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招聘大战升级,鱼泡直聘广告刷屏,白领市场被盯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8:57 2

摘要:鱼泡直聘原名“鱼泡网”,最初是服务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招聘平台。早期,平台上充斥着木工、电焊工、搬运工这样的岗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的数据,当时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地铁站、公交站、写字楼电梯口,突然被一组蓝黄撞色的招聘广告刷屏。

而画面里是鱼泡直聘的创始人周峰,穿着蓝色工装、举着电话筒,配文是“找工作!鱼泡直聘!电话聊就是快!”广告形式夸张,风格鲜明,引发了热议。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精神污染”,有人质疑“电话聊”是否真的高效,还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蓝领招聘平台要把广告打进白领的地盘。

但争议之外,它显示出一个更深的信号:蓝领和白领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招聘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重新改写。

鱼泡直聘原名“鱼泡网”,最初是服务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招聘平台。早期,平台上充斥着木工、电焊工、搬运工这样的岗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的数据,当时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这些人很少使用传统招聘网站,找工作主要靠老乡介绍、劳务市场排队、天桥底下等活。信息不透明、议价权低,很多人一辈子跟着固定的包工头干活,活干完就得回家原地等待下一份工作。

鱼泡切入这个痛点,靠AI算法和电话直聊的方式,把招聘流程简化到“打一个电话就能聊”,快速积累了用户。但真正促使它改变轨道的,是2021年后行业的变化。

随着大基建降速、房地产调整,建筑行业用工持续收缩。数据显示,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到约5000万人。大量蓝领开始转向制造业、服务业,比如电梯安装、汽车制造、物流配送,甚至做起外卖和销售。

这让鱼泡不得不从“建筑蓝领”拓展到“泛蓝领”。平台也在2021年更名为“鱼泡直聘”,定位从建筑转向更广泛的城市蓝领群体。

《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蓝领群体规模已达4.25亿人,其中不少人从事制造、服务、物流等城市行业。鱼泡的用户群体也在同步变化,而这正是它要将广告打进白领区域的原因。

鱼泡直聘的“跨界”并不是个案。2024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蓝领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9%。快手的蓝领直播招聘平台“快聘”月活达到2.5亿人次,赶集网转型为“赶集直招”,全天直播招聘。

平台的动作,其实是在回应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蓝白领职业结构正在重新洗牌。

一方面,蓝领的需求在增加。人社部数据显示,中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不足30%,高级技能人才不到10%。而在制造业、智能制造等领域,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已超过3。

在上海,一些制造业工厂的操作员收入比普通白领高出37%。这种现象,不再只出现在西方国家,也开始在中国出现。

另一方面,白领工作的含金量在下降。大量依靠流程和执行的岗位正在被系统化、模块化处理。生成式AI的发展,也让传统白领岗位面临替代风险。

2024年,微软发布的《生成式AI对职业的影响》报告中,受AI影响最小的十大岗位几乎全是蓝领:工厂系统操作员、口腔医生、玻璃安装工、船舶工程师等。这些岗位因为依赖动手能力、经验和现场判断,反而不容易被智能化替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雇佣岗位减少200万个,而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65亿,占就业总人口的31.6%。零工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68%,每天新增近6000名灵活就业者。

对很多蓝领来说,转型并不容易。一个干了十年水泥工的农民工,很难立刻适应智能制造的生产线。

而白领也没有好到哪去。很多岗位比如设计、程序开发、咨询服务等,纷纷被外包或项目制化处理。越来越多年轻人从事“代客祭祀”“短剧群演”“宠物侦探”这样的零工职业。

但问题在于,这些新零工岗位虽然灵活,却也不稳定,门槛低、被模仿快,不少人很快陷入“经验不够、竞争过大”的尴尬境地。

鱼泡直聘在写字楼投放广告,有人觉得是“用力过猛”,但更现实的解释是:平台正在跟着市场走

蓝领的技能结构在变化,白领的就业形态也在变化。招聘平台要想维持增长,就必须走出原有“蓝白分明”的划分方式,去覆盖更大的人群。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