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无锡)论坛”在无锡江阴成功举办。省内外政产学300多名代表齐聚江阴,一起围绕“改革破局 开放聚势”主题,共同为苏商未来探路,为江苏发展聚势,为实业振兴赋能。
“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无锡)论坛”在无锡江阴成功举办。省内外政产学300多名代表齐聚江阴,一起围绕“改革破局 开放聚势”主题,共同为苏商未来探路,为江苏发展聚势,为实业振兴赋能。
研究员,我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论坛并做压轴演讲,他以《从“中国制造2025”——到新质生产力》
为题,分享了“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成就”和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赛道”。
黄奇帆坚定表示:“中国制造并非‘闭门造车’”!“中国企业未来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克核心技术,以‘链式思维’整合全球资源”。两个小时的演讲干货满满,全场座无虚席,现场嘉宾直呼:“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风暴!”
苏商全媒体第一时间对其演讲内容做了整理,以飨读者。
“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成就”
自2014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布以来,我国制造业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转型。十年间,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实现了五大标志性突破,这些成就不仅重塑了国内产业格局,更深刻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分工。
第一大成就:全球制造业比重跃升,质变与量变并举
我国制造业规模自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后,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2024年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达34%,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这一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在于质的突破。2010年,我国制造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依赖低成本竞争;而如今,在十大重点领域(如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芯片、船舶制造等),我国已从“跟跑者”逐步转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
一是规模优势巩固。从1980年仅占全球制造业的2%,到2024年的34%,我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二是技术突破密集涌现。有3个产业案例:第一,芯片产业,美国的技术封锁倒逼我国自主创新,14纳米制程芯片实现量产,7纳米技术进入试产阶段,2024年国产芯片出口规模达1500亿美元左右,首次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供应国。第二,船舶制造,我国占据全球55%的造船订单,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国产化率从10%提升至90%,突破“瓦锡兰钢板”等核心技术瓶颈。第三,超高压输电,我国掌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输电损耗仅为欧美传统技术的1/10,成功将新疆的风电输送到长三角,并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落地。
三是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在5G通信、高铁、新能源等领域,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从2015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35%。
而这一阶段的标志就是我国制造业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在部分领域甚至成为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者。
第二大成就:产业链集群优势凸显,覆盖全球最全工业门类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全部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种“全覆盖”优势使我国能够快速形成产业链集群,实现“积木式”组合生产。例如,快速响应能力,疫情期间,我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在3个月内实现口罩日产能从2000万只提升至10亿只,呼吸机产量占全球80%。成本控制优势,以智能手机为例,深圳华强北可在48小时内集齐一部手机所需的2000多个零部件,综合成本比印度低40%。技术协同效应,像我国的盾构机,从完全依赖德国进口到国产化率超90%,并出口至欧洲市场,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3。又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2024年的出口量突破600万辆,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60%,宁德时代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电池降低30%。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破土动工到首批Model 3交付仅用了10个月,带动长三角形成涵盖电池、电机、自动驾驶系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另外,我国的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70%的产能,并在超高压输电技术支持下,构建全球清洁能源供应网络。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降低了综合成本(如苹果手机在我国生产的成本比美国低30%-40%),还吸引了外资持续涌入。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特斯拉、三星等企业通过“产地销”模式深度融入我国市场。
第三大成就:出口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主导全球贸易
我国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0年,70%的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而到2024年,90%的出口转向装备类和电子类高附加值产品。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像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类商品的出口占比从2010年的70%降至2024年的10%。其次,高技术产品成为主力,我国的汽车出口从2017年不足100万辆跃升至2024年的600万辆,超越德日成为全球第一;像高铁、盾构机、核磁共振设备等高端装备实现技术自主并打入国际市场;在数字服务方面,我国迅速崛起,华为5G基站全球市占率超35%,抖音海外版TikTok用户突破20亿,阿里云成为亚太最大云计算服务商。
这一转变使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彻底摆脱了“用10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被动局面。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从2010年的65%升至2024年的82%,逼近德国水平。
第四大成就:生产方式升级,从“加工贸易”到“自主创新”
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型:加工贸易占比从2010年的60%降至2024年的20%,一般贸易占比升至60%以上。这一变化带来三大效益:第一,贸易结构优化,加工贸易占比从2010年的60%降至2024年的20%,一般贸易占比升至65%。第二,增加值率提升,一般贸易的GDP贡献率是加工贸易的3倍,以智能手机为例,苹果代工环节仅占整机价值的5%,而华为自主研发的Mate系列手机国内附加值率超60%。第三,抗风险能力增强,2023年中美贸易战中,我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抵御外部冲击,特斯拉、三星等企业反而将在华投资增加20%。
在这一阶段,我觉得标志性事件应该是“富士康现象”的终结。2024年,我国代工企业营收占比降至15%,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贡献了35%的出口增量。我国制造业从“两头在外”的依附模式,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大成就:外资深度融入,开放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中国制造并不是“闭门造车”,十年间引进的外资比上一个十年翻了一番,对外开放势头非常好。2024年,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5%的税收、30%的高端装备出口和50%的服务贸易附加值。我国并未因技术自主而封闭,反而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吸引外资,形成了“以市场换技术”的良性循环。外资结构优化方面,企业研发中心的占比从2010年的10%升至2024年的40%,特斯拉上海创新中心每年申请专利超500项。本土化协同创新方面,半导体领域的ASML向中芯国际出售28纳米光刻机,条件是必须与长江存储联合开发下一代存储芯片。生物医药领域的辉瑞在上海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与药明康德合作开发针对亚洲人群的特效药。这一阶段的外资政策凸显“精准开放”,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从2017年的63项缩减至2024年的27项,但关键领域(如稀土开采、基因编辑)仍保持严格管控。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赛道”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的历史节点,我国制造业需瞄准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聚焦“三大赛道”:“1+10”产业链集群模式、传统产业绿色智能化改造、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以此推动我国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
第一大赛道:“1+10”产业链集群,抢占五大新兴领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集群化创新”,即围绕五大新兴板块(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新生物医药、新人工智能数字化与高端装备),构建“1个核心产业+10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体系。
新材料板块,要突破瓶颈,支撑产业升级。像半导体材料行业,要加速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量产,打破日本在光刻胶、大硅片领域的垄断。生物材料产业,要推进可降解塑料、人工骨骼产业化,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万亿级。超导材料产业,要聚焦核聚变装置所需的低温超导带材,我国在西南聚变工程试验堆(SWIP)已实现关键突破。
新能源板块,要构建零碳能源体系。我国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建设全球最大光伏基地(装机容量1亿千瓦),通过特高压直送京津冀,掀起了光伏革命。在氢能方面做了提前布局,在成渝地区打造“氢走廊”,规划2030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此外,我国还在核聚变领域进行了攻关,我国的“人造太阳”EAST装置已经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100秒的突破,领跑全球核聚变研究。
新交通板块,要重塑未来出行方式。自动驾驶现在势头正盛,百度Apollo、小鹏汽车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实现城区道路全场景覆盖,2025年有望取消方向盘法规限制。低空经济产业潜力巨大,亿航智能已经获得了全球首张载人eVTOL适航证,深圳也在规划建设20个垂直起降机场。超高速磁悬浮领域也有众多项目,例如沪杭磁悬浮线启动建设,时速600公里,30分钟连接上海与杭州。
新生物医药板块,要攻克生命科学前沿。生物医药目前主要分为基因编辑、AI制药、精准医疗等方向。例如,北京启函生物正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抗蓝耳病克隆猪,推动畜牧业变革。晶泰科技则是通过量子计算+AI模型,将新药研发周期从5年缩短至18个月。华大基因建成了全球最大人群基因组数据库,癌症早筛准确率已高达99%。
新人工智能数字化与高端装备板块,要去定义智能制造新标准。目前,埃斯顿已经突破谐波减速器技术,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降至10万元以内。华为已经联合中国移动完成了太赫兹频段测试,理论速率达1Tbps,可以称之为6G通信,这为元宇宙奠定基础。本源量子早前发布例如72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已经在金融风控、药物模拟领域实现商用。
每个产业集群其实都需要配套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供应链金融、检验认证、数字营销等,形成“微笑曲线”全生态。例如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就聚集了CXO企业300余家,实现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申报的一站式服务。
第二大赛道: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与数字双轮驱动
目前,我国80%的工业存量需要通过绿色化、数字化来实现“老树发新芽”。
绿色化改造要从被动治理到主动增值。比如钢铁行业,要去推广电炉短流程炼钢,吨钢碳排放可以从2.1吨降至0.6吨,首钢曹妃甸基地就建成全球首个“零碳钢厂”。宝钢的湛江基地通过“黑灯工厂”改造,炼钢全程无人化,生产效率提升50%,吨钢能耗下降30%。又比如化工行业,万华化学已经开发出了CO₂制甲醇的技术,每年可消纳工业废气1000万吨。另外,循环经济也值得关注,像格林美目前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镍钴锰回收率超95%,较矿山开采成本低40%。
数字化改造则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可以从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AI质检等方面着手,工业互联网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是海尔的卡奥斯平台,目前连接企业超过15万家,帮助中小企业平均降本20%左右。数字孪生领域,我国商飞成功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C919试飞次数从3000次压缩到了800次。AI质检领域的典型则是京东方,他们应用AI视觉检测技术来检测面板缺陷,准确率从原来的90%提升到了现在的99.9%,每年可以节约成本超10亿元。
第三大赛道:生产性服务业崛起,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升级的“倍增器”,需从三方面突破:第一,服务贸易要从“卖商品”突破到“卖标准”。技术出口、标准输出、知识付费等方面大有可为。华为通过技术出口,向德国博世授权5G工厂解决方案,单笔合同金额达20亿欧元。而我国主导制定的IEC特高压标准已经被76个国家所采用,每年可以收取的专利费超过50亿美元。又比如三一重工的“根云平台”就很好地利用了知识付费,为海外客户提供设备预测性维护服务,毛利率达到了70%。
第二,独角兽培育则需要聚焦“微笑曲线”两端。药明康德打造了全球最大药物研发外包平台,通过研发服务收取服务费,年收入增长均达到40%。SHEIN在品牌运营方面,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欧美时尚趋势,目前估值超1000亿美元。蚂蚁链则是利用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结算服务,将账期缩短到3天。
第三,产业链服务化要从制造商升级到方案商。施耐德模式和海尔模式值得大家学习。施耐德是从电气设备商转型为能效服务商,服务收入占比超过了60%。海尔的卡奥斯平台则是通过向陶瓷、纺织等行业输出数字化方案,成功孵化出了15个垂直行业生态。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50%,而我国仅占27%,如果提升到40%,那么就可以释放大约30万亿的增长空间。
结语:
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繁荣
最近,世界格局动荡,在面对中美博弈、技术封锁、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外部挑战时,我国制造业需要坚守五大战略支点:第一,我国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有14亿人口和4亿中产形成的消费升级需求;第二,全产业链优势,我国的41个工业大类、666个小类的协同能力不可小觑;第三,新型举国体制,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对“卡脖子”技术正在集中攻关;第四,数字基础设施优势,目前我国的5G基站超300万座,算力规模是全球第二,这些都是底层支撑;第五,制度型开放,我国的自贸试验区、RCEP协定构建的双循环枢纽也是重要支点。
制造业是我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未来十年,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期,只有以“1+10”产业链集群创新、绿色智能改造、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为抓手,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历史经验证明,封闭将导致落后,开放才能带来繁荣。我国制造业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制度与道路自信的体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国企业需以“钉钉子精神”攻克核心技术,以“链式思维”整合全球资源,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重磅头条:2025(第十八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5苏商数实融合大会 /2024(第十一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4首届苏商全球化战略峰会/ 2024(第十七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3(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3苏商先进制造业发展峰会/ 2023苏商上市公司峰会 / 2023(第16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第九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1(第15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吾道讲坛(春) / 工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 / 2020(第八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0(第14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0苏商学院·吾道讲坛 / 首届新工业革命策略峰会/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制造业名城市长论坛 / 2019数商大会 / 2019(第13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2018(第六届)苏商大会
苏商讲坛: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 / 华夏基石彭剑锋 /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 / 苏商智库成志明 / 汇川技术朱兴明 / 南钢黄一新 / 华朋钱洪金 / 江苏新潮创新投资集团王新潮/ 达海控股耿裕华/ 中南控股陈锦石/ 攀华李兴华 /莱克电气倪祖根 / 沙钢沈文荣 / 红豆周海江 / 徐工王民 / 金箔江宝全 / 远东蒋锡培 / 英达科技施伟斌 /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 / 对话牟其中 /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陆德 /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 /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 吉利李书福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扬子江船业任元林 /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学范从来
商会活动:走进天加集团/ 走进华昌化工/ 走进九洲投资/ 走进新霖飞 / 走进视源股份 / 走进江南实业集团 / 走进友达光电 /走进梅山钢铁 / 走进江苏金峰集团 / 走进泉峰集团 / 走进中兴智科 / 走进华朋集团 / 走进万帮数字能源 / 走进今世缘 / 走进汇川技术 / 走进达海控股集团 / 走进AO史密斯 / 走进通富微电 / 走进正昌集团 / 走进大明国际 / 走进东方润安 / 走进苏博特/ 问道光洋股份/问道宝色股份/ 走进九九久科技/ 走进科瑞恩集团/ 走进中信泰富特钢 / 走进建华建材集团/ 走进开沃集团 / 走进莱克电气 / 走进中新赛克 / 走进阳光集团 / 走进永鼎集团 / 走进南通四建集团 /走进今创控股集团/问道京海集团 / 走进山石网科 / 走进力星股份 / 走进远东控股集团 / 走进华兴源创 / 宿迁企业家苏南名企行 /走进大华股份 / 走进好孩子集团 / 走进中亿丰 / 问道光芒集团 /走进阿特斯 / 问道江苏天成科技 / 走进阿里巴巴 / 走进海康威视 / 走进永钢集团 / 走进长电科技 / 走进胜利精密 / 走进大亚科技集团 / 走进隆力奇集团 / 走进扬子江药业 / 走进徐工集团 / 走进中南集团 / 走进淮海控股集团 / 问道常盛集团
书记面对面:苏商·盐城市长面对面/ 苏商·仪征书记面对面 / 苏商·盱眙书记县长面对面/ 苏商·洪泽区长面对面 / 苏商·崇川书记面对面 /苏商·启东书记面对面 / 苏商·栖霞书记区长面对面 / 苏商·镇江市长面对面/ “苏商·书记区长面对面”走进姜堰 / 苏商·高邮书记市长面对面
产城融合1+1:苏商投资江西省德安县产业合作恳谈会 / 南京市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恳谈会/ 苏商投资广东肇庆产业对接会/ 苏商投资广西防城港产业推介会 / 马鞍山苏商产业合作恳谈会 / 苏商·宁国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恳谈会 / 投资四川·内江市(江苏)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 /“拉萨好水”现场推介会 / 秭归县建设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先行区推介会 / 2023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江苏站)启动仪式 / 2023珠海高新区(苏州)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 / 2023克拉玛依(江苏)招商引资推介会 / 2023苏商·成都&复旦产学研对接
来源:苏商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