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五院结核感染预防干预门诊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路径,增强公众对结核感染筛查与干预的认知,明确重点人群范围,并努力提升市民主动筛查意识。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制
市五院结核感染预防干预门诊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路径,增强公众对结核感染筛查与干预的认知,明确重点人群范围,并努力提升市民主动筛查意识。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制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传染性强、危害大,不少人闻之色变。数据显示,感染结核杆菌后,约5%-10%的人会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为了从源头控制结核病传播,给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重点人群提供筛查、预防性治疗、健康管理等全流程服务,近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感染预防干预门诊正式开诊。
今年年初,张先生的妻子夏女士被确诊为肺结核后,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张先生随即前往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结核感染筛查。尽管他本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和血液检测结果(T-spot)均显示阳性,这表明他已感染结核杆菌。医生建议张先生接受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两药联合方案,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35岁的惠女士,也来到医院。她因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需要长期注射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她通过病友群得知,部分接受类似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了结核病发病的情况。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以及用药情况后,为她安排了结核感染筛查。筛查结果显示,惠女士已经感染了结核杆菌。医生向她解释,使用生物制剂会诱发感染加重,进而增加结核感染后发病的风险。随后,根据惠女士的具体状况,医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预防性治疗方案。目前,惠女士已完成治疗,身体状况稳定,随访已一年,没有出现结核发病的迹象。
医生为长期注射生物制剂的市民诊疗。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科主任医师张建平介绍,结核病至今仍然是全球最致命的单一病原体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80万例,中国新发患者数超过74万例,发病率约52/10万。WHO提出“2035年终结结核病”(End TB)战略,目标是将全球结核病发病率降至10/10万。尽管苏州地区的发病率已控制在20/10万以下,要如期实现目标仍任重道远。
目前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约四分之一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5%-10%的感染者会在其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正是结核病新发病例的主要来源,即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均从既往感染者中发展而来。正因如此,许多国家都陆续推行了系统性防控策略,致力于识别并干预这些感染者,通过预防性用药控制发病风险。
在我国,由于感染人群基数大,现行防控策略主要聚焦于重点人群的精准干预,也就是从广大结核感染者中识别出高风险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以更高效地降低整体发病风险。
医生为市民科普。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哪些?张建平介绍,首先是肺结核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家庭、学校或工作场所中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均属于高风险人群。可通过皮试、验血或肺部CT等综合手段,来判断是否感染或发病。“密切接触者中尤其要关注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该年龄段儿童感染结核后发病率相对较高,是重点预防人群。”张建平表示。
其次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其免疫功能往往处于紊乱状态,感染结核后容易发病,且病情往往较重。此外还包括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因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或银屑病等疾病,需注射生物制剂的患者;这类生物制剂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会增加结核发病风险,因此建议有相关用药史的感染者,提前进行预防性治疗,以有效防止结核发病。其他重点人群还包括血液透析、矽肺、艾滋病、器官移植、营养不良患者等。
“此外,特别值得提醒的是,计划进行试管婴儿助孕的女性,务必提前接受系统的生殖系统结核排查,若结果呈阳性,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张建平介绍,临床上因输卵管结核导致不孕的病例并不罕见,部分未经过结核筛查和干预的孕妇,最终诞下罹患先天性结核病的婴儿,令人痛心。
“研究表明,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感染者,其后续发病风险显著低于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人群。”张建平表示。
去年11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该规划核心内容明确提出“需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发现率,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群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鼓励设立结核感染预防干预门诊,对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等干预,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
在预防性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已有多种成熟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如三个月两药联用或单药服用四至六个月等不同疗程。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感染预防干预门诊将根据每位感染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接触史与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确保干预措施既安全又有效。
“作为苏州市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单位,多年来,我们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理念,将结核病控制在源头。”张建平表示,此次专设预防干预门诊,也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路径,增强公众对结核感染筛查与干预的认知,明确重点人群范围,并努力提升市民主动筛查意识。目前,该门诊配备了专业团队,为感染者提供从评估、预防性治疗到后续随访的全流程管理服务。“除了实现对个体感染者的全程照护,我们也希望通过本地区大样本数据的积累,为结核病的科学防控探索新路径、新策略。”张建平表示。
来源:引力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