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的雨季开始了,向最后一条省界追击敌人的部队,已经两日夜没有睡眠,今天天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全部宿营后,营长沈贵良巡视了一周,最后钻进了他自己那间油布搭的“小房”。油布上唰唰响着雨声。
早晨六点钟 刘白羽
南方的雨季开始了,向最后一条省界追击敌人的部队,已经两日夜没有睡眠,今天天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全部宿营后,营长沈贵良巡视了一周,最后钻进了他自己那间油布搭的“小房”。油布上唰唰响着雨声。
这时,有一个人在外面唧咕唧咕地走过去又走过来。沈贵良一骨碌爬起来,他听出那是师长的声音,他走出去敬礼。
师长这样兴奋、快乐,拉了沈贵良的手说:
“走!你去听一听,听一下也好啊,这是什么声音!”
营长不知做什么,只有跟他走,走进旁边一片树林里的小屋。
小屋就是整个师部。箱子、电台和药箱子,地下还有绳子、电线,挤满人,简直无法插脚了。师长带营长走到桌前:那里点着灯。他听见从那个小小的灰绿色收音机发出声音,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只是像一片大海在翻腾上下轰轰地叫啸,———这是什么!?他举眼看师长,师长严肃地对他摇摇手,又指一指收音机。渐渐他听清这是人民的欢呼,突然从这无数万人欢呼中发出一声宏亮而雄壮的呼声:“万岁!”
沈贵良听着,一直听到收音机里面毛主席在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会散了他才走出小屋。
雨已停止,天空露出一片繁星。
他看见师长还在唧咕唧咕的走来走去,沈贵良一心一意的在听,不知师长什么时候出来了。忽然师长止住他:“一营长,你知道什么是胜利?”沈贵良这时只知道快乐,这一问,他一时倒回答不出。
前线情况在变化。刚才侦察队送来情报:敌人从天黑以后在大规模移动,看情形有放弃桥梁、破坏桥梁的可能。师长根据这一情况宣布他的决心:“立刻抽调身边这一个营,突击抢桥!”师长对沈贵良看了一眼:“争取早晨六点钟过界!”
“师长!一定。”
二十分钟以后,沈贵良把“成立新中国人民政府”的消息报告全营,火线上是来不及举行什么庆祝会的,营在漆黑无比的山路上前进了。
这时,走在最前面的教导员、第一连连长同时惊叫了一声。一下,他看见前面一片漆黑中有一处熊熊的火光正在燃烧。
营长扭转身猛叫起来:“敌人在烧桥!第一连冲上去!抢桥!抢桥!”
他们在山上,前面是大河,火发亮,树木在雨中闪光,第一连连长举手一摆,就跳进山坡的荆刺丛中去了。战士们跟在他后面,都不顾一切,就从石岩上、树林中、荆棘里,刺刺地冲了下去,像一群英俊的雄鹰。桥上的火焰随风飘卷,河水一片黑沉沉,只在血红火光中照出险恶的怒涛。雨点迎面刺着战士们的眼珠,可是他们的眼睛连闭也不闭一下,直视着那桥,直奔向那桥,桥在燃烧,桥在燃烧。
营长跟第一连一道冲到河岸上。
他看见桥在燃烧,可是刚刚烧起,桥架没有崩塌。他瞪着两只眼珠子,喊叫着、奔跑着,他觉得火在烧他自己,烧他的胸膛。
枪声啪啪、啪啪地响起来了。营长立刻从身旁一个战士肩上一把把轻机枪抢过来,熟练地跑了几步,扑在河岸,立刻向对岸射击,掩护战士们抢桥。立刻他发现身旁刺刺喷射着火花,另一挺机枪跟他并肩射击了。子弹在空中嗤嗤地飞。他看见———火光中,有一个人影一歪,从桥上落下去,他看见火光照红的惊涛骇浪,一下把那个同志吞没了。他咬着牙急速发射……
不久,枪声停息了,战士们在扑灭桥梁上的火焰了。
营长爬起来,原来他整个身子刚才趴在一摊泥水里,他就带着这身淋漓的泥水,笑着,————他忍不住从胸中发出笑声。这时,他遇见教导员,原来教导员就是刚才在他紧身边抱着那一挺机枪发射的,两人相对笑了一下,走上桥。
桥上余火未熄,桥下面河并不宽,不过水哗哗地流得很急。营长从桥上大踏步走过,突然在桥中心停住,低下头,他看见微弱火光下逐渐发黑的河水还最后闪映着一闪一闪的亮光。他心里说不出的悲伤,他不知那是谁,不过他心里想:“同志!你牺牲在今天,今天!”
教导员忽然从后面来的一个小战士枪杆上,拿下一只小铁筒,从里面取出一支写标语的笔,弯着受过伤的腰杆子,聚精会神地在桥柱上写下一行大字:十月一日夜间第一营第一连抢救此桥。不久天将黎明,曙光已照亮烧黑了的桥梁。
营长不准部队停止,立刻领导向省界突进。
他在黎明中,连看也没看一眼,就大踏步从敌人的尸体上跨过去,向前走。太阳出来以后,他们追击敌人,上了一条山岗,这山岗上有密密的竹林和小马尾松,透过树林,看见朝霞。
突然有紧响的啪啪、啪啪的马蹄声从后面传来。
营长走上山岗停下来,他向四周欢欣地展望,南方早晨的空气是那样无比的清新。远近一片片稻田,给柔软的微风吹荡,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树叶上闪着露水珠儿的亮光。
那急奔的马停止了。师长从上面跳下来,一点也不吁喘,一步步走向营长面前。营长惊讶地转过身对他敬礼。师长指着自己脚底下说:“沈贵良同志!告诉战士,这就是省界,最后一个省界!”
营长两眼惊喜地闪着孩子一样的喜悦,大声嚷叫:“师长,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师长皱着眉,沉默地望着四周。他望着。然后他低下头看看手表,自语着:“胜利,———早晨六点钟,———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他扬头命令营长:“我们不要停止,继续前进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方雨季,战士们为了追击敌人,两日夜没有睡眠,只能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凸显战斗环境的艰苦和战事的紧迫性。
B.文中对枪声、子弹声、马蹄声等的描摹,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战时的紧张氛围,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C.抢桥过程中,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像一群英俊的雄鹰”冲下山,冲入燃烧的火桥,展现了英勇无畏的集体形象。
D.“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熔熔”喻指战火残留在营长心中的灼热感,暗示战争创伤的不可磨灭。
7.关于文中部队收听新中国成立消息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这一细节表明此时广播信号并不稳定,符合战时环境的特点。
B.师长在收听现场严肃地用动作示意营长专注收听广播,说明广播内容非常重要,希望营长重视这一时刻。
C.沈贵良收听时从听不懂、听懂到听完感到快乐,最终通过广播跨越空间与庆祝现场“无数万人”形成情感共鸣。
D.这些内容看似与追击敌军的情节无直接关联,实际上呈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赋予故事特殊的时代意义。
8.小说结尾师长自语:“胜利,——早晨六点钟,——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反复中蕴含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对主人公的称呼一直在“沈贵良”和“营长”之间切换,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16分)
6.(3分)D
7.(3分)A
8.(4分)
①“早晨六点钟”是部队完成抢桥任务、跨越省界的具体时间,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早晨,既揭示了革命的意义,也表明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称“沈贵良”便于表现人物个体的感触与认识,称“营长”便于突出人物的责任与担当;②不同称呼的切换呼应故事场景的变换,使叙事节奏变化自然,丰富人物形象。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来源: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