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变身食用菌基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04:00 1

摘要:9月16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电商+农业智慧平台”综合大厅内,主播正卖力推介芦耳等特色农产品,直播间热闹非凡,订单不断。一旁,是占地1300亩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实习生 谢佳卉

9月16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电商+农业智慧平台”综合大厅内,主播正卖力推介芦耳等特色农产品,直播间热闹非凡,订单不断。一旁,是占地1300亩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

“3年前,这里还是盐霜遍布、作物绝收的重度盐碱地。”先锋镇人大主席白勇感慨道。2022年,先锋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外出学习、邀请科研团队调研,与上海交大、黑龙江农科院合作,研发液体菌培育技术,利用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做培养基,打造了这片示范园。

如今,这里已建成占地1.7万平方米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园区,涵盖179栋种植棚、86栋晾晒棚、5.6万立方米蓄水澄清池和600平方米综合大厅,形成了集菌包生产、种植晾晒、废弃菌包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基地。

“生物菌种植对土地质量要求低,当地地块大、规划方便,政府还帮忙完善基础设施,让我们建厂更有信心。”内蒙古众翔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严俊峰说。芦耳产业以乌梁素海芦苇为原料,每年可消耗芦苇1.8万吨、农户玉米轴芯9000吨,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了区域生态与经济价值。

“建厂3年多,已投入1.2亿元,年产菌包1200万磅、干货类130万斤,产品销往多地,年销售额约2000万元,总利润约20%,线上日订单达800到1000单。”该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任春明介绍。

2023年,先锋镇又引进一家企业,建设占地52亩的糯玉米初加工基地,建成生产包装车间和保鲜冷库,进一步提高了盐碱地利用价值。企业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种植与农户合作,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循环产业链。

两家企业的进驻,为盐碱地带来了新价值,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就业机会。“产业园区建成后,前3年每亩地流转费200元,今年涨到350元,流转费从26万元增至45.5万元。”先锋镇苏木图村党支部书记潘小忠说,“此外,加工芦耳菌棒培养基原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带动约500人就业,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

从“一枝独秀”到“全域振兴”,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为盐碱地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范本。先锋镇用实践证明,盐碱地治理可“改种适地”。曾经守着盐碱地发愁的农民,如今腰包鼓了,更坚定了“土地能生金”的信心。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