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哈寨村: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蹚出共同富裕新路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09:24 1

摘要:哈寨村创新实施“党组织+合作社+理事会+农户”模式,以组织优势激活产业动能。党总支牵头成立2个合作社,党员户、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发展高山黑山羊、树头菜、高山小洋芋等特色产业。2024年羊存栏量达4500余只,树头菜种植280余亩,高山小洋芋200余亩,带动

近年来,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径。

党建引领,构建产业驱动新引擎

哈寨村创新实施“党组织+合作社+理事会+农户”模式,以组织优势激活产业动能。党总支牵头成立2个合作社,党员户、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发展高山黑山羊、树头菜、高山小洋芋等特色产业。2024年羊存栏量达4500余只,树头菜种植280余亩,高山小洋芋200余亩,带动农户创收300余万元。整合政策、技术、资金,申请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技能,引入小额信贷390万元破解资金瓶颈。将布朗族打歌、唱山歌等传统习俗与党建活动结合,通过山歌宣讲政策、微电影传播党声,增强文化认同。

文旅融合,打造经济增长新极核

依托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构建“生态+民族”双轮驱动的旅游体系。利用四大山高原风车草甸、黄草坝水库、哈寨布朗族古村落等景观,打造情人坡、云上观景台、打歌场等网红打卡点,发展露营、登山、摄影等体验项目。举办“草皮街”集市,展销高山火腿、灶灰烧蚕豆、高山冬蜂蜜等特产;培育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推出烤全羊、肝生、焖洋芋、细黄玉米面果饭等特色饮食,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创收200余万元。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布朗族打歌、跳会、花草鞋制作、火塘烤茶等非遗体验,深化文旅IP价值。

治理创新,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实施“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共治共享格局。推行“一事一议”“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修订村规民约规范党员、群众行为。开展改厕改水、垃圾分类,实行全民参与、“定人定责”精细化保洁,打造绿美庭院,创建全国文明村。设立法律顾问,评选“最美家庭”,以法治约束与道德激励并行,提升治理效能。

内生动力,激活群众参与动能

构建“培训+就业+创业”闭环,激发群众主动性。开展种植养殖、旅游服务培训,2024年转移就业460余人,工资性收入达1600余万元。鼓励发展特色种养,提供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培育“种养殖大户”50余户,户均增收超5万元。通过神刀节、打歌、跳会等民俗活动,强化文化认同;组织文旅服务培训,村民转型为摊主、民宿主,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余万元,文旅产业创收超300万元;2024年农户人均增收超5000元。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卫生村”等称号,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获评“市级美丽村庄”。

哈寨村在党建引领下,创新推行“产业+文旅+治理+人才”四轮驱动模式。以党建链为纽带紧密串联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强大组织优势,深度整合各类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深度挖掘在地文化精髓,推动文旅产业实现场景化、体验化升级,让游客沉浸其中感受独特魅力;积极创新治理机制,精心构建村民利益共同体,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培育本土人才,推动发展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这一模式成功破解了乡村振兴中“资源分散、动力不足、治理薄弱”等难题,为哈寨村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充满希望的共同富裕之路。

文图:赵龙泉

来源:水墨施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