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1995年的时候,哈尔滨啤酒品牌就正式创立,还曾入选过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强。
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关税率已然高达125%!
中国人永不言败,必须支持国货!
结果细扒下来,这些原以为是国货的商品,竟然全都是美资控股!
看看你们都买过多少……
物美价廉的哈尔滨啤酒,一直以来都是夏天烧烤摊上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早在1995年的时候,哈尔滨啤酒品牌就正式创立,还曾入选过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强。
但是又有谁知道,产自于哈尔滨,也以哈尔滨命名的这款啤酒,早就不是中国的品牌!
在2004年的时候,就被由美国出资控股的百威集团强势收购。
就此原本应该成长为国货之光的哈尔滨啤酒,已然成了美国货!
创立于1999年的大宝,刚开始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国货品牌。
早期主打的“大宝SOD蜜”一经上世就广受好评,再加上电视里常播的那句“大宝天天见”的广告词,当时更是让大宝这个护肤品牌风靡全国!
虽然如今大多数的国人在护肤品方面有了更优的选择,但是在稍微偏远的一些地区,不少人的家里还是能看到大宝的身影。
只不过这个众人以为的国货,早在2008年的时候,就因为经营不善,而无奈被美国的强生集团收购。
虽然名称听起来更符合中国人的喜欢吉祥意味的传统观念,但是金龙鱼确实并非国货品牌。
可能会有人知道金龙鱼是新加坡的品牌,母公司是新加坡的益海嘉里。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新加坡公司的实际控股方其实是美国资本大鳄ADM公司!
而ADM就是在近些年来一直和我们的中储粮大打“粮食大战”的国际四大粮商之一!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ADM 作为在金龙鱼的背后的推手,国内的食用油市场才会几乎全都在金龙鱼的统治之下!
作为如今国内零食品牌的三巨头,百草味凭借着相对更为低廉的价格,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零食品牌。
之后百草味更是凭借着“国潮”的噱头,成功打入了年轻人的内部,甚至因此成为很多家庭在节假日的礼盒首选。
但是谁又能想到,以“国潮”为营销手段的百草味,其实早已成了美资旗下的“傀儡”。
在2020年的时候,百草味品牌就以7.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50亿元的高价,卖给了美国百事公司。
但是如今却依旧有很多人把它视为零食界的“国货之光”。
作为几乎所有家庭的电池首选,南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池的第一品牌。
但是早在1999年的时候,南孚就不再是由中方百分百控股。中方控股51%,由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等资本组成的外资力量持股49%。
不过仅仅1年后,随着摩根斯坦利再度增持了部分中方股份,南孚的控制权就已经把控在了以美国资本为核心的外资手里。
如今回过头再看当年南孚广告中的那句“民族力量”,不得不说也是有些讽刺。
作为国人心目中的泡面的“最佳拍档”,双汇火腿肠深受国人的喜爱。
毕竟吃火腿肠不吃双汇,那还能选择吃什么呢?
起初双汇是在河南漯河起家的,因为美味又方便的的特性,让双汇火腿肠一经问世就收到了极大的欢迎。
之后双汇凭借着良好的品控再加上一定的营销手段,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火腿肠生意”。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双汇集团在2003年的时候,突然把1/4的股份转给了海宇投资。
紧接着美国的高盛和鼎晖投资又在2007年收购了海宇投资的绝大多数股份。
虽然管理权如今又回到了中国的手里,但是股份控制权却仍旧在美资手中。
自此双汇这个民族企业,彻底被美国资本套牢了!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人物故事曾感动过无数国人。
虽然臧健和是山东人,但是湾仔码头这个品牌却早就已经不属于国货的范畴内。
早在1997年的时候,美国的食乐公司就收购了湾仔70%的股权。
随后在2001年,湾仔就被更为财大气粗美国通用磨坊全盘接手,很快湾仔就挤占了国内大部分的速食品市场。
而在近几年的疫情期间,湾仔码头的营销方式堪称是顶级营销学的模板。
利用充满了中国传统人情味的品牌故事,隐藏了外资控股的信息,成功吃到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红利。
如今更是将品牌故事的发展历程拍成了电影,而该电影预计则将会于五一假期间上映。
如今随着中美贸易关税战的持续升级,双方商品市场份额的抢占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认清究竟哪些才是我们的真国货,不要给那些美国资本下的“伪国货”有可乘之机。
不然我们花的每一分钱,或许都会成为美国最终射过来的那枚子弹!
而以上这些看似是国货,实际上却早已被美国资本收入囊中的品牌,不知道你们都买过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上观新闻2024年11月6日《你以为的国货是国货吗?这个国家级展会,揭秘外资品牌的本土化之道》
2、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11月19日《百威集团入华40年,只为酿出本土味道》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来源:乐见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