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波福利!"镜头前,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官"正在热情推销产品。但仔细一看,这位不是《小兵张嘎》里那个熟悉的"嘎子"谢孟伟吗?什么时候转行当警察了?
"家人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波福利!"镜头前,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官"正在热情推销产品。但仔细一看,这位不是《小兵张嘎》里那个熟悉的"嘎子"谢孟伟吗?什么时候转行当警察了?
这不是什么电视剧场景,而是前几天真实发生在直播平台的一幕。演员谢孟伟穿着警服进行直播带货,结果被网友报警,最终被行政拘留七天。
说实话,我刚看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是个恶搞新闻。一个知名演员,怎么会做出这么不明智的事情?警服是人民警察的标志,代表着法律和秩序的权威,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戏服。
根据警方通报,谢孟伟在直播中穿着警服推销产品,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这处罚一点都不冤,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人民警察法》中关于非法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的规定。
我想问的是,谢孟伟和他的团队难道就没人知道这是违法的吗?还是明明知道,但为了流量故意铤而走险?
网红带货的底线在哪里?
谢孟伟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直播带货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为了吸引眼球,各路网红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的打着"慈善"旗号,号称所有收益捐给贫困地区,后来被扒出捐款数额远远少于宣称的,有的编造感人故事,说什么"厂家倒闭清仓"、"老板跑路甩卖",结果第二天同样的故事又演了一遍,还有的甚至自编自导自演各种闹剧,就为了制造话题。
我记得有段时间还有个网红,为了卖货竟然在直播中假装被绑架。这种毫无底线的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流量至上的思维在作祟。只要能吸引眼球,什么手段都敢用,什么故事都敢编,什么服装都敢穿。
底线?
不存在的。
谢孟伟事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有网友看到直播后选择了报警。
这说明什么?说明公众对这类行为的容忍度已经到达极限了。
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穿着警服带货,无形中给产品增加了一层"官方背书"的错觉,会让一些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这些产品是经过警方认可或推荐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种行为不被制止,可能会引发效仿效应。今天你穿警服带货,明天他穿军装卖货,后天可能就有人穿白大褂冒充医生推销药品了。这种趋势必须被遏制。
直播行业竞争激烈,获取流量确实不容易。但这不能成为突破底线的理由。
现在的网红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为了流量不断突破底线,而越是突破底线,短期内确实能获得更多流量。但这种流量的质量如何?能持续多久?
靠噱头和争议吸引来的观众,往往缺乏忠诚度。一旦有更新鲜、更刺激的内容出现,他们就会迅速转移阵地。而且,这种操作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会像谢孟伟这样,不仅人设崩塌,还要承担法律后果。
从平台方来说,应该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对明显违规、违法的内容要及时制止。不能等到事情闹大了才出来处理。
从从业者来说,要明白流量不是唯一的追求,守法经营才是长久之道。任何行业都有底线,直播带货也不例外。
谢孟伟被拘留七天,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希望这件事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反思,流量很重要,但不能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创新很必要,但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直播带货的本质是商业,商业的本质是诚信。
靠噱头可能能红一时,但只有靠诚信和专业才能走得更远。
这件事情本来可以避免,我看到有网友爆料,最开始嘎子穿警服进行直播的时候,就有网友提醒,嘎子义愤填膺的说接了一个缉毒宣传的戏,在互联网上义愤填膺,说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的穿警服直播没有任何的问题,现在好了,有网友报警之后直接拘留了7天,你说这是何苦呢?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最后还是变成了一场闹剧。
这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现在的一些网红,说句老实话,真的为了一些流量,为了挣钱,早已经突破了底线,如果我们搜索相关的消息,可以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直播。
来源:细辉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