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报道·宜昌特辑】这个“0”,来之不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7:10 1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指示,积极响应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关于新闻宣传“扩音造势、消声降噪、调弦定调”的工作要求,《湖北应急管理》创新推出记者走基层“蹲点报道”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指示,积极响应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关于新闻宣传“扩音造势、消声降噪、调弦定调”的工作要求,《湖北应急管理》创新推出记者走基层“蹲点报道”活动。

八月起,记者来到宜昌,聚焦“脐橙之城”打造无人机应急救援队、全市首家家庭隐患排查体验馆、宜都创新建立“安全管理提质行动——长板共鉴・短板同补”专项工作机制,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金钟罩”……这个秋天,我们将继续扎根三峡门户,书写更多“平安宜昌”的动人篇章!

守护一江清水 佑护万千孩童

宜昌以“三防”奏响今夏平安乐章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超长待机”,长江边的宜昌市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安全成绩单:全市未成年人溺亡事故“零发生”。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宜昌市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各地务实防范的共同努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创新实践,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防溺水安全网。

9月5日,宜昌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言:“虽然眼下中小学已经开学,防溺水压力相对减小,但我们绝不会松懈。”

脚步丈量安全

筑牢第一道防线

白露过后,晚间天气渐凉,但宜昌城区滨江公园江边,志愿者巡江的脚步并未停歇。9月9日晚,62岁的志愿者陈文云仍在江边来回走动,敏锐地观察人群动向。一旦有人靠近危险地带,他立即上前提醒。

“防溺水是一场持久战。”陈文云所在的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道二马路社区管辖沿江约700米水域岸线,每天他都要在这段区域来回巡查,经常一天步数就超过10000步。陈文云只是宜昌防溺水“人防”网络中的一环。今年夏天,宜昌市组建了2000余个巡查防护队,开展巡查5.3万组(次)。10000余名网格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人防”坚实屏障,累计巡河里程超30万公里。他们不仅巡查设备,更主动劝离在危险区域戏水的人群。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宜昌各地全面落实属地盯守、网格管理和“三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织密未成年人防溺水保护网。

在二马路社区管辖的江边,每隔80米就设有一个救生设备投放点,防溺水“四件套”(警示标牌、救生圈、救生竿、救生绳)一应俱全。每一个设备都有人管、有人查、有人维护,确保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设备投放点旁边,醒目的警示标语和安全提示牌清晰标明了水深、危险区域和紧急联系电话。

这种物防措施的到位,不仅体现在救援设备上,还体现在宜昌市“疏堵结合”的创新举措上。今年暑假,宜昌全市新建了94个简易游泳池,设立了58处公共游泳戏水点,全部配备专业救生员和安全设施,以普惠价格向未成年人开放。这些游泳池也成了实地教学课堂,游泳教练教孩子们学习突发溺水应对技能。宜昌蓝天救援队今年暑期就参与了80多场防溺水教学活动。

唱响防溺“好声音”

创新宣传入脑入心

“如果小伙伴落水了,该怎么办?”9月5日,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民欣家园幼儿园,老师通过情景模拟向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孩子们争相回答:“不能手拉手救!”“要大声喊大人!”幼儿园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持续的防溺水教学,把“不能野泳”的被动约束,转化为“我会避险”的主动能力。

新颖有趣的宣传方式在宜昌各地涌现。“陌生水域咱不去,没有监护不玩水,同伴落水不手拖,大声呼救找大人……”暑假伊始,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香龙山村组织支客师(当地婚庆主持人)下乡进行防溺水安全宣传。支客师用村民熟悉的方言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村民们听得频频点头。

枝江市红十字水上救护志愿服务队队长周滔则在暑假期间为“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课。他全程用“童言童语”解读安全知识,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直观呈现危险场景,用趣味动画视频生动解读安全要点,改编自真实案例的小故事深刻揭示疏忽大意的严重后果。

宜昌市伍家岗区创新推出防溺水宣传“夜市”,通过露天电影播放溺水真实案例、救援教学等短视频,开展沉浸式宣传。枝江、五峰、夷陵、秭归等地结合“送法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举办防溺水宣传“脱口秀”,演绎改编热门歌曲,让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今年暑期,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从城市社区延伸到农村村口,仅社区防溺水课堂,宜昌市就举办560余场,覆盖近2万人次。

“智防”风险

科技赋能安全守护

“亲水廊道有群众聚集,前方有船只靠近,请尽快上岸!”7月15日傍晚,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附近江面,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喊话,民警通过地面终端实时观察画面,操控无人机向岸边群众发出语音提醒。

在当阳,无人机巡查已成为防溺水的“利器”。早在6月暑期正式开启前,当阳就启动了无人机常态化巡飞机制。当阳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整合当地无人机资源,建立统一调度体系,每天对水库、河流等重点水域开展“空中巡逻”。一旦发现野泳、岸边垂钓等危险行为,无人机立即远程喊话劝离。当阳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分析无人机巡查数据,精准掌握溺水高发时段和水域,提前加强防控。今年暑期,当阳市利用无人机及时制止近20起危险行为,让“看不见的角落”也有安全守护。

在防溺水战中,宜昌市各部门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形成了防溺水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动的防溺水工作格局。

随着中小学开学,防溺水工作重点从暑期集中防控转向常态化管理,但宜昌市并没有因此松懈。“防溺水是一项长期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宜昌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巩固现有成果,创新方式方法,构建防溺水长效工作机制。从长江边到溪流处,从城市游泳池到乡村水塘,宜昌市用“人防用心、物防用力、技防用智”的实际行动,织就了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为全市未成年人筑起了一道防溺水的坚实屏障。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