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徐汇区天平街道的康平路,全长不到一公里,沿街花园洋房林立,梧桐掩映,少有商店,优雅静谧的氛围仿佛时光停止。康平路靠近高安路一带,当年更是名人聚居,纺织业、面粉业、电力业、文教界人士荣德生、荣毅仁、吴昆生、吴中一、童受民、蒋云仙等都曾居住于此。雄踞路口,由法
位于徐汇区天平街道的康平路,全长不到一公里,沿街花园洋房林立,梧桐掩映,少有商店,优雅静谧的氛围仿佛时光停止。康平路靠近高安路一带,当年更是名人聚居,纺织业、面粉业、电力业、文教界人士荣德生、荣毅仁、吴昆生、吴中一、童受民、蒋云仙等都曾居住于此。雄踞路口,由法国建筑师赉安设计的阿麦伦公寓(现高安公寓),因其地理位置和浪漫传奇也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标。
康平路高安路口的阿麦伦公寓(现高安公寓) 张文菁 摄
而在高安公寓斜对面——康平路1号,这栋建于1930年代、砖木结构、现代派风格的建筑却显得格外低调。上前仔细看,入口右侧的两块铭牌显示出此地的不同寻常。康平路1号是上海市政府公布的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也是80多年前,沪上文化界实业界名流组建的抗日爱国民间团体“甲午同庚千龄会”的聚会地旧址。
“甲午同庚千龄会”是何来由?有哪些人参与?金融实业大亨李祖夔旧居何以成为“千龄会”旧址?他们当年在徐汇的活动轨迹今天还找得到吗?记者按图索骥,查阅、采访相关资料及专家后发现,铭牌背后的历史沧桑竟然还有迹可循!
李祖夔和“甲午同庚千龄会”
据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载,康平路1号是爱国工商实业家、收藏家李祖夔的旧居。李祖夔(1894-1949)生于宁波镇海小港,祖上是江南望族,幼年随父移居上海,曾跟随叔父李征五参加辛亥革命,并出任上海县知事兼沪海道尹。北伐后,李祖夔弃政从商,因喜爱收藏古董字画,尤以缂丝、田黄著称,故在收藏界有“千黄百缂”之誉。
1943年抗战期间,著名画家郑午昌、吴湖帆和京剧大师梅兰芳三人倡议,发起成立民间爱国社团“甲午同庚千龄会”,由当时上海社会名流中20位爱国志士组成,除三位发起人外,其他17位成员分别是周信芳、范烟桥、陈少荪、汪亚尘、李祖夔、席鸣九、蔡声白、秦清曾、张君谋、张旭人、章君畴、汪士圻、孙伯绳、陆铭盛、陆兆麟、杨清磬、徐光济。
他们都生于光绪甲午(1894)年,在虚岁五十大寿之际,嗟叹华夏蒙难、国土沦丧、黎民遭殃、亲友离散,遂以庆寿为名,组织同庚会以表同声相求、同心一致之意。因其年龄加起来恰巧是一千岁,故取名“甲午同庚千龄会”,又因为都属马,亦称“千龄马会”。李祖夔和汪亚尘负责“千龄会”具体筹备事宜。
从1943年开始的之后五年,每逢元宵、中秋等佳节,会员们都相约聚首。根据签到单,李祖夔的康平路1号是碰头最多的地方。2016年12月16日,“甲午同庚千龄会”聚会地旧址铭牌就此挂在了康平路1号门前,以彰显这栋历史保护建筑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
“榕园”和“遂吾庐”
对“千龄会”挂牌康平路1号,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中心参考馆员、专注于民国报刊文献研究的祝淳翔指出,“甲午同庚千龄会”首次活动举办地在魏廷荣的榕园——当年的徐家汇路999号,二十人合影的“千龄照”即拍摄于榕园假山石旁,“占地数十亩,假山真水、曲径通幽,网球场、游泳池、戏台等一应俱全”的榕园今虽已不存,但999号对面、魏廷荣的老宅“遂吾庐”仍安然立于高安路肇嘉浜路一侧,飞檐翘角、中西合璧的两栋建筑见证了徐汇百年风雨沧桑。
《申报》1943年9月14日
《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下册二)》中的徐家汇路999号榕园
遂吾庐侧影 朱志荣 摄
记者在肇嘉浜路740号“遂吾庐”现场看到,2017年4月,徐汇区文化局在此挂牌“徐汇区文物保护点”。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2010年版)》记载:遂吾庐位于天平街道南部,在肇嘉浜路740、750号,占地667平方米;为两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假三层,古色古香的牌楼式大门,原先院内还有精致的假山园林;建筑面积57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米;民国《法华乡志》将其收录于卷七“第宅园林”中,云“遂吾庐在陈泾庙西南,沿肇嘉浜,北傍徐家汇路(今肇嘉浜路),前清同治初,西商倡为泰昌洋行,后商业失败,地归皖人程谨轩(徽籍富商,曾当过沙逊洋行买办)购得之;民国初,改组花园,易今名”;现在拍卖的程家后代所藏书画上还常能见到“遂吾庐”字样。
今年79岁的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他随父母一起搬入遂吾庐,两栋建筑中一栋现为茶楼商户,他所在的这栋还是民居,目前有7户人家,当年这一带都是魏廷荣的产业,尤其现龙头大厦一片都是魏家花园,规模宏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魏家后人还曾由海外归来特地寻访旧址。
“遂吾庐”及“榕园”旧址全景 张文菁 摄
程瑾轩的产业何时转到了魏廷荣名下?祝淳翔在《探寻甲午同庚千龄会》(2021年9月21日《新民晚报》)一文中提到,据赵基《陈泾庙·谨记路·小岛花园》,魏廷荣在1920年代从程霖生(程瑾轩之子)处购得其父遂吾庐祖屋,并扩建而成魏家花园,“千龄会”正是在魏家花园——榕园结社成盟,并留下了20人合影。
“甲午同庚千龄会”二十人合影的“千龄照”
祝淳翔告诉记者,距康平路1号不到1公里的这处魏家花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沪上文艺界名流游园聚会的打卡胜地。电影《碧海青天》外景假座榕园开拍;国内第一次彩色照片的拍摄也是在榕园取景,由郎静山组织的茶会为叶浅予夫人、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的戴爱莲“试拍五彩片”,一行人也在榕园留下合影;1947年10月20日下午,文华影片公司同人在魏家花园举行园游会,张爱玲也去了,唐大郎与她在草坪上聊天,谈及香港风景,恭维张小姐把香港写活了;而各种报刊文献中所谓的榕园、蓉园,“其实就是魏廷荣的荣”;对“千龄会”成员之一杨清磬,坊间多误作“杨清磐”,祝淳翔特别更正,“丁悚在《四十年艺坛回忆录》里曾详解‘清磬’名字的由来,作为画家,也有其书画作品上的署名为证。”
1935年7月31日《时事新报》记载“第一百七十次文艺茶话会假座徐家汇路九九九号蓉园举行”,“来宾均叹赞不止,颇极一时之盛”。
“上海第一大案”及美丽牌香烟原型
回到康平路1号,曾任徐汇区房屋管理局局长、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朱志荣告诉记者,康平路1号其实和对面的高安公寓一样,也是“赉安出品”。据吴飞鹏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来自法国的上海人:建筑大师赉安传奇》:“赫尔曼特(Residence for T. A. Hutman)住宅是赉安亲自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别墅,1941年竣工后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赫尔曼特被抓进了集中营,李祖夔便成了这里的主人。”
令人唏嘘的是,1949年11月,留在上海的李祖夔在康平路寓所被害,作为上海解放后第一件抢劫凶杀大案,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下令限期破案,务必严惩凶手。数月后作案者悉数落网,凶手伏法。这之后,李祖夔夫人毛文英将李生前收藏的珍贵缂丝悉数捐赠国家,现存于南京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的哲学家、教育家周抗,入住康平路1号,并创作过一幅名为《康平路1号》的油画。而遂吾庐曾经的主人中,还有一位时尚佳人,她就是老上海鼎鼎大名的“美丽”牌香烟商标原型——吕美玉。
曾留学法国的魏廷荣后任上海中法银公司经理,先娶巨商朱葆三长女为妻,后聘京剧名伶吕月樵之女、花旦吕美玉为妾,即居于遂吾庐。
1954年,遂吾庐东楼740号改为市煤炭公司职工家属宿舍,现为民居;西楼750号曾相继为中共上海市仪表局党校和办公楼,园内假山等由园林部门迁走,现为拾久涧茶楼。
遂吾庐东楼侧墙 张文菁 摄
遂吾庐西楼现状 朱志荣 摄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在九一八纪念日之际,细考82年前“甲午同庚千龄会”的这段历史,你又会对梧桐掩映的徐汇生出怎样一番感慨?衡复风貌区那些凝固的建筑背后,还有多少人世沧桑和动人故事等待着我们一起去发现、去遇见!
来源:上海徐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