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下午4点,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志洪,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6公里,帮一户行动不便的村民换好了液化气,“天气预报说,山区阵风可能超过11级呢,这辆三轮车新,速度快!”车的侧面贴着一行大字——南窖乡党员志愿服务。
4月11日下午4点,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志洪,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6公里,帮一户行动不便的村民换好了液化气,“天气预报说,山区阵风可能超过11级呢,这辆三轮车新,速度快!”车的侧面贴着一行大字——南窖乡党员志愿服务。
水峪村党支部书记赵树宏说,4月9日下午,市里大风天气防范应对部署会议刚一结束,全乡的党员们就都忙碌起来了。以水峪村为例,大喇叭每天广播4次,村民群里也发了通知,村干部们还要到自己包片的区域巡查入户、响应诉求,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大山里的水峪,是个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这个位于狭长地带的小村,村民依山而居,住得很分散。长期在村里住的有195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村里还有29位村民属于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
今年已经65岁的刘志洪,是土生土长的水峪村人,每年防汛、防火,他都是村里的主力,这次防范应对大风,更不例外。4月11日这天上午,他早晨6点起床,在家里简单吃过早饭就出了门,先到东街巡查一圈,不仅入户叮嘱村民注意安全,更关注那些没人住的老房子,“东街是我包的网格片区,一半以上的老房子都没人住,这些老房子年久失修,大风天气容易发生险情,我们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对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牌匾、彩钢板进行拆除,不让大家靠近。”到了村委会,他还要用大喇叭广播,继续提醒村民们防范大风,之后又到田间地头巡查,看是否有熏肥、燎地边等情况……吃上午饭时,已是下午1点多。
在水峪村,忙碌的不止赵树宏和刘志洪。按照多年防汛、防火的经验,村里分成了东街、西街、中街、大花地、西套五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一位村干部负责具体防范工作。
放眼整个南窖乡,忙碌的人就更多了。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风天气应对工作预案启动后,成立了临时指挥部,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森林防火、城市运行、行业安全、农业农村、应急保障、宣传报送、监督检查等8个小组,还安排了机关干部下沉到所包村指导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此外,各村还对卫星电话进行了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记者:陈强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