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四川省宁南县大同镇迎丰村,段武云家里传来其妻子激烈的争吵声。段武云蹲在院子里,愁眉紧锁,怔怔地望着刚出炉的杂色烟叶——这些,本该是烤后质量最好的中部烟叶啊!
“不烤了!这烟还有啥烤头?费那么大劲从地里采回来,烤成这副模样,连人工费都挣不回来!地里的也别要了,直接铲掉算了,明年不种了!”
日前,在四川省宁南县大同镇迎丰村,段武云家里传来其妻子激烈的争吵声。段武云蹲在院子里,愁眉紧锁,怔怔地望着刚出炉的杂色烟叶——这些,本该是烤后质量最好的中部烟叶啊!
今年,段武云家种了30亩烤烟,长势喜人、分层落黄的烟叶,在他心里早已堆成金灿灿的收成,如今开局不利,让他颇感受挫。
“段大哥,听说今年你家烟烤得不太理想,我们特地请来了烘烤专家。”这时,宁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科副科长林正全走进了段武云的家门,身后跟着两个人——来自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的肖庆礼和王向军。他们二人在宁南指导基地单元建设,参与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全流程技术落实。
肖庆礼仔细检查刚出炉的烟叶,很快找到了症结。原来,段武云与镇上大多数烟农一样,沿用传统的“点式烘烤”工艺——前期低温慢烤、后期急速升温。这种方法对温湿度控制粗放,导致烟叶内部物质过度消耗、油分严重流失,烤出的烟叶不仅颜色灰暗,叶脉和叶耳还带青,严重影响香气、燃烧性和耐储性,最终拉低了收购等级、降低了收入。
“公司一直在推广烤房控制器,按照‘三段五步式’设置烘烤曲线,这样才能烤出好烟,技术员也多次上门指导,你咋就是不听呢?”林正全不解地问道。
“那些高科技我们搞不懂。我父亲烤了几十年烟,当年也是村里的烘烤能手。按你们说的来,万一烤坏了怎么办?”段武云一脸不屑。
尽管近年来宁南县局(分公司)全力推广“三段五步式”烘烤新技术,但仍有不少烟农固守老观念、老办法,不愿接受新技术,导致全县整体烘烤水平难以提升。因此,今年他们特地邀请专家前来定点指导。
“这样吧,段大哥,我们跟你一起烤两房烟。我也当过烟点点长,烤过的烟少说也有一百多房,也算十几年的老烟农了。我帮你烤,再差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你看这些烤坏的烟,多可惜!”肖庆礼诚恳地说。
望着烤坏的烟叶,段武云将信将疑,最终点头答应。接下来7天,肖庆礼和王向军每天两次往返段家,手把手指导段武云采用“三段五步式”工艺烘烤两房烟叶。
7天后,烟叶出炉,骑骡沟烟站站长卢建春立即召集周边烟农赶到段武云家观摩——再多的培训会,都不如眼前实实在在的成果有说服力。
“我跟你们说,这回真是不服不行!还是要相信科学——你们看看,采用‘三段五步式’工艺烤的这烟,又香又黄,连叶耳都干干净净。哪像我之前烤的,青一块灰一块的!关键是我们平时烤烟,少说也要十来天,你看人家7天就烤好了,燃料都节省了好多!”段武云拿着刚刚出炉的金灿灿的烟叶激动地说道。烟农们纷纷上前触摸、查看,止不住夸赞:“这烟烤得真漂亮!”“油分足,颜色正!”……
“为什么我家烤的烟有点挂灰?也没这么香?”
“我家烤出来的烟,靠近烤房门的泛青、里面的都黄了,是怎么回事?”
“叶耳带青、叶尖发黑是什么情况?”
……
很快,大家围住肖庆礼和王向军争相提问,从装炕密度到烘烤曲线,从湿度控制到干球温度,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课堂虽简陋,内容却务实,烟农们一边记录一边拍照,还有人直接视频连线家人,“现场直播”学技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技术是支撑。这次的“移动课堂”不仅解决了眼下采烤的难题,更点燃了大家科学种烟的热情。在宁南县局(分公司)看来,这样的课堂更有说服力,能助力更多烟农成长为“技术达人”,携手种出“黄金叶”,家家烤出“幸福年”。
本文来自【东方烟草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