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地中海饮食,让严重疾病再降28%!8类食物中国美国都推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1:3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46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些天,张大爷去医院复查,血压控制得不错,医生却建议他“要试着吃地中海饮食”。

“这地中海饮食是啥?我们又不住在地中海边。”张大爷一脸疑惑。

其实,不光是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推荐这种饮食方式——它不是什么“洋气菜单”,而是一种经过科学实证能帮助降低多种慢病风险的健康饮食模式。

最近,《柳叶刀》一项新研究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严重疾病的发生率下降了28%!

地中海饮食并不是某种“网红食谱”,而是源自意大利、希腊等地居民的传统饮食模式。它主要吃全谷类、豆类、蔬果、坚果、橄榄油,适量食用鱼、禽蛋、乳制品,几乎不碰红肉和加工食品。

《柳叶刀》子刊《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项涉及12个国家、超24万人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每日遵循地中海饮食的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的风险下降最高达28%。

而且这些人不仅活得更久,生活质量也更高。

关键就在于它的“组合拳”。

高纤维:大量蔬果和全谷物,帮助控制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抵抗。

优质脂肪: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

抗炎成分丰富:番茄、坚果、深海鱼中含有的抗氧化剂和欧米伽-3脂肪酸,能减缓慢性炎症,是防病关键。

低加工、高天然:远离反式脂肪和添加糖,保持代谢系统稳定。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是治标,而是从源头上调控身体的代谢系统。

你可能会说:“橄榄油、芝士、鱼子酱,这哪是我们日常能吃的?”

其实,地中海饮食的核心不是“吃什么西餐”,而是“怎么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强调:多吃蔬果、全谷、鱼类、坚果,少吃红肉、少油少盐少糖——这与地中海饮食的原则高度重合。

以下这8类食物,是中美两国权威指南都推荐的“心血管友好型食物”:

深色绿叶蔬菜(菠菜、芥蓝、小油菜)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豆类(黄豆、扁豆、鹰嘴豆)坚果和种子(核桃、杏仁、亚麻籽)深海鱼(三文鱼、鲱鱼、沙丁鱼)低脂乳制品(脱脂牛奶、无糖酸奶)橄榄油或菜籽油(替代猪油、黄油)新鲜水果(草莓、葡萄柚、苹果)

这些食物在中国超市都能轻松买到,关键是搭配方式

很多人听说地中海饮食好,就开始盲目效仿,但吃着吃着就跑偏了:

误区一:坚果越多越好?
坚果虽好,但热量很高。指南建议每天一小把(约25克),别当零食狂嗑。

误区二:橄榄油炒菜才健康?
橄榄油适合拌凉菜或低温烹调,高温煎炸反而容易氧化变质。日常炒菜可用菜籽油或花生油。

误区三:不吃肉才健康?
地中海饮食并不反对吃肉,而是强调多吃鱼、适量禽肉,少吃红肉。完全不吃肉反而容易营养不良。

健康饮食不是一刀切,而是要“长期、平衡、适量”。

医生常说:“最好的药,是你每天吃的饭。”地中海饮食不是神话,而是经过几十年研究验证的科学饮食模式。无论在地中海、美国还是中国,只要掌握核心原则,用本地食材也能吃出全球公认的健康效果

所以,不用纠结吃不吃西餐,也不用担心看不懂外文菜单。把握“多蔬果、少加工、好油脂、低红肉”的黄金法则,你的一日三餐,就可能是对抗慢病最有力的工具。

[1] 《Lancet Public Health:地中海饮食与慢性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023年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3]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饮食建议》,WHO官网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