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短视频时刷到一张“神仙姐姐脸”是什么体验?最近一位广东女孩给出了答案——她没搞复杂剧情,就拍了三段日常:吃早茶时咬一口虾饺,走在老巷子里拨弄头发,素颜扎着马尾笑,三条视频下来,居然圈了20万粉丝。
刷短视频时刷到一张“神仙姐姐脸”是什么体验?最近一位广东女孩给出了答案——她没搞复杂剧情,就拍了三段日常:吃早茶时咬一口虾饺,走在老巷子里拨弄头发,素颜扎着马尾笑,三条视频下来,居然圈了20万粉丝。
评论区直接炸了:“救命!这眉眼太像刘亦菲了吧”“三分像她就够绝色了,这简直是翻版清冷感”,还有人玩起《甄嬛传》的梗,用“莞莞类卿”形容这份惊艳。
可火得快,争议也来得快。有人翻出她早期视频,发现以前风格完全不同,现在的妆容、拍照角度,明显在往刘亦菲的“清冷感”上靠。质疑声很快冒出来:“哪是神似?明明是靠滤镜和仿妆硬凑”“复制脸容易,想复制刘亦菲的气质可太难了”,甚至有粉丝直接开怼:“别拿仿妆当‘小刘亦菲’,这不是瞎捧吗?”
其实这不是短视频平台第一次出现“明星脸网红”了。前有“小杨幂”拍变装视频,后有“农村邓伦”晒田间日常,每隔一阵就会冒出来几个“低配版明星”,靠着一张相似的脸快速吸睛。
为啥大家这么吃这一套?一方面是大伙儿总念着熟悉的好看——刘亦菲的清冷、杨幂的灵动,这些经典美感早扎在心里了;另一方面,算法也在推波助澜,带“明星脸”标签的视频,播放量比普通内容高近五成,商家找合作时更直接:“你像哪个明星?能往这个方向拍吗?”
可这种热度,大多是“一阵风”。回头看看,之前的“小周迅”“迷你赵丽颖”,火的时候评论区全是“太像了”,没几个月就查无此人。有个靠“撞脸杨幂”走红的博主,热度退了只能靠“整容失败”博关注;还有位“小迪丽热巴”,直播时被骂“东施效颦”,最后只能删号退网。
网友看得通透:“靠像别人火,终究是借别人的光。”要是这位广东女孩一直困在“刘亦菲代餐”的标签里,等新鲜感过了,20万粉丝可能说散就散。
毕竟刘亦菲的美,从来不止是五官。演花木兰时,她骑马、练武术,眼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到了《去有风的地方》,黄亦玫的温柔里带着独立,让人觉得“美是有生命力的”。可现在这些“撞脸网红”,只学了外形的皮毛,少了那份独特的灵魂,看起来总差着点意思。
现在这位广东女孩正站在岔路口:是接着靠“像刘亦菲”接商单、赚快钱,还是试着跳出标签,让大家记住“她是谁”?选前者,可能火一阵子就凉;选后者,虽然难,但说不定能走得更远。
说到底,短视频里的“明星脸”不过是算法和审美凑出来的捷径。比起看又一个“谁像谁”的故事,我们更想看到的,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毕竟,“做自己”才是最不会过时的流量密码。
来源:林间闲适纳凉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