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人的“赏花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而回望历史长河,不少古诗词中也都留下了花的踪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是早春最热烈的信使
“梨花飞雪满春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梨花和杏花是仲春的烂漫注脚
现代人的“赏花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而回望历史长河,不少古诗词中也都留下了花的踪影。
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隧道
看看古人爱的花都有哪些吧!
那些年
古人追的那些花
当我们翻开古籍诗词,处处可见文人墨客为花“打call”的名场面。他们不仅会题诗作画,雅集结社,甚至发明了“二十四番花信风”——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各有一种花与它相应,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参考安排农事。
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让牡丹稳居唐朝花卉榜C位,霸占花卉界的置顶。一丛深色牡丹大约能抵十户中产全年赋税!
和牡丹同属的草本花卉芍药,名气虽然略逊一筹,但因花型饱满象征幸福圆满,也深受人追捧。《诗经》中“赠之以芍药”的记载,展现了“上巳节”的民俗——青年男女踏青相会,互赠芍药。
宋人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带红了梅花,镌刻出一代人的审美品位。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打造出梅花孤傲的标签。
“只恐夜深花睡去”给海棠加上“慵懒”滤镜;“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王安石笔下的海棠又成了娇俏美人。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分别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早春最热烈的信使;“梨花飞雪满春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梨花和杏花是仲春的烂漫注脚。
这些穿越千年的芬芳,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变化的只是赏花方式,不变的是那份“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浪漫。毕竟对美好的向往,本就是人类永恒的本能。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