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检育苗”四季守护,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7:03 1

摘要:康巴什,蒙古语译为“卓越的老师”,是一座位于祖国北疆的草原城市,是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是鄂尔多斯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康巴什区于2004年启动建设,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康巴什区,常住人口12.45万,已建成并投用直属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机构41

康巴什,蒙古语译为“卓越的老师”,是一座位于祖国北疆的草原城市,是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是鄂尔多斯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康巴什区于2004年启动建设,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康巴什区,常住人口12.45万,已建成并投用直属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机构41所,在读学生有34482人。近年来,针对康巴什区未成年人占比较大的实际,康巴什区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主动融入“六大保护”,与家、校、社等协同发力,致力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美好教育生态,积极推进未检特色品牌建设。2020年10月,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以全市统一的未检品牌为根基,倾心打造“康检育苗”未检品牌。

“康检育苗”未检团队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娜荷芽四季育苗法”,坚持一切围绕教育、服务教育、保障教育,打造集法治教育、司法保护、社会协作于一体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体系,形成具有康巴什特色的“柔性司法+智慧预防”品牌,积极助力康巴什“西部教育名城”建设,用检察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以春之温柔探索临界预防“解冻计划”

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通常有一个由轻及重、逐渐演变的过程,错失最佳的矫治教育时机或者干预措施不当,可能会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罪错未成年人实施分级干预,是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精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具体举措,更是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势头的迫切现实需要。为实现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精准施策和教育转化,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制定“三年育苗行动”计划。

1.基础建设年:全力完成帮教基地建设,探索未成年人工作办案专业化与帮教社会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联合康巴什区善缘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中心成立观护帮教基地,让作出不捕、不诉、附条件不起诉以及临界的未成年人在基地接受学习、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精准化帮教,通过定期考核适时调整帮教内容,确保帮教落到实处,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融入家庭、重返校园,引导他们找到人生新航向。共计开展帮教30余次、进行心理辅导20余次。

2.机制深化年:着力构建“司法+政府+社会”跨领域协作模式,与区公安分局、区教体局等八部门联合会签《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实施办法(试行)》,牵头创建成立“未成年人警务工作室”,收集相关线索共计53条。依托康巴什区“一校一警”制度建立“问题少年”台账,根据罪错行为轻重程度适用与之相当的干预措施,努力实现罪错行为精准教育矫治,搭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隔离带”,从而形成行之有效、有康巴什特色的分级干预、矫治和帮教工作机制。

3.数字跃升年:成功实现帮教个案100%数字化管理。为实现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间的精准帮教,形成预帮管反馈的管理闭环,将附条件不起诉帮教工作系统化、数字化、规范化,搭建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网络平台。在诉讼环节上,为打通公、检、法、司链条式衔接提供载体,为落实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搭建平台。在帮教体系上,纳入多方帮教主体,实现线上线下帮教相结合。依托数字检察工作新模式,以智能化管理方式将检察官、帮教第三方、帮教对象、家长等不同角色连成帮教主线,有效解决帮教断层问题,落实帮教闭环管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再犯,推动形成“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办案效果。

以夏之热情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光合行动”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团队开辟“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结合法治教育路线,充分利用“开学季”“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50余次,联合团区委、妇联等多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检察长共读一本书”“检爱同行共护花开”等专题活动30余次。与区教体局联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以智慧法治教育基地为依托,整合各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高标准建成“康巴什区智慧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声光电音VR”沉浸式法治体验,并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发关于交通安全、学生欺凌、电信诈骗、民法典等二十余种不同主题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普法服务,解锁“研学+普法”法治新风尚。累计接待师生、家长8000余人(次)实地参观,充分发挥了“小阵地”的“大作用”。运用媒体赋能,录制未检法治访谈栏目《检说娜荷芽》,打造青少年身边的专属法治云课堂,选取身边的热点案例、焦点问题释法说理,推动法治教育模式转型升级,累计点击量超10万次。运用短视频、动漫等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新媒体方式,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录制的普法短视频《全民反诈 守护未成年人平安》《以法之名 护航成长 向校园欺凌说不》《帮人不帮信》等节目由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生及家长7万余人共同观看学习。

以秋之沉淀落实家庭教育“丰收方案”

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一是完善机制,构建协同体系。与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构建联动机制,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联合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提升水平,打造专业队伍。未检团队积极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在办案中注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步进行亲职教育,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促进落实家庭保护责任,针对监护不当问题发出督促监护令8份,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建议12条。三是精准评估,实施分类指导。针对涉罪、未成年被害人及失管未成年人家庭,通过家访、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为精准指导提供依据。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个性化指导。对监护缺失家庭,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对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传授科学教育方法。共开展精准指导10次,帮助5个家庭改善教育状况。

以冬之能量执行智慧未检“暖城任务”

将数字元素充分融入检察履职过程,持续推进大数据赋能未检工作。依托康巴什区“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打造“数字康检”板块,利用随手拍、投诉、建议等方式延伸未成年检察监督线索发现触角,有针对性的开展检察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应用案例二十佳”。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检测预防、发现报告、研判转介、帮扶干预、督查督办为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模式,提高未检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将妇联、团区委、民政局、关工委等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的部门纳入平台,设置未保专员,开放“线索上报功能”,针对平台录入的线索,由未保专员上报相关诉求和需要救助保护的事项,第一时间流转到主责部门,还可通过平台协调其他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最终由未保专员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平台,形成部门之间闭环联动,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我管”促“都管”,促进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未保专员实时更新涉未型案例、法律政策、工作动态等内容,努力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截止目前,平台发布未检动态40余条、典型案例62 件、法律法规12部。

“康检育苗”未检团队以“法治育苗工程”为核心,通过“娜荷芽四季育苗法”的实践,成功打造了具有康巴什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每一步都凝聚着未检检察官的智慧与爱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草原上,每一株“娜荷芽”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每一颗童心都在司法的守护下绽放光彩。

未来,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化“康检育苗”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建设,不仅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更要为这座草原新城的未来播撒无限的希望与可能,努力为康巴什“西部教育名城”的称号叫得更响、立得更稳、传得更远持续输出检察力量。(郭 茜)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