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重庆“港漂”女硕士改行做馒头,单日最高销售额10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18:37 1

摘要: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家名为“馒头超人”的小店将馒头做出了新花样,主理人马娟带着“忠于传统,不止传统”的创业理念,研发制作各类口味、形态的馒头。短短3年,“馒头超人”成功在重庆碳水市场站稳脚跟,而马娟和馒头的故事正渐入佳境。

馒头变成“土豆”,还有拿铁、草莓、南瓜等各种风味……当西点店琳琅满目的面包、蛋糕不断“上新”,传统的中式面点——馒头也在悄然改变。

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家名为“馒头超人”的小店将馒头做出了新花样,主理人马娟带着“忠于传统,不止传统”的创业理念,研发制作各类口味、形态的馒头。短短3年,“馒头超人”成功在重庆碳水市场站稳脚跟,而马娟和馒头的故事正渐入佳境。

马娟。受访者供图

“港漂”6年

重庆妹子回家乡创业卖馒头

走进两江新区翠云街道“馒头超人”工厂,热气袅袅的麦香扑鼻而来。操作间里,工作人员在机器帮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打面、切面、装盘等工序,不一会儿,一个个馒头就要送进蒸房“变身”。

“这是云南大理的食用玫瑰,用来做我们的紫米玫瑰馒头。”马娟一边拨弄玫瑰花瓣,一边介绍道。

头发一丝不苟挽进发帽,一身白色工作服平整熨帖,说话干脆利落、做事雷厉风行,80后马娟身上有重庆妹子干练、风风火火的特质。一手创办“馒头超人”品牌也源于她对美食的热爱。

工作中的马娟。周舒曼 摄

201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完硕士学位的马娟留在了香港工作。彼时的她,虽然从事金融行业,却酷爱烘焙。平日里,马娟喜欢泡在书店看各种食谱书籍,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烘焙活动,或是自己在家“玩面粉”。

“那时我经常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社交网络,得到过品牌方点赞。”马娟说,起初她做面包、蛋糕类的西点较多,而香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让她萌发一个想法——对中国传统面点馒头进行革新。

马娟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烘焙作品。受访者供图

2015年,结束6年“港漂”生活,马娟回到了家乡重庆。“因为爱情。”说起回渝的原因,马娟一脸坦率,“我以为距离是情感的阻碍,但后来明白其实是两个人不合适,所以最终分手。”面对感情,马娟诚实勇敢,亦如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时过境迁,如今的她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回到重庆后,马娟依然在金融行业工作,但心中关于“馒头创新”的想法仍未熄灭。2022年,不顾身边亲朋好友的“不看好”,马娟决定创业——在照母山一小区角落开起馒头店。

马娟的第一家“馒头超人”店铺。受访者供图

“一千块钱的月租,三十平米的空间,零自然人流的区域,这是‘馒头超人’的第一家店。”马娟还记得,那时候自己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做馒头的师傅,也是客服、杂工和美工,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深夜一两点,日子虽然辛苦,却干劲满满。

创新融合

天南地北寻找食材“改装”馒头

与传统的馒头店铺不同,马娟的“馒头超人”定位为:忠于传统,不止传统。“面包、蛋糕可以做得有品质有创意,馒头为什么不可以?”在马娟的创新尝试下,各类新中式馒头“横空出世”。

包着土豆馅的“勒是土豆”、口感丰富的“椰酥拿铁”“草莓乳酪”,甜而不腻的“南瓜蜜薯”“芝麻平方”……三年间,马娟推出了50多种口味的馒头,单价在3元至8元不等。新奇、好看让“馒头超人”迅速出圈,而留住客源的是健康的食材和好的味道。

“馒头超人”部分产品。受访者供图

新疆的面粉、甘肃定西的土豆,云南墨江的紫米、法国法芙娜的巧克力……出于对美食的热爱,马娟对食材的要求几近苛刻,每年都要天南地北地寻找优质食材。

“每一款产品就像我的‘孩子’,经过了反复打磨和研究。”马娟说,她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所有馒头都采用传统老面发酵,坚持不添加保鲜剂、防腐剂,而不管是包馒、卷馒还是圈馒,产品最终呈现形式都是食材与面粉经过反复测试后的最佳组合形态,目的只有一个——保留食材的最佳口感。

工作中的马娟。程蜜 摄

“创业的崩溃在每时每刻。”谈到创业遇到的困难,马娟脱口而出。在马娟的手臂上,看得到米粒大小的烫伤疤痕。“这就是我们重庆人口中的‘巴倒烫’。”马娟笑着说,创业之初,没有机器的辅助,为了让红豆沙馒头吃起来香甜绵密,她会坚持炒3个小时的红豆,“红豆从热锅里跳起来,蹦到手上疼得很”。

这样的“崩溃时刻”,让马娟越挫越勇。2024年,“馒头超人”推出了乌米叶馒头,这是马娟在江苏宜兴的山里寻得的食材。“每次满怀期待地把馒头送进蒸房,出炉却不成型,很崩溃。”马娟说,反复试验了两个多月也未能成功,后厨的员工都劝她放弃。但“较真”的马娟不服输,她重新调整食材的处理方法,深夜一个人在厨房里“倒腾”,功夫不负有心人,乌米叶馒头最终成功上市,清香口感获得顾客的一致好评。

市场追捧

单日最高销售额超10万元

从30平米的小店,到如今有1000平米的工厂,从一人包揽所有,到有30多名员工,“馒头超人”的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

马娟会在工作过程中拍摄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程蜜 摄

随着订单量的日益增多,马娟意识到,小店的产能和空间已经超负荷,她亟需寻找新场地。好运眷顾了努力的人,2024年初,通过客人介绍,马娟认识了重庆梅福轩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梅明强,这个踏实做餐饮20多年的“70后”与马娟一拍即合,表示愿意提供1000平米的自有工厂。

“小马老师和我一样,最看重的是食材和味道,希望做客户认可的健康、有品质的产品。”梅明强说,他将工厂交由马娟打理,除了“馒头超人”品牌,马娟也负责其供应链的包点制作,甚至将这条原本亏损的产品线转亏为盈。

“馒头超人”直播。周舒曼 摄

在“馒头超人”工厂,所有区间都规范整洁,蒸房、发酵室、原料库房、化验室……一条成熟、完整的生产线忙碌运行,一天最多能卖出数千份馒头。“现在是内容时代,我们也要积极拥抱变化。”马娟说,“馒头超人”90%客源来自于线上,分布全国各地,因此,她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开设品牌社交账号,并坚持每天直播卖货,“我们做得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可以突破10万元”。

除了卖馒头,如今的马娟也是大家口中的“小马老师”,她开设了培训课程,将“馒头超人”的制作工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只有‘授之以渔’,才能拓宽市场。”马娟从不认同“撑死徒弟,饿死师傅”,相反,她希望以此让新中式馒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馒头超人”馒头。程蜜 摄

走过3个春秋冬夏,“馒头超人”如今在重庆拥有两家店铺。从最初觉得“只要有人买就行”,变成现在天天被客人“催更”新品,马娟和馒头的故事渐入佳境。今年,马娟又有了新动作,她要在光环开第三家“馒头超人”,专注老重庆风格的面点,还原小时候爷爷奶奶的味道。

四月的重庆,阳光明媚,空气中有了初夏的味道。在水汽氤氲的蒸房里,马娟看着新鲜出炉的馒头,想着它们会被送往全国各地。

“做好当下,打磨出更多贴近生活所需的产品。”对于未来规划,马娟并没有太多“宏图大志”,正如她三年前决定将店铺取名“馒头超人”,她的目标是带着一颗匠心,做馒头界的“超人”。

来源:重庆两江新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