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江州区:“蔗事云商”让甘蔗变更“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22:25 1

摘要:甘蔗地里,物联网数据采集箱在线工作。“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每一块甘蔗地的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情况等,都被实时监测,全天候守护甘蔗的生长。”江州区政协委员、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覃宁说。

落户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的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蔗“数字农场”基地里,一根根蔗苗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甘蔗地里,物联网数据采集箱在线工作。“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每一块甘蔗地的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情况等,都被实时监测,全天候守护甘蔗的生长。”江州区政协委员、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覃宁说。

泛糖基地是2024年广西糖料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也是崇左市甘蔗“数字农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200亩,总投资1600万元。

去年,覃宁在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蔗“数字农场”基地里牵头成立了一个“蔗事云商”政协委员实践基地。

据介绍,江州区“蔗事云商”政协委员实践基地是崇左市政协系统首个以委员专长赋能蔗糖全产业链的创新型履职平台。基地由江州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牵头创建,依托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聚焦“委员专长联农户、数字技术强产业”目标,构建“技术推广、基层协商、资源整合”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基地里,除了覃宁,还有业务相关相近的江州区政协委员唐昌秀、张胜忠、黄鹏、唐新阳、罗艺、黄建兰等加入团队,覆盖蔗农1532户,辐射蔗田3.2万亩,2024年带动基地内户均增收1.5万元,成为广大蔗农朋友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委员立足专业优势,组织技术专家下沉田间,开展“三个一”行动,破解生产难点痛点。

一是一套技术标准。制定《数字蔗田管理规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7项技术,使亩均用工成本从420元降至180元,亩均增产1至2吨。

二是一支服务队伍。委员带队组建“田博士工作站”,培训327名蔗农掌握传感器维护、数据采集等技能,其中48人获“乡土技术员”认证。三是一批示范田块:开设200亩“委员试验田”,试种抗倒伏、高糖分新品种,成功将倒伏率从35%压降至8%,带动周边农户自发跟进。

江州区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甘蔗生产也迎来了智能化的变革。“蔗事云商”政协委员实践基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深入田间地头,探寻甘蔗生产与人工智能的契合点。

除了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蔗事云商”政协委员实践基地还致力于推动甘蔗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委员们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求,为江州区的甘蔗产品精准定位市场。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将优质的甘蔗及衍生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消费者只需轻轻一点手机屏幕,就能品尝到来自江州区的甜蜜甘蔗,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蔗事云商”政协委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他们深入调研,广泛收集企业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他们还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向农民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和电商运营技巧,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

“蔗事云商”政协委员实践基地立足江州区实际,借助“人工智能+”履职在一线,正引领着江州区的甘蔗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征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甘蔗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何丹兰、施立忠、陆华勇)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