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开设“抗战文物诉说红色历史”专栏,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聆听历史回声,赓续英雄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开设“抗战文物诉说红色历史”专栏,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聆听历史回声,赓续英雄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平度大泽山英雄纪念碑
大泽山英雄烈士纪念碑位于青岛市平度市大泽山镇驻地西0.5公里处、北昌村北部,包括烈士碑、英雄烈士纪念碑和流芳百世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三部分,2024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烈士碑建于一九四四年农历三月初四清明节,是平北天柱区全区群众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碑上刻有54名烈士的名字,均为大泽山籍,大多为平北县天柱区民兵战士和西海独立团战士。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为扩大侵略,迅速向华北增兵。青岛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的多种政治特权和巨大经济利益以及无重兵设防等有利条件,再次成为日军侵略计划中的首选目标。1938年1月,日军自山东头、栈桥兵分两路登陆青岛,青岛再一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向山东省委发出指示:省委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根据这一指示,1940年,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建立。而大泽山根据地军民创造的石雷战,更是胶东抗战史上传奇的一页。石雷的发明人是平度高家村民兵高方和,他和民兵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石材特性,发明了绊雷、踏雷、真假雷、前踏后响雷、连环雷、空中雷、水雷等40余种,又使石雷的使用由埋在地里发展到挂在树上、放在水里,创造出石雷、铁雷相结合,石雷与枪相结合,埋雷待敌与送雷上门相结合的“三结合”战术,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发出了“进了大泽山,把命交给天”的哀叹。这54名烈士在抗日战争中,参与过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功绩斐然,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烈士碑原址在大泽山镇西崖村,后因村庄建设规划遂迁至北昌村。1989年10月1日,大泽山镇人民政府重修烈士碑,并新建英雄烈士纪念碑和流芳百世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大泽山人民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以勤学实干、奋发有为的姿态,在新时代征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以此告慰抗战英烈和先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END—
丨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多多阅读文旅君文章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