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工作室可不一般,它是江州区政协以广西科创农业科技公司为实践基地,精心打造的智能化履职平台。而牵头成立工作室的,正是政协委员、企业技术带头人张胜忠。他把工作室“建”在甘蔗地里,把委员力量汇聚到产业链上,把作业“写”在甘蔗地里,是张胜忠特色委员工作室的真实写照
在崇左市江州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一个建在蔗地里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张胜忠特色委员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可不一般,它是江州区政协以广西科创农业科技公司为实践基地,精心打造的智能化履职平台。而牵头成立工作室的,正是政协委员、企业技术带头人张胜忠。他把工作室“建”在甘蔗地里,把委员力量汇聚到产业链上,把作业“写”在甘蔗地里,是张胜忠特色委员工作室的真实写照。
江州区政协委员、江州区糖业发展局副局长黄建兰深入产业链各个环节调研,积极推动江州区糖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江州区政协委员、江州区农业生态和耕地保护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罗艺扎根田间地头,为蔗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微藻时代集团公司董事长秦小鸥多方奔走,努力探寻一条甘蔗生产全程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之路。
他们都是张胜忠特色委员工作室成员,他们有的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是企业家,他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推动崇左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庞大力量。
“科技赋能产业、委员扎根一线”,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工作室的行动准则和鲜明特色。他们创新性地探索出“政协委员+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的融合模式,让履职阵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议室,而是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技术攻坚和群众服务的最前沿。在这里,委员们真正与土地、与蔗农紧密相连,感受着农业的脉搏。
依托科创农业科技公司强大的技术优势,工作室将目光聚焦在了甘蔗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上。在甘蔗育苗环节,AI监测如同一双敏锐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幼苗的生长状况;大数据分析则像一位智慧的参谋,为精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物联网管控更似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实现全程机械化收割。这些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像给传统农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助力其向“数字农服”华丽跨越。
为了让这些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蔗农,工作室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田间课堂”里,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技术知识,让蔗农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种植技巧;“技术联农”活动中,委员们与蔗农们手牵手、心贴心,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案直通车”则为行业发展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能够直达决策层。通过这些形式,工作室不仅为蔗农提供了全周期的技术指导,更为行业痛点精准把脉,开出了一剂剂良方。
在工作室的努力下,成果喜人。亩均增效超20%,这一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无数蔗农辛勤劳作与科技力量完美结合的结果。3000余户农户从中受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作为政协履职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的标杆,张胜忠特色委员工作室以“小阵地”撬动“大民生”。委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科技赋能农业“接地气”的真正内涵。他们就像一群默默耕耘的农夫,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撒着智慧的种子,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如今,工作室已经走出了一条“产业链上聚共识、家门口履职促共富”的新路径。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将继续前行,为甘蔗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绘一幅更加美好的乡村画卷。(何丹兰、施立忠、陆华勇)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