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鹰教育智慧父母研修班结业感受:这场学习让 “家” 有了新温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16:39 1

摘要:“拿到结业证那天,我给孩子发了条消息:‘妈妈以前总想着教你,以后想陪着你一起学。’” 这是石家庄家长张女士参加扶鹰教育王金海智慧父母研修班后的真情流露。近日,记者回访了 2025 年石家庄某期研修班的几位学员,从职场妈妈到隔代教养的祖辈,不同身份的家长带着各自

“拿到结业证那天,我给孩子发了条消息:‘妈妈以前总想着教你,以后想陪着你一起学。’” 这是石家庄家长张女士参加扶鹰教育王金海智慧父母研修班后的真情流露。近日,记者回访了 2025 年石家庄某期研修班的几位学员,从职场妈妈到隔代教养的祖辈,不同身份的家长带着各自的教育困惑而来,最终带走的不仅是教育方法,更是对 “家” 的全新理解。

职场妈妈李然:从 “缺席愧疚” 到 “高效陪伴”,找到平衡的答案

“以前总觉得陪孩子时间少,一回家就想盯着他写作业,结果越盯越吵。” 李然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每天早出晚归,面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满是 “缺席的愧疚”。研修班的 “爱的五种语言” 课程内容,让她彻底明白,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 带导老师提出 “10 分钟专注互动胜过 1 小时心不在焉”,建议她每天回家先放下手机,陪孩子做一件他喜欢的事。

结业后,李然把这个建议落到实处:每天睡前陪儿子玩 10 分钟 “成语接龙”,聊聊学校里的事情。让她惊喜的是,儿子不仅和她关系更好了,平时写作业的主动性也提高了,“他说‘妈妈陪我玩的时候很开心,我要快点写完作业,才能跟你多玩会儿’。” 李然感慨,研修班没教她 “怎么补回缺席的时间”,却教她 “怎么让有限的时间有温度”。

隔代教养的王阿姨:从 “经验主义” 到 “科学沟通”,和孙子成了 “朋友”

“我带孙子 6 年,以前总说‘我当年就是这么带你爸爸的’,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62 岁的王阿姨是研修班里少有的祖辈学员,孙子上初一后,沉迷手机、顶撞长辈的问题让她束手无策。扶鹰研修班中的 “沟通与共情” 让她茅塞顿开 —— 原来,“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不是‘被管教’”。

王阿姨试着改变:孙子玩手机时,不再直接抢手机,而是说 “奶奶也想看看你玩的游戏,能教我吗”;孙子抱怨作业多时,不再说 “我们当年更苦”,而是说 “这么多作业,确实挺累的”。“有天孙子主动跟我说‘奶奶,我会自己安排时间,以后每天只玩 1 小时手机,你就别为我操心了’。” 王阿姨笑着说,现在孙子放学回家,会先跟她分享学校的事,“以前他叫我‘奶奶’,现在偶尔会跟同学说‘这是我朋友王阿姨’,这话比啥都让我开心。”

单亲妈妈赵琳:从 “情绪失控” 到 “自我调节”,做孩子的 “情绪靠山”

“独自带孩子压力大,孩子一犯错我就忍不住发火,事后又抱着他哭。” 赵琳的儿子上四年级,离婚后她独自抚养孩子,教育中的挫败感常让她情绪崩溃。研修班的 “家长情绪管理” 课程,教她用 “情绪日记” 记录感受 —— 每次想发火前,先写下 “我为什么生气”“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有次儿子把作业撕了,我差点爆发,想起情绪日记,就先回房间写下来:‘我生气是因为怕他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遇到困难不能坚持、容易情绪化,可是如果我对他发火,不就是给孩子做了‘情绪化’的反面教材了吗?’” 冷静后,赵琳没有批评儿子,而是问他 “是不是遇到难题了”。“孩子哭着说‘这道题我做了好几遍都不会’,我陪着他一起分析题目,最后他自己做出来了。” 赵琳说,现在她很少发火,儿子也变得更开朗,“有天他说‘妈妈现在不生气了,我更喜欢现在的妈妈’,这句话让我觉得所有的学习都值了。”

回访中,不少学员都提到,扶鹰教育智慧父母研修班的结业不是终点,而是 “家庭共同成长” 的起点。正如赵琳妈妈所说:“我们带走的不是一张证书,而是怎么跟家人好好相处的答案 —— 家不是教育的‘考场’,是彼此温暖的‘港湾’,这点是研修班教给我最重要的东西。”

来源:扶鹰教育王金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