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下午,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举行。作为重庆首个聚焦狂犬病防控的专业学术组织,该专业委员会将开展一系列举措,将“医防融合”理念融入狂犬病防控体系,构建“医疗-预防-社区”协同的实践样本,为我国狂犬病防控难题提供创新
4月11日下午,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举行。作为重庆首个聚焦狂犬病防控的专业学术组织,该专业委员会将开展一系列举措,将“医防融合”理念融入狂犬病防控体系,构建“医疗-预防-社区”协同的实践样本,为我国狂犬病防控难题提供创新思路。
4月11日,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首任主任委员杨树青在会议上致辞。张瀚允摄
“当前对狂犬病的防控仍不能松懈,病例反弹敲响了警钟!”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的杨树青教授在会上表示。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统计,2024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170例,与2023年的122例相比,上升了39%。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连续17年狂犬病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反弹。
杨树青主委介绍,狂犬病迄今唯一一种致死率近100%、却可通过规范处置完全预防的传染病。当前,我国狂犬病防控仍存在三大痛点:公众认知不足,部分群众仍存在“家犬不传播”“疫苗犹豫”等误区;基层处置能力薄弱,部分医护人员没有经历规范培训;宠物管理不规范,农村地区犬只免疫覆盖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狂犬病防控存在‘医’‘防’职能脱节,动物免疫、疫情监测及医疗处置等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缺失。”杨树青主委强调,要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提出的2030年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目标,必须实现“医”“防”深度融合,将动物免疫、风险预警、暴露处置、健康宣教等串联成闭环。
来自重庆市近60家医院及疾控中心的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学术研讨环节,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就“医防融合”狂犬病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以及基层急诊科实践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责编:李欣
主编:张赫
校对:朱晓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