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量红利的逐步消退、爆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让不少品牌陷入“速生速朽”的循环。
当下的美妆行业,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效率竞赛”。
流量红利的逐步消退、爆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让不少品牌陷入“速生速朽”的循环。
新品牌快速起盘,靠内容投流冲榜,随后又迅速被下一个“流量宠儿”替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卷效率,卷模式”的逐本成为一个异类。
这家2015年成立的国货品牌,以“卸妆”切入市场,围绕“产品+用户+场景”构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逐步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
在大多数品牌拼命追逐爆品转化率和ROI时,逐本创始人刘倩菲公开表达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如果一直追求效率,就会变成效率的囚徒。”
她的选择,是从模式构建上寻找突破。
逐本的打法从一开始就较为克制,七年时间聚焦卸妆赛道,主打产品没有频繁更换,但不断迭代。
爆款卸妆油在抖音平台销量达到424.9万瓶,在天猫平台多款产品销量超过10万瓶,长期稳居“卸妆油回购榜TOP1”。
这种“慢”是基于对产品力的长期投入。
逐本卸妆油主打“1秒乳化”“分肤分容”,解决传统卸妆产品乳化慢、敏感肌不耐受的问题。
产品价格维持在50~100元之间,处于中端定位,兼顾消费能力和使用体验。
与多数品牌聚焦单一销售渠道不同,逐本从2023年前后开始尝试“公域+私域+线下”三位一体模式。
线上公域
在公域流量上,逐本通过抖音、淘宝、小红书等平台实现品牌声量放大。
不过,它没有依赖大KOL,而是借鉴“厦门帮”的KOC内容模型,搭建了内容团队,推动“低成本测爆款”的机制。
通过小流量测试,验证产品市场反馈,再进行放大投流,提升营销效率。
线上私域
逐本早期曾在微信私域沉淀了20万用户,但在2023年底,刘倩菲主动选择解散私域社群,将私域阵地转向小红书。
她认为,微信社群在规模化后个性化沟通难以维持,小红书的互动机制更适合逐本进行深度沟通与产品共创。
逐本的微信私域社群
在这个新私域场域,逐本推出了“清欢节”,一个以季度为单位的品牌自有大促IP。
根据公开资料,清欢节第一场148万,第二场就达到500万,第二场免费预约人数翻了3倍,客单价涨了100元,平均停留时长也增加了。
这个IP不仅用于销售,更重要的是孵化新品。
睡眠喷雾、精油眼罩、身体油等私域专属新品,很多都源于用户评论区的真实反馈。
产品上线后,如果验证效果良好,才会在抖音等平台放大声量。
线下场景
在线下,逐本选择了相对稳健的策略。
截至目前,品牌已进入屈臣氏、名创优品、胖东来、盒马鲜生等50000多个终端网点。
逐本在每个渠道的投放都遵循“控货量、稳价格、重服务”的原则。
例如,逐本曾因河南一位大代理商在线上违规低价销售,果断终止合作,用了三个月时间重新建立渠道体系。
未来,逐本计划在2028年布局线下芳疗生活方式场馆,结合SPA、零售等服务,进一步承接线上私域用户的体验需求,完成从产品到场景的闭环。
一个复杂模型能否长期运行,关键在于组织能力。
逐本在这一点上也做了大量投入,目前产品与供应链团队约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内容团队逐步引入厦门帮的内容编导模型,实现“编导+剪辑+投放”一体化,提升内容迭代速度。
在内部管理上,逐本强调“非恐惧驱动”的文化,半年一次分红机制让团队保持稳定。
三年以上员工占比高,组织稳定性使得逐本可以沉下心来做长期规划。
刘倩菲表示:“我们打下一个渠道,就能守住一个渠道,也能守住这些人。”
这句话是对品牌生命周期和组织韧性的双重理解。
在这个流量驱动、效率至上的时代,逐本的选择未必适合所有品牌,但它至少证明了不被流量绑架,也能活得很好。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