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相信吗?一场中超比赛第7分钟的疑似手球,竟让中国足协的裁判专家们吵翻了天,最后不得不把“官司”打到了国际足联!
☞文|娱体深呼吸
☞编辑|娱体深呼吸
你敢相信吗?一场中超比赛第7分钟的疑似手球,竟让中国足协的裁判专家们吵翻了天,最后不得不把“官司”打到了国际足联!
这份来自东方的“问询函”,此刻或许正静静躺在瑞士苏黎世FIFA总部的某张办公桌上。
一场3–3的进球大战,一次仅持续3秒的触球瞬间,却几乎撬动中国职业联赛判罚体系的根基。
“这球要是点球,那足球比赛干脆改叫‘手球比赛得了!”、“不判这都不判?明着黑!”——社交媒体上,山东泰山和上海申花球迷早已吵成一片。
而比球迷更纠结的,是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的专家们。在闭门研讨了三小时后,他们罕见地承认:无法达成一致。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曾经认为“非黑即白”的手球规则,其实存在大片的灰色地带;意味着即使是最顶级的国内裁判,也在规则解读上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更意味着——中国足球裁判史上第一次,因为一次判罚争议,主动向国际足联寻求权威裁定。
时间拨回9月12日晚,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中超第24轮,上海申花主场对阵山东泰山,比赛开场不到7分钟,刘洋从左路起脚传中,皮球划弧线飞向禁区,不巧碰到申花外援马纳法的手臂,山东队球员立刻高举双手表示不满,主裁判麦麦提江摊开双臂示意比赛继续。
VAR介入后视频回放一遍又一遍地在屏幕上刷新,但从转播画面中,我们始终无法得到一个毫无争议的结论。球是先触肩?还是蹭到了大臂?马纳法的手臂究竟是自然放置,还是有意扩大防守面积?(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上周末业余联赛中也有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形,当时裁判吹罚点球之后,双方差点打起来你看,草根足球的难题,其实职业赛场一样无解)
慢镜头显示,在马纳法转身封堵的一刹那,他的右臂有一个轻微的向内收缩动作。这究竟是无意识的生理反射,还是有意避让?没有人能给出百分之百的答案。
比赛结束后山东泰山俱乐部正式提出申诉,按照程序中国足协裁委会组织专家团来复核,没想到专家团内部也分成了两派!
“打中上臂,应判点球”派认为:马纳法的手臂位置超出了“自然范围”,属于风险自担;
“非手球”那一派则坚称,球员当时处于转身动作中的自然姿势,并且球速过快、距离过近,不存在故意或扩大防守面积的主观意图。
一位参与评审的匿名裁判后来私下透露:“吵得最激烈时,两方几乎拍了桌子。同样的规则条文,同样的视频回放,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才是最可怕的——当裁判界最顶尖的头脑都无法达成共识,我们又能指望场上的主裁判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判罚吗?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足协做出了一项载入史册的决定:将这次判罚的完整视频材料与多方意见整理成报告,正式提交给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请求其进行权威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足球的历史里,咱基本就没咋跟国际足联去讨教具体判罚的争议;大多时候,就是自己关起门来“消化”那些争议,还老爱刻意把判罚的分歧给淡化掉。
而这一次,中国足协选择了透明和开放。这需要勇气,更需要humility——承认自己不一定总是正确,或许是走向真正专业化的第一步。
不得不说,当值主裁判麦麦提江本身就是个值得玩味的存在。
数据显示,他执教的申花12场比赛5胜2平5负,他带的泰山11场比赛3胜2平6负,这组数据让球迷不断琢磨,也催生出不少“阴谋论”。
本赛季他执法的多场焦点赛事里,也有好些有争议的判罚,比如说申花和国安那场比赛,特谢拉在禁区内摔倒,他先判了点球,接着又给取消了;再比如申花对阵蓉城的比赛,特谢拉因为对判罚尺度不太满意,直接就被红牌罚下……(话说回来,裁判也是人,难免会有自己的执法风格和判断倾向,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建立了足够的机制来规避这种主观性带来的偏差?)
现在全中国足球圈都在等待FIFA的回应。
据与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有联系的人所述,此类咨询通常由5名经验丰富的裁判专家组成小组共同探讨,他们会从好几个角度分析触球那一瞬间:
●肢体具体触球部位(精确到厘米级)
●球员动作的合理性
●来球速度与距离
●历年类似案例的判罚一致性
最为关键的是,FIFA的裁决不会使这场比赛的结果有所改变,但它极有可能为全世界同类判罚树立一个标杆——尤其是针对“大臂与肩膀交界区域”触球这一长期存在的判罚模糊之处,或许会给出史上最为清晰的指引。
有人说中国足球这是“家丑外扬”。但我却认为,这是中国足球裁判界的一次历史性成长。
从以往的“捂盖子”“内部处理”,到当下的公开请教、寻求最权威的解读,此转变本身,较一次判罚是否正确更为关键。
它向我们表明,足球规则的阐释并非是谁官职高谁说了算,也不是依据哪个裁判资历深就听从谁的,真理要以全球足球共同体都认同的专业标准为依据。
万一我说万一,FIFA的回复是“这种情况可不判点球”呢?那些现在骂得最凶的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结果?足球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它总能逼着我们面对自己的偏见。
夜深了我忽然想起一位老裁判多年前说过的话:“我们吹的不是犯规,是足球。”
马纳法的手球争议终会过去,但中国足球这次破天荒的“问路”之举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写进教科书——那一天我们的裁判也许再也不会因为一个手球判罚而被全网谩骂;那一天我们也许真的做到了与国际足球裁判体系的完全接轨。
来源:娱体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