编写一套后台程序。这是我目前接到的最大一单!如果顺利完成,以后可能会有更多合作。我想搬去北京住,那里网络更好,也有更多同行可以交流。但妈妈可能会伤心,她总是希望我留在身边..."

"2016年10月21日: 今天妈妈又在暗示我找工作。她不明白,我已经在工作了,而且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高多了。但在她和邻居们眼里,我就是个啃老族,一个毕业后无所事事的废物。有时候我真想告诉她真相,但又担心她会觉得我是在骗她,毕竟在她的认知里,工作就是要穿着正装去办公室的..."

"2018年8月5日: 今天听到王梅阿姨又在说闲话,说我是个啃老虫,说妈妈养了个没用的女儿。妈妈没有反驳,只是沉默。那一刻我心如刀绞。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但她的沉默让我觉得,或许在她心里,她也是这么想的。我真的这么没用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向她证明自己的价值..."

"2019年1月12日: 我决定了,等攒够300万,我就告诉妈妈真相,带她去北京生活。北京有最好的医院,我可以给她最好的治疗和照顾。我已经开始物色房子了,希望能找到一个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小区,让她安享晚年。还有半年左右,我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了!"

最后一篇日记是在自杀前一天写的:

"2019年4月15日: 妈妈今天告诉我她需要做手术,费用大约两万。她暗示我应该去工作,担负起家庭责任。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她的言外之意仿佛在说我这些年一无所成,只会啃老。我多想告诉她,我不仅可以付这两万,我甚至可以带她去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但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一个完美的时机,一个足够惊艳的成就,来向她证明我的能力。但也许,永远不会有那个完美的时机。我太累了,真的太累了......"

陈梦华捂着嘴,泪流不止。她终于明白了,女儿这些年一直默默地工作着,只是以她不理解的方式。而她,作为母亲,竟然完全不知情,甚至误解了女儿,在无形中给了她巨大的心理压力。

她继续翻看电脑里的文件,在一个名为"计划"的文件夹里,发现了一份房产信息。

那是北京市某高档小区的一套两居室,已经付了首付,正在办理贷款手续。

备注栏里写着:"给妈妈的新家,阳台朝南,采光好,离协和医院只有15分钟车程。"

还有一份名为"旅行计划"的文档,详细列出了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最佳旅游时间和预算。

文档开头写着:"和妈妈的环中国之旅,预计时间:2019年8月-10月。"

最让陈梦华心碎的是,她在何晓雨的邮箱里发现了一封已发送的邮件,收件人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知名肿瘤专家。

邮件内容是询问关于肺部肿瘤手术的事宜,附件是陈梦华的检查报告。邮件发送时间是在陈梦华告诉何晓雨自己需要手术的当晚。

"晓雨...晓雨啊..."陈梦华抱着电脑,泣不成声,"你为什么不告诉妈妈...为什么要瞒着妈妈..."

08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梦华沉浸在痛苦和自责中,几乎无法自拔。

她不断回想着与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变成了那个不理解、不支持女儿的母亲。

警方调查取证结束后,归还了何晓雨的手机。陈梦华翻看里面的照片和视频,发现大部分都是她不知情的何晓雨的生活片段。

有何晓雨在房间里对着电脑工作的自拍,有她收到稿费后兴奋地对着镜头微笑的视频,还有她偷偷拍下的陈梦华做家务、看电视的日常照片。

在相册里,陈梦华找到了一个加密的文件夹,输入了何晓雨的生日后成功解锁。

里面全是陈梦华的照片:她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她在阳台晾衣服的侧脸,她熟睡时平静的面容...这些都是何晓雨悄悄拍下的,记录着她眼中的母亲。

陈梦华又发现了何晓雨的录音笔记。

点开其中一条,何晓雨低沉的声音从手机中传出:

"今天是妈妈五十岁生日。我本想给她一个惊喜,订了她最喜欢的那家酒楼的包厢,还买了一条她一直想要的金项链。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我怕她会问钱从哪里来,我怕她不相信这是我靠自己能力赚到的。我怕看到她怀疑的眼神,那比任何事都让我痛苦。所以,我只是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简单地为她做了顿饭,送了一条围巾。她很开心,但我知道,这远远不是她应得的。对不起,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弥补今天的缺憾。"

听着女儿的自白,陈梦华心如刀绞。

她想起那个生日,她确实收到了一条手工编织的围巾,当时还以为是女儿省钱的表现,心里有那么一丝失望。

她怎么能知道,女儿其实准备了更好的礼物,却因为担心自己的不理解而没有送出。

陈梦华继续查看手机里的内容,发现了一个名为"给妈妈的信"的文档,创建于何晓雨生命的最后一天,但内容是空白的。

她想象着女儿坐在电脑前,想要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的痛苦,心中的愧疚更加深重。

在何晓雨的银行账户明细中,陈梦华发现女儿每个月都会定期转出一笔钱到另一个账户。

她查询了那个账户的信息,惊讶地发现那是一个以自己名义开设的养老账户,里面已经积累了近五十万元。

这一切的发现,让陈梦华对女儿有了全新的认识。何晓雨不仅不是一个"啃老族",反而一直在默默地工作,计划着给母亲一个更好的生活。

她选择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可的远程工作方式,却因为担心不被理解而隐瞒了真相。

而陈梦华,作为母亲,却被传统观念和邻里闲言碎语蒙蔽了双眼,没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女儿,甚至在无形中给了她巨大的压力和伤害。

来源:阿扬说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