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十一章有一句“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很有见地。有道的人总会被人笑,是因为道的本质是睿智而其表现是笨拙。“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众人笑的正是你的“昧”和“退”。
读老第四十一:活成了一条狗
四十一章有一句“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很有见地。有道的人总会被人笑,是因为道的本质是睿智而其表现是笨拙。“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众人笑的正是你的“昧”和“退”。
看《大话西游》,至尊宝在未成道之前,左右逢源,聪明绝顶;一旦悟了大道,小聪明变成了大智慧,至尊宝变成了孙悟空,就发现有各种无奈,他的木讷表象,也只好被夕阳武士笑为“一条狗”。实际上,得道者既不是至尊宝,也不是孙悟空,而是这条“狗”。电影最后,这条“狗”向着夕阳走去,落寞的背影留给世人,诠释着无限意向。
既然如此,世人为何还要修道呢?其实,开悟者何曾是自愿,都是迫不得已缘结莲花、心受般若。曹础基说“一部《庄子》,不知包含有多少悲哀多少痛苦”;也只有看遍人生无限的悲苦苍凉,才有这样的洒脱、从容和随化。实际上,这种随化,正是一种大无奈。庄子《达生》篇讲了句真话:“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世间所有人,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都想活出个样来;但大多数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条狗。既然命中注定是狗,何不做一条有精神境界的狗呢?也许这就是修道的缘由吧——不过是自我宽慰而已。
老妻刘氏,不通文墨,不读书史,却坚定地认为,悟道的人,皆是现实中的LOSER,想来应该不错。古来文人,不知有多少学庄子,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如柳宗元“以愚词歌愚溪”以为可以“超鸿蒙、混希夷”,再如老骥这几年以庄解老、恃老读庄,大类如是耳。
来源:老骥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