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家庄邮政的邮戳上,终于有了河北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了。3月18日在河北省博物院主题邮局,推出了一款邮资机宣传戳,主角就是河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万国老师在邮戳启用的那天寄给我一枚实寄封,除了打印长信宫灯邮资机宣传戳,还加盖了河北省博物院彩色邮戳。看
聞鍾記郵(5269)穿越两千年的灯光
石家庄邮政的邮戳上,终于有了河北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了。3月18日在河北省博物院主题邮局,推出了一款邮资机宣传戳,主角就是河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万国老师在邮戳启用的那天寄给我一枚实寄封,除了打印长信宫灯邮资机宣传戳,还加盖了河北省博物院彩色邮戳。看着邮戳上的的那盏灯,总是感慨,因为那是一盏两千年前的环保灯。其实在见到这盏灯的实物之前,早已经在邮票上与之相交了。 最早的一张是1973年,第二次是2000年,虽然量没有票相隔27年,但那盏灯一直被珍藏在河北省博物院,而我第一次见到实物是在1995年,那次河北省第五届集邮展览就在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举办。
如今在河北省博物院南区的展厅里,鎏金长信宫灯如一位静默的历史使者,以跪坐宫女的姿态,托举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伴随着去省城的机会越来越多,只要有时间,都会去一趟省博,不为别的,只为能看一眼长信宫灯。不过那些年这盏灯总会在出差的路上,以至于去多次才能看到它一次,很多周围的看客们与我一样,都在盼望着,能见到这盏灯。这件来自西汉中山靖王墓的青铜瑰宝,不仅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巅峰之作。
1968年夏,在河北满城陵山施工时意外炸开了一座沉睡两千余年的地下宫殿,这座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重见天日,长信宫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工艺震惊世界。一同重见天日的,还有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等珍宝,构建起一个汉代贵族的生活图景。而长信宫灯作为窦绾墓的随葬品,更因其铭文"长信尚浴"揭开了一段宫廷秘史。这盏灯通高48厘米,重15.8千克,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宫女跣足跪坐,身着广袖深衣,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形成烟道。最厉害的是这盏灯是可以装卸的,当年《国家宝藏》节目中,有专门的介绍。
值得称道的是这盏灯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其一是环保黑科技,灯油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宫女右臂导入体内,底部水盘可过滤烟尘,这一设计比西方早了1500多年,基辛格博士曾惊叹其为"人类最早的环保灯"。其二是智能调光系统,灯盘可旋转,灯罩能开合,通过调节角度和遮挡面积控制光照强度与方向,实现"一灯多用"。其三是模块化设计,各部件可拆卸清洗,灯身鎏金工艺既防腐又增辉,历经两千年仍金光熠熠。这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长信宫灯成为汉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其宫女形象温婉端庄,衣纹线条流畅自然,被学者誉为"东方维纳斯"。
作为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承载着多重文化意义,首先的考古价值,1993年被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2002年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其出土印证了《史记》《汉书》中关于中山国的记载。其次的艺术典范,造型突破商周青铜器的神秘厚重,以生活化场景展现汉代审美转向,其设计元素被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借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其三是 文明象征,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信宫灯作为中国馆"智慧长河"展区的核心展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创新精神。如今河北博物院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通过裸眼3D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长信宫灯的精妙。这件穿越两千年的青铜灯具,不仅照亮了汉代贵族的生活,更照亮了中华文明的智慧星空。
文明之光永不熄灭,长信宫灯的传奇,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传承不仅在于器物的保存,更在于精神的延续。当我们凝视这盏鎏金宫灯时,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工艺,更是一个民族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对科技创新的永恒探索。这种精神,正如灯中的火种,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就在河博的南门大厅,邮政与博物院共同打造了“河北省博物院主题邮局”,如同一座流动的文化驿站,将200万年前的泥河湾旧石器文化与当代邮政文明巧妙衔接。自2022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此次的长信宫灯邮资机宣传戳的使用地就在河博主题邮局。
主题邮局的空间设计极具巧思,青铜饕餮纹与汉代云气纹构成的背景墙,与落地玻璃窗外的现代建筑形成时空对话。展柜中陈列的《中山靖王墓文物》特种邮票邮折,与一旁的鎏金长信宫灯复制品相映成趣。游客在此不仅能购买到《河北博物院十大常设展馆》连体明信片、《中山墓出土文物》极限片等专属邮品,还能体验活版印刷明信片、丝绸明信片等特色服务,多款纪念章戳,更为喜欢盖章打卡的年轻人提供了精神享受与动手的快感。主题邮局构建了"参观-体验-消费-传播"的完整生态链。游客在参观"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后,可至邮局加盖邮资机戳,将承载文物记忆的明信片寄往全球,形成"文物-邮政-世界"的传播闭环。
当一枚盖有长信宫灯邮资机戳的明信片穿越时空,它承载的不仅是现代邮政的服务承诺,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从西汉中山国的青铜灯盏到当代的数字邮戳,从窦绾墓的陪葬品到全球集邮爱好者的珍藏,长信宫灯的"光明叙事"仍在延续。河北省博物院主题邮局与邮资机宣传戳的实践,正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文明的火种,永远在创新与坚守中传递。
来源:闻锺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