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9月11日报道,美拟加征外包税,恐严重冲击印IT产业。美共和党参议员莫雷诺(Bernie Moreno)近日提出《雇佣法案》(HIRE Act),要求雇用外国员工的美企缴纳专项税费,并取消外包税收抵扣资格。该法案一旦通过,部分外包服
2025年9月16日 总第1041期
值日编辑:饶金山 何佳蔚
审核:杜大壮 王若桐
执行主编:陈卓
拟议的外包税可能会影响依赖美国客户部门的2500亿美元行业。图源:Business Outreach网站
《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9月11日报道,美拟加征外包税,恐严重冲击印IT产业。美共和党参议员莫雷诺(Bernie Moreno)近日提出《雇佣法案》(HIRE Act),要求雇用外国员工的美企缴纳专项税费,并取消外包税收抵扣资格。该法案一旦通过,部分外包服务的综合税负或将高达60%,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美企外包模式。法案旨在保护美本土就业,据称所征税收将投入美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发展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若获通过,印IT产业将面临巨大冲击。目前该产业占印GDP逾7%,主要客户包括美科技巨头苹果、运通、思科等。分析指出,印IT产业正值收入增长疲软期,该法案将大幅延长其客户签约、续约、投资决策周期,威胁印IT和商务流程外包(BPO)行业现行商业模式,企业基层与中级岗位将面临裁员与暂缓招聘风险。然而,由于美企严重依赖外包服务,其或强烈反对该法案并提起诉讼。同时,业界认为印政府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呼吁企业转型。分析认为,考虑到该法案的执行难度和来自美商界阻力,其最终版本的征税力度或将大幅削弱,仅保留部分条款或推迟实施。
NEWS
2025年4月5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坎德拉的迪恩达亚尔港附近,集装箱通过火车运输。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印度斯坦时报》《铸币报》9月15日报道,美印9月16日重启贸易谈判,但前景仍不明确。9月16日,美南亚贸易谈判代表林奇(Brendan Lynch,美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贸易代表)在印首都新德里与印方首席谈判代表阿格瓦尔(Rajesh Agarwal,印人党财务主管)等人举行为期一天的贸易谈判,这是美宣布对印征收50%惩罚性关税以来,两国首次恢复正式贸易谈判。8月27日起,印输美产品总体适用50%高关税。本次谈判聚焦推进美印贸易谈判两大“卡点”:一是印购俄油问题。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明确要求印停止进口俄油;二是印农业市场准入问题。美坚持要求印向美产品开放本国农业和乳制品行业市场,但印对此仍持明显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原定9月达成协议,现改为10月至11月完成第一阶段谈判。分析指出,当前美印谈判进展仍存不确定性,美曾表示对印征收惩罚性关税原因之一系“谈判耗时过长”。据了解,印8月对美出口额已从7月的80.1亿美元($8.01 billion)降至68.6亿美元($6.86 billion),创近九个月以来新低,而印9月对美出口数据恐将更低。
NEWS
苹果供应链按地区划分的最终装配量。图源:consultancy网站
HDFC Sky网站9月15日报道,苹果公司在印供应商数量2018-2023年已翻近一倍,印产iPhone各机型国内附加值(DVA)也达近20%,显示苹果在印业务稳步扩张。供应商方面,2018-2023年,苹果在印供应商已从8家增至14家,而若将较小型配件组装(smaller assembly)和子装配件(subassembly)厂商也计算在内,2023年厂商实际数量可达35-40家。在2023年苹果全球470家供应商生态系统中,印占比已从2018年的不足1%提升至2023年的3%,但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仍占比33.4%,中国台湾占比10.2%。DVA方面,印产iPhone各机型DVA已达近20%,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池芯、充电器、机械部件、包装材料、线缆等零部件组装领域,但精密显示模块、传感器、相机组件等高价值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印政府积极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发展,目标将DVA提升至40%。分析认为,若印企项目能获政府“电子元件制造激励计划”(ECMS)批准,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土化水平,缩小与中国在苹果供应链方面的差距。
NEWS
图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9月14日报道,自阿富汗塔利班在阿禁止鸦片种植以来,巴基斯坦鸦片产量显著增加。2022年,阿塔下令禁止罂粟种植,阿鸦片产量在三年内下降超过90%,仅剩约12800英亩。许多阿“失业”的鸦片从业者因而转移至毗邻的巴基斯坦,导致巴迅速成为全球新的鸦片供应地,罂粟种植面积与阿相当。鸦片种植尤其集中在巴与伊朗、阿富汗毗邻的“三不管地带”。特别是俾路支省已达约8100英亩,可生产38吨海洛因,足以供应整个英国消费。鸦片产量激增加剧巴毒品问题,并为武装组织和分离势力提供资金,助长暴力冲突。为遏制毒品生产扩张势头,巴开展大规模打击行动。派遣武装人员开展强制铲除行动。巴政府打击鸦片种植相对高调,不过其也强调“阿富汗移民”使巴鸦片问题恶化。当前巴已遣返超80万阿移民,同时还威胁将遣返另外100万。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阿传统罂粟产区农民缺乏替代生计是阿巴毒品问题难解根本原因,巴扫毒行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NEWS
印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秘书克里希南。图源:台北时报
路透社、《台北时报》9月12日报道,印政府官员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谋求强化印台半导体合作。印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秘书克里希南(S. Krishnan)、“印度半导体使命”(负责制定并落实半导体领域战略举措的机构)首席执行官辛哈(Amitesh Sinha)在台参加“半导体台湾”(Semicon Taiwan)展会。“半导体台湾”为半导体及微电子制造、晶圆加工、封装与测试技术的年度贸易展,9月10-12日在台北举行,汇聚超1200家半导体及科技公司。在台期间,印官员在公开场合就印台半导体合作发出多重信号。一是印官员表示印台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加强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印拥有庞大市场、充沛人力资源、年轻人口。2024年塔塔电子与台企力积电在古吉拉特邦兴建印首座12英寸晶圆厂就是最佳例证。二是印官员公开表示,中国自印撤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对印台制造业合作“没有影响”。三是印官员表示希望加强印台供应链韧性合作。印官员与台企洽谈光刻、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的资本设备和核心材料合作,以减少印对单一国家依赖。双方计划共同打造更稳定的半导体供应链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
NEWS
图源: Power Technology
News18网站9月15日报道,印在“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启动丹巴曲多功能水电项目(Dibang Multipurpose Project)。在雅江工程正式宣布开建后,印加快了重启丹巴曲水电项目建设的进程。丹巴曲大坝计划高度278米,将成印最高大坝,可在汛期调蓄12.82亿立方米洪水,目标2032年完工。2024年3月,莫迪亲自为该水电工程奠基。由于原住民和环保人士抗议,该水电工程曾在2013-2022年间搁浅。为给该工程“正名”,印方的论调主要包括:第一,该工程是印抵御中国“水炸弹”的屏障。印一贯鼓噪雅江工程会威胁下游水量与安全,而丹巴曲工程被认为可在突发泄洪时保障下游民生与安全。第二,该工程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丹巴曲工程总成本3187.5亿卢比(Rs 31,875 crore),年发电量预计112.23亿度,完工后将每年免费为伪“阿邦”供应价值70亿卢比的电力。印度国家水电公司(NHPC)已发布总额1706.9亿卢比的全球招标用于建设主体大坝。印方声称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印东北地区电力供应和防洪能力,并在地缘政治上增加印在跨境河流管理中的主动权。
NEWS
9 月 9 日,尼泊尔抗议者在燃烧的总统府前。图源:《大篷车》
《大篷车》(The Caravan)9月14日发表题为《印度不能忽视南亚近年动荡的教训》的评论文章认为,南亚国家动荡频发根源于政治经济困境造就的社会脆弱性,印度面临同类危机的趋势正在加深。本文作者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系《大篷车》杂志顾问编辑。
近年来,南亚多国政局震荡:2022年,斯里兰卡因经济崩溃推翻拉贾帕克萨家族统治;2024年,孟加拉国学生运动迫使哈西娜下台;2025年,尼泊尔因社交媒体禁令与腐败引发所谓“Z世代”抗议,并演变成为全国性运动。对印而言,关键问题是印是否存在与上述国家相似的问题,若存在,印能否免于此类事件?
上述南亚动荡国家存在三方面共性:经济层面,受教育青年长期失业,民生困境积累。政治层面,传统政党与制度信誉丧失。社会层面,通过数字化平台,抗议突破地域与阶层,实现无领袖、扁平化的长期对抗。无论是斯里兰卡的家族统治,孟加拉国的高度集权,还是尼泊尔的腐败积弊,都在缺乏有效回应的情况下被青年群体点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件爆发并非受意识形态导向,而是由民生诉求驱动——抗议者并不试图推翻资本主义或建立神权政体,其诉求是改善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政府提高治理效能、拥有负责任的领导人。
与邻国相比,印同样面临三个层面的问题:经济层面,一是印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印经济监测中心报告显示,20-24岁的印度人中,44.5%处于失业状态,这一比例远高于孟尼斯。二是制造业、服务业遭受美高关税与移民限制政策冲击,外资加速流出。政治层面,印执政阵营内部出现异议,莫迪政府遭国民志愿服务团(RSS)质疑,印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正失去公信力。社会层面,一是印人口外流问题严重程度前所未有,仅2024年就有60多万人离印,移民总数达1850万,几乎达到1990年的三倍。二是曼尼普尔邦族群暴力、克什米尔地区紧张局势、宗教少数群体持续遭受迫害等国内治理问题严峻。同样,数字平台放大印各层面问题,加剧莫迪政府的治理挑战。印互联网用户超8.5亿,具备爆发抗议并扩大的条件。2020至2021年的农民运动已证明,通过数字工具可实现跨越地域维持长期抗议。印虽曾以网络封锁应对抗议,但一方面该行动影响印数百万公民生活,另一方面,该行动也削弱“数字印度”计划。更重要的是,此做法或能暂时压制动荡,但长期实行仅能加剧公众不满情绪。
相较于南亚中小国家,印具备一定的独特优势:一是印民主传统深厚,宪政基础更为稳固。二是印经济结构多元,尽管政府尚未实现制造业雄心,但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三是全球大国对印投资或在危机时刻维持印稳定。然而,上述优势在压力下也可能转化为印负担:一是印联邦体制在莫迪执政时期已遭系统性削弱,恐形成多个同时爆发的压力点,导致中央政府更难以控制。二是印民众已对司法独立、媒体自由、选举公正失去信任,宪法保障形同虚设。三是政治极化妨碍社会多元化、加深社会裂痕。四是莫迪政府正堵塞合法的申诉渠道。总之,印需重视南亚其他国家动荡的教训,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