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暴雨后一片狼藉,社会氛围变了,没人要求救助和捐款了,为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03:11 3

摘要:可是大家突然发现一个社会现象,好像咱们现在的氛围变了,无论是暴雨还是之前有些地区干旱,甚至一些其他的地区发生洪水,没人再说捐款了,甚至有人说捐款都会遭到其他网友的冷笑。这

陕西这几天到处都在下雨,而且是暴雨,不少的媒体和当地的网友们也发了相关的图片和一些细节。

可是大家突然发现一个社会现象,好像咱们现在的氛围变了,无论是暴雨还是之前有些地区干旱,甚至一些其他的地区发生洪水,没人再说捐款了,甚至有人说捐款都会遭到其他网友的冷笑。这

种社会氛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可是互联网上已经变成了这样。

这几天看到陕西平利县遭遇强降雨的新闻,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按照媒体的报道,当地城关镇一处老土房在居民被紧急转移后倒塌,有车辆遭泥沙埋压,连加油站也没能幸免。幸好,居住在那对老两口凌晨被安全转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按理说,看到这种新闻,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想着怎么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但说实话,很多网友现在第一反应却是犹豫,不是没有爱心,而是害怕自己的善意再次被辜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现在看到灾情新闻,第一反应不再是马上捐款,而是先观望一下。这不是因为我们变冷漠了,而是因为一次次"狼来了"的经历,让我们的爱心变得谨慎起来。

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捐钱捐物的热情多么高涨啊,那时候大家都是抢着捐款,生怕自己捐得不够多。

到今天为止,还有账目没解散清楚。

但现在呢?看到灾情新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捐款能到大家手里吗?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次次的负面新闻消耗了大家的信任。

说到捐款账目不透明的问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远的有“郭美美事件”,让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骤降,近的有各种互联网募捐平台被爆出的丑闻。

我记得去年某地水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很多,但后来有媒体报道,部分救灾物资竟然被堆在仓库里发霉,当地人却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这种新闻看了真让人心寒。

还有某知名慈善机构被爆出管理费比例过高,捐款中只有少部分真正用于救灾,大部分都被用作"行政开支"和"人员工资"。这样的新闻一次次爆出,怎能不让人们心生疑虑?

捐款账目不透明的问题已经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始终得不到解决?每次灾情发生后,我们能看到大量的捐款报道,却很少看到详细的资金使用公示。

大家捐的钱到底用在了哪里?帮助了哪些人?买了哪些物资?这些信息本来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但实际上却往往语焉不详。

有网友爆料给某个灾区捐了款,后来想查一下捐款使用情况,却发现根本无从查起。网站上没有详细公示,打咨询电话也得不到明确答复。这种经历真的很让人失望。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快了,但监督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容易。每次灾情发生后,网络上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募捐信息,真假难辨。

说实话,不是人们不愿意帮助他人,而是大家希望自己的爱心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需要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慈善机制。

首先,捐款的使用情况应该完全公开。每个人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捐款用在了哪里,帮助了谁。这种透明化不仅是对捐款人负责,也是对受助人负责。

信任一旦失去,重建起来非常困难。

好像生活当中存在了一种冷漠,这种冷漠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家之间的隔阂。

我记得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涿州发生水灾的时候。

有一家知名零食企业捐款,然后遭到了互联网上很多网友的批评,有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不是你放的水,你为什么要捐款?”

当时这件事情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其实从这件事情当中也能看得出来,现在社会氛围好像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怪网友们的言语太激烈,其实很多网友都是比较善良客观的,可是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现象。

网友们变得无可奈何,说白了,有些网友已经见怪不怪了,从失望到无所谓的一种态度,这就是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友的真实想法。

来源:细辉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