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范锋:勤勉履职甘奉献,实干为民践初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7:57 1

摘要:“风吹稻香千层浪,阡陌纵横路路通。”望着宁化县安远镇安远村平坦宽阔的道路和绿意盎然的稻田,范锋心里很踏实。这幅和美乡村画卷的背后,离不开他的倾情付出。

“风吹稻香千层浪,阡陌纵横路路通。”望着宁化县安远镇安远村平坦宽阔的道路和绿意盎然的稻田,范锋心里很踏实。这幅和美乡村画卷的背后,离不开他的倾情付出。

去年12月,三明市公路中心范锋来到宁化县安远镇安远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沉下身、扎下根,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履职担当作为,用心倾听村民心声,用力推动乡村发展,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着一名驻村干部的赤诚答卷。

1

党建引领强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范锋深知,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才能让村里找准发展“定盘星”,才能让群众找到干事“主心骨”。

长期以来,安远村党组织队伍不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范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以一场场党员近邻恳谈会为契机,将大家聚在一起,提建议、想对策。

“下廖组的小桥路面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范锋组织村“两委”、党员分片包户走访收集村民诉求,在党员近邻恳谈会上与大家逐一交流,并整理记录形成任务清单。

找准问题,范锋对症下药:联合村两委与三明市公路中心技术人员到现场勘研,仅用20天就完成小桥路面16米道路拓宽项目;促进三明市公路中心与村两委联学共建,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

范锋(上左图右一)指导下廖组小桥现场施工及桥面完工后图

驻村以来,范锋通过党员近邻恳谈会收集道路安全、饮水保障等民生诉求23条,办结率100%。

在持续提升组织力的同时,范锋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省道S221线路域整治中,他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种植丹桂50株、播撒硫华菊7公里,将单调路段打造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乡村振兴示范路;带领村两委、党员先锋队解决水泵房建设、违章搭盖拆除等民生实事17件;开展交通安全劝导28次,在村口、学校周边筑起“安全屏障”。

6月硫华菊鲜花在省道S221线一路绽放

2

产业发展有活力

眼下,安远村连片的稻田里涌动着勃勃生机,绿油油的晚稻长势喜人,与此前金黄的烟叶形成鲜明接力。

“除了解‘眼前忧’,更要谋‘长远路’,推动驻村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这是范锋一直牢记心里的一句话,也是他驻村工作的行动指南。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烟叶、水稻、槟榔芋是村里的主要产业,烟稻轮作种植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一地双收”的甜头。如何让传统农业“老树发新芽”?范锋敏锐地将目光投向技能培训。

针对烟叶、水稻、槟榔芋等村传统产业,范锋积极联系市、县级专家先后组织5场技能培训,覆盖260人,内容涵盖烤烟栽培、河龙贡米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范锋积极组织村民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班

其中,因部分烟农因烘烤技术不规范,导致优质烟率不足70%,通过县烟草技术专家“理论+实操”的培训和范锋逐户的走访跟进,今年烟农烤房优质烟率提升至83%,全村烟叶产业收入约400万元。

范锋组织村民参加烟叶烘烤培训会

此外,范锋结合安远村位于“两省三市四县九乡接壤”的区位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500多万元,谋划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探索“交通+物流+农业”新模式,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得远、卖得好”。

在范锋的倾情帮扶下,今年上半年安远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

3

民生保障有温度

“以前这里路坑坑洼洼,下雨就积水,走路都困难。现在好了,平坦又宽敞,小车通过也顺畅!”谈起安远村村部前转盘的道路硬化,附近的村民张大爷连连称赞。

这一变化得益于范锋的牵头推动。年初,刚到岗的范锋在走访时了解到村部前转盘的道路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沿街住户多年的出行难题。经过实地调查,范锋迅速协调资金采购水泥、砂石等材料,组织施工,在他大力督促下,施工队仅用10余天就完成转盘拓宽硬化。改造后的转盘道路增宽了30米,再也不用担心积水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范锋积极走访、召开近邻恳谈会等,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累计协调项目帮扶资金546万元,推动8个民生项目落地见效。

范锋(右侧)在管网施工现场指导

范锋(左一)积极对接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物资

村里建成安全饮用水水源点,500多名村民喝水有了保障;打造乐龄学堂,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新去处;杨林街“白改黑”工程稳步推进,将惠及沿线200余户村民……一件件民生实事,映照的是范锋的为民初心。

“作为一名公路人,我将一如既往地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为村民办好每一件事,帮助安远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范锋表示,自己将用脚步丈量村情,以公路人的执着与坚守,在闽西北红土地上书写着“初心为民、实干兴村”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