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份直指人心的“职场警示录”:100多名员工因违反公司纪律被辞退,其中18人涉嫌刑事犯罪,8人已经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25年第二季度,字节跳动对外公开了一份员工处分通报。
这是一份直指人心的“职场警示录”:100多名员工因违反公司纪律被辞退,其中18人涉嫌刑事犯罪,8人已经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在这份通报中,一名已经离职的员工,通过匿名渠道或冒用他人身份,捏造在职员工的不当男女关系,并攻击公司招聘标准,传播不实信息。
尽管他早已离开公司,但字节跳动还是依然将其实名通报,并同步到了行业联盟之中,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的网友开始质疑,离职员工造谣还要被实名通报,是不是企业管得太宽?但也有人认为,这正是行业伦理的坚守。
无论争议如何,字节跳动这次行动背后的信号很明确:能力不是唯一标准,人品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被长期信任的根本。
除了严重的刑事案件和造谣事件,这份通报中还披露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问题,比如一名实习生一天打了13份员工餐,还顺走了茶水间的零食和几盒纸巾。
这样的行为有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在企业看来,这就是对制度底线的蔑视,这种行为反映出了一个人对组织规则的态度。
还有一名实习生,因为在转正期间多次虚报打车费,被财务审核时发现后,直接被一票否决。她还曾试图为自己辩解:“这500元对公司来说不算什么。”
但正如通报中所言,“职场没有小错误的概念,错就是错了”。学校可以容错,但企业需要的是稳定和可控的执行力。
在这次通报中,有一类人并不罕见:能力出众,但却在网络平台上不断攻击公司、排挤同事。
比如一位高薪员工,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辱骂公司与同事的恶意言论,还传播虚假消息,制造同事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组织信任体系的破坏,这些人或许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强,但企业最终依然选择了“清理门户”。
刘强东
企业最终承担的是组织层面的系统稳定性,如果把企业比作飞行器,那人品问题就是系统中不可控的故障点。
刘强东曾公开表示:“能力很强但人品差的人,是企业的铁锈”。这种“铁锈”一旦产生,不仅会腐蚀工作流程,甚至可能在关键节点引发系统级崩塌。
字节跳动这次的通报,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它告诉了所有的员工:你可以犯错,但不能失信;你可以能力不足,但不能人格失衡。
场不是短跑,是一场持久的长跑。你可以靠能力入场,但是否能长期参与,靠的还是人品。字节跳动这次“百人出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企业底线的捍卫。
它也在提醒所有在职场中前行的人:真正的职业稳定性,从来不是靠聪明、靠手段,靠的是守规则、讲信用、懂得分寸感。
在一个信息高度透明、信用记录可追溯的时代,人品本身就是一种“长周期资产”。它不会马上兑现,但会在关键时刻,成为你被信任、被合作、被提拔的理由。
人品,是职场最硬的通货,也是通行终身的饭票。
来源:知语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