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卡脖子大招开始发威,印度人还蒙在鼓里,西方已经嗅到杀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9:50 1

摘要: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冲突后,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政府一口气封杀上百款中国APP,还对投资项目卡壳审查。

中印关系像过山车,一会剑拔弩张,一会又握手言和。

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冲突后,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政府一口气封杀上百款中国APP,还对投资项目卡壳审查。

2025年,双边贸易不降反升,印度对华逆差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2024-25财年,印度从中国进口1131.7亿美元货值,出口才142.5亿美元,逆差直奔992亿美元大关。

印度人一边喊着自力更生,一边离不开中国货。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在关键领域卡住了脖子,那些稀缺矿产和设备,印度短期内真没辙。

从2003-04年那1.1亿美元的小差距,到现在近百亿美元的鸿沟,印度进口中国电子元件、机械设备、化工原料,占总进口15%左右。

中国货性价比高,质量稳,印度工厂一停用就得亏本。

拿制药来说,印度自称仿制药大国,可活性成分大头还是靠中国供。2024年数据显示,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铁矿石和农产品,增长乏力,而进口太阳能板、电池组件猛增。

印度政府推“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想拉苹果三星来建厂,可供应链转移哪那么容易?越南泰国产能跟不上,印度企业还得咬牙从中国买。

这时候,中国开始使出出口管制这张牌。

从2023年起,中国就针对战略物资下手,先是镓和锗,是半导体和太阳能板的命根子。

中国占全球产能90%以上,2023年7月宣布出口管制,需要许可证审核。印度芯片业刚起步,就卡在这。班加罗尔那些厂子,本想借“中国+1”抢生意,结果原料短缺,生产线减速。

2024年12月,中国直接禁止对美出口镓、锗和锑,价格立马飙升。印度虽没直接挨,但作为下游用户,采购成本水涨船高。

2024年,这些矿产进口价涨了20%-30%,光伏企业叫苦不迭。

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和磁铁出口设限,报复美方新关税。印度更慌。印度93%的稀土从中国来,电动车和国防设备全靠稀土。

7月,印度甚至暂停了13年的稀土出口协议,国内供应链弱,替代品得几年才能上。

印度EV产业正在发展,塔塔和马恒达这些巨头,本想赶超中国,可电池原料一卡,项目就黄。这类限制能让印度生产停摆,库存撑不过45天。

别光说矿产,机械设备也中枪。

2024年10月,德国海瑞克(Herrenknecht)公司在广州组装的隧道掘进机,本该出口印度建地铁和公路,可中国海关清关拖了半年。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直言,这事影响基础设施大项目,成本多出几亿美元。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访印时,这问题被捅破。

海瑞克是全球地铁工程盾构机(TBM)龙头,印度地铁的三号线就靠它,可中国不放行,项目延期,工人闲置。印度商务部抱怨,这不是单纯贸易,是地缘政治杠杆。

中国这些招数,有板有眼。

商务部文件明确,管制针对双重用途物品,防扩散风险。跟1998年印度核爆后美西方禁运半导体设备一样,那次印度芯片线刚建好,就停摆10年,到2008年美印核协议才解禁。

现在轮到中国反手,印度尝到苦头。

自2023年起,中国对印出口管制扩展到锑、石墨等,2024年无人机技术也加码。印度农业遭殃,杂交种子和微量元素肥料出口停滞,农民产量受影响。

印度人这会还蒙在鼓里?不尽然。

国内网民嚷嚷抵制中国货,可超市里中国手机家电照卖不误。企业界清醒,商会报告算账,短期脱钩亏本,长期得建链。政府推多元化,2025年跟越南签协议,拉台积电来古吉拉特建厂。

长路漫漫,印度人均GDP才3000美元,工业基础薄,赶超中国谈何容易。

莫迪政府喊了几年“印度制造”,成绩有,但逆差不减反增。2025年上半年,对华贸易顺差已达777亿美元,16%年增。印度出口跌14.45%,铁矿石虽稳,可高科技品出不去。

印度对中国经济胁迫脆弱,中国用出口拒绝回应边境摩擦和“中国+1”。中国管制像贸易武器化,威胁印度工业化初步成果。

欧盟开会,评估对印援助,怕在中美博弈中,印度倒向中国。

印度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棋子,想围堵中国。可印度依赖中国15%进口,关键矿产更甚。2025年5月,印度跟中国谈锗出口,中国松口但有条件。

8月,王毅访印,中方放宽尿素、稀土、肥料和TBM出口,信号贸易外交重启。可互信底子薄,藏南争端和藏独问题没解。

中国出口控制不止稀土,还包括无人机和农业材料,2024年因乌克兰事加码。中国否认武器化,称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咋了:

1、国际观察丨印度疫情告急!美国却还要在疫苗原料上“卡脖子” 新华网 2021-04-26

2、被封杀4年的中国APP,印度政府还在用 观察者网 2024-11-29

来源:南京说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