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吐槽说,This neighbourhood looks peaceful 这个街区看起来很安静很平和——FPS游戏玩得多的朋友,估计瞟一眼就要笑出声了。
星彡P丨文
前两天上网冲浪的时候,看到一个梗图挺有意思的。
有人吐槽说,This neighbourhood looks peaceful 这个街区看起来很安静很平和——FPS游戏玩得多的朋友,估计瞟一眼就要笑出声了。
是的,这里非常安静。一个月前,公交大巴倒车的时候不小心撞歪了电线杆。这是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地方,每天有人慕名前来,又匆匆离去。
听说这里的乡民们爱好健身,喜欢在栅栏边上做仰卧起坐和深蹲。小镇的两户人家非常热情好客,经常隔着窗户,亲切地跟路人打招呼。
感觉像是什么GTA里才会出现的美式街景。哪哪都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经常有人在练习射击的时候"走火"射到房子里,莫名其妙就把你打死了。
是的,这里就是「核弹小镇」,现在已经成了《使命召唤》的代名词。
对于FPS爱好者来说,有很多地图可以称得上是经典,那我问你:如果硬要选出一张FPS游戏历史上最经典的地图,你会选哪个?
我相信,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答案。
但大致来说,会有这么几个选项:
①《反恐精英》的沙漠 2(Dust2);
②《使命召唤》的核弹小镇(Nuketown);
③《穿越火线》的运输船(Transport Ship)。
当然,如果是欧美玩家的话,运输船可能会输给《光环》的血腥峡谷(Blood Gulch)。
不过大体上 Dust2 和 Nuketown 的地位大家还是认可的。
(Xbox国内玩的人不多,所以没啥存在感)
我们都知道,COD正作一般由不同的小组开发。其中最知名的是IW组(Infinity Ward)、T组(Treyarch)和大锤组(Sledgehammer),然后是乌鸦组之类的打工仔。
IW组主要是现代战争系列,T组则是黑色行动系列。
核弹小镇第一次上线就是在2010年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也就是COD7。之后核镇每次都会随着T组新作一同重置回归,变成了一种习惯。
(不同主题的核弹小镇)
如同Dust2之于CS学长,运输船之于CF校长——很多COD玩家觉得核弹小镇这张图根本玩不腻,一玩就是一整天。
也有人非常讨厌这张图,但一想到其他图更不好玩,每次排位投票选地图还是会选它。评论非常两极分化。
在我看来,核弹小镇比较好玩的点在于:
第一,结构简单,视野明朗。第二,游戏节奏快,10秒钟不到就能从重生点跑到中心。第三,别看地图小,但框架结构适合所有类别武器的战术选择和使用。
中路有霰弹枪和冲锋枪硬碰硬的短兵相接,边线非常适合突击步枪和机枪架点,二楼房间是老阴比的最爱,可以透过窗子跟对手互射大狙。
看似平静的小镇,简直是枪战游戏的绞肉场,十分钟不到开一把游戏,每次上百的击杀,15年来产生的赛博尸体连在一起,估计能窜出太阳系。
也因为核弹小镇太经典了,15年来几乎被人玩透了,研究透了,导致越是高端局越难打。要知道,整张地图除了中间两辆车(大巴车和卡车)不能穿点以外,基本上房子的每面墙都是纸糊的,子弹都可以穿透。
这意味着,在对手经验丰富、点位意识明确的前提下,你可能会莫名其妙被地图另一端的子弹远距离穿点击杀。稍微有点技术的操作玩家,都会研究各种捷径走位、定点雷之类的奇淫巧技。还有各路伏地魔,喜欢给人“修脚”。
当然,这还算是正常玩法的范畴。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神奇的“飞斧哥”,他们总是能以诡异的抛物线横跨地图打击对手。大家可以看Gif图感受一下:
这些飞斧还是带弹射修正的,准度堪比战斧导弹。
所以网上也有不少老外吐槽,这群人实在太离谱了,相当于把一个牛奶盒扔过午餐室,穿过走廊,最后击中校园枪击案的匪徒。
国内的话,大家接触更多的「核弹小镇」版本,是已经关服的《使命召唤 online》以及手游《使命召唤 Mobile》的复刻版。
参考的都是经典的初版黑色行动风格,可惜地图少了很多假人的元素——这些假人都是以前核武器实验的产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说法,「核弹小镇」这张地图有很多视觉元素,其实参考了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夺宝奇兵4》里的桥段:
剧情里主角在苏军的追下,误入到了一个满是人体模特的小镇,发现这里是核爆试验场。
眼看着核弹就要起爆,最后主角躲进冰箱里才逃过一截。你别说,以前的老式冰箱都是铅制,真有防辐射的功能,当然,冰箱肯定扛不住爆炸的冲击波。
虽然冰箱抗核爆的点子仔细想想有点扯,但是核弹小镇是真有现实原型的。
从上世纪40年代起,美国就在各地做过各种原子弹的核爆实验,主要是针对观察核武器对军舰、无线电塔、变电站、食物甚至人的影响。
扯个题外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基尼泳衣”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当时有个法国设计师,正好赶上老美原子弹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环礁试爆的新闻,蹭热度把一款新的泳衣命名为了“比基尼”……
类似的核爆实验不止一次。1955年的时候,美国政府还专门制作过一部纪录片,很直观地展示了在内华达沙漠的十几次核试验。
他们建造了不同材质的房屋,然后在小镇到处摆上人体模型,方便在爆炸后,观察房屋内外的假人受损情况,得到测试数据。
这些历史又反馈到了游戏、电影的创作——就像黑色行动的过场动画那样,窗户在一道耀眼的闪光后破碎,整个城镇瞬间被核弹的高压冲击撕成碎片。
如今,核弹小镇已经是一张足以在FPS历史留名的标志性地图,也是黑色行动的一张名片,在使命召唤粉丝心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以前BB姬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你可以在任何射击游戏里玩到Dust2》,讲的是Dust2非常受同人作者的青睐。
其实核弹小镇也一样。举个例子,Steam有很多VR射击游戏,比如《Contractors》《Pavlov》。Oculus眼镜在海外还是挺火的,能找到一些联机的同好。
而核弹小镇这张图由于大小适中,经常被MOD作者拿来做成自定义地图。你甚至能够同时在游戏和现实里使用“吊茶包”(tea bagging)。
——茶包是一种同性行为(把蛋蛋塞对方嘴里或脸上)衍生而来的胜利庆祝。有些“高素质”的COD玩家打死人以后,会对着尸体反复上下蹲起。
早几年前,经常有欧洲、北美各地的彩弹射击场,拿“1:1 复刻核弹小镇”的噱头来宣传。网上搜索Nuketown + Paintball ranges能找到很多场子。
仔细想想还挺合理的,毕竟都是很生活化的场景,占地面积不大不小,正合适。比起在现实里复刻Dust2,还是要容易的多。
而在玩家群体内部,常常有人将T组的 核弹小镇,与IW组的 装卸货场(Shipment) 地图进行对比。
装卸货场本身是一张具有田字对称性、以短兵相接为主要特色的超小型地图。风格与早期CS里的经典地图 iceworld、bloodstrike 有几分相似。
当然,大多数人主要是喜欢这张地图的快节奏。做迷彩、升级枪支、提升等级以及刷战斗通行证更爽快一点。相比之下,还是核弹小镇更出圈一点。
一说到使命召唤,想到的就是Nuketown,一说喜欢哪张地图,想到的就是Shipment。
(天美的COD手游)
经常听人说《使命召唤》是“美国CF”。但其实FPS游戏之间的玩家重合度还算比较挺高的,隔阂没MOBA那么深。
Reddit之类外网论坛偶尔也会有赛博斗蛐蛐环节。比如有关于FPS史上最经典的地图,到底是Dust2还是核弹小镇?——这个问题可以吵上好几百楼。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整体讨论氛围还算比较和气的。
有人拿游戏销量和影响力说事,表示《使命召唤》系列销量超过5亿,玩家群体远远超过《反恐精英》,不论以什么标准衡量,后者都难以与之匹敌。
也有人反对唯销量论。Dust2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你能在几乎所有带爆破的FPS里看到它的影子,许多玩过的人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起源。
这个国内老哥们应该深有体会,比如像“三亿鼠标的枪战梦想”的CF里,沙漠灰、黑色城镇这两张地图一看就知道有参考借鉴Dust2,玩过的人很容易上手。
就我个人而言,平时接触CS比较多,还是比较倾向于Dust2的。
当然,每个FPS游戏都有属于自己的Dust2。
COD玩家们在核弹小镇倾注了大量时间,样板房的每一块地板,死胡同人行道上的每一方水泥板,乃至郁郁葱葱的后院里的每一片绿叶,都谙熟于心。
(2012年《黑色行动2》的地图“2025年核弹小镇”,背景设定在“未来”)
从很久以前就掌握了从平坦地面投掷手雷的技巧,确保它会落在毫无防备、奔回战场的玩家脚边。狙击手清楚怎样一击即中对手,而他们的队友也明白如何保护自己的菊花,防范敌人乘虚而入。
相信只要还有COD这个游戏,他们会继续在「核弹小镇」厮杀下去的吧。
来源:BB姬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