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各辖区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8:35 1

摘要: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曾是直隶省会,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津冀地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曾是直隶省会,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京畿之门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此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古莲花池

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

竞秀区

竞秀区,是保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中心。地处保定市区中部,东与莲池区交界,西、北与满城区接壤,南与清苑区毗邻。竞秀区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区、是金融和高端商务聚集区、是传统工业区等。保定市图书馆、保定市博物馆、保定市人民广场、竞秀公园、百世开利剧院、玉兰剧院等一批市级文化设施和保定日报社、保定广播电视台等一系列文化单位均座落于竞秀区。

竞秀公园

竞秀区名源于历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峰竞秀”,故名。1959年12月,设保定市路西区,1961年7月,建立新市区。2015年,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

莲池区

莲池区,位于保定市主城区东城,侯河、白草沟河横穿西南区境。北与徐水区毗邻,东、南与清苑区接壤,西与竞秀区、满城区相连。辖区共有35处文物保护单位(国保10处、省保2处、市保23处),包括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大慈阁、淮军公所、清河道署、清真西寺、育德中学旧址、直隶审判厅等古迹。

育德中学旧址

莲池区2015年5月由原南、北市区合并而成,因辖区有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的古莲花池、以及位于其中、被毛主席誉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的莲池书院而得名。毛泽东主席曾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满城区

满城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北同易县接壤,南与清苑区毗邻,西和顺平县交界,东连竞秀区、莲池区和徐水区。素有“金缕玉衣的故乡”、“草莓之乡” 、“磨盘柿之乡”的美誉。历史名胜有满城汉墓、张柔墓、古方顺桥、夜借遗址、要庄商周遗址等。

满城汉墓

满城古为燕南赵北通衢之地。西汉置北平县,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析北平县西北境置永乐县,北齐北平县并入永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永乐县更名满城县,宋入保塞县,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复置满城县。2015年4月28日,撤销满城县,设立满城区。据《元和郡县志》所载“天宝元年改为蒲城县,以县北故蒲城为名”。而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载:“唐天宝元年改为满城县。”不提曾改为蒲城。据清代赵一清作《水经注解》时,以《元和郡县志》、《旧唐书》为据,认为“满”系“蒲”之讹。另据《弘治保定郡志》:“高帝以张苍为常山守,从军攻燕有功,封北平侯,子孙满邑,因以为名”。

清苑区

清苑区,河北省保定市辖区,地处河北省中部,北临莲池区、徐水区,南临望都县、博野县,西临满城区,东临安新县、高阳县、蠡县。自古就有“北邻三关,南通九省”之称。清苑特色产业比较突出,是全国最大的轻型起重机械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制香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地道战遗址

清苑区历史悠久,在东臧村、大望亭出土仰韶文化遗址文物。清苑之名源于东汉清苑亭。其依据见于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注。共三条。第一条,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等劝进曰。1986年5月,清苑县划为保定市辖县至2015年4月。2015年5月8日,国家民政部同意撤销清苑县设立清苑区。

柏乡县

徐水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东与容城县、安新县交界,南与清苑区、莲池区为邻,西与满城区、易县接壤,北与定兴县相连。境内有瀑河、曲水两座水库,漕河、瀑河、萍河三条主要河流汇入“华北明珠”白洋淀。刘伶访张华、杨六郎武遂冰城之役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著名的明朝天文学家邢云路是徐水龙山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师昌绪先生是留村乡大营村人。南庄头古人类遗址、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里舞狮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

徐水县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设置,历史上曾有过北新城、新昌、遂城、安肃等多个名称。直到1914年,由于与甘肃省的安肃道名称重复,为了区分,徐水县便以其境内的徐河为名,正式更名为徐水县。2015年4月28日,撤销徐水县,设立徐水区。

涞水县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东界涿州市、高碑店市,南与定兴县、易县为邻,西与涞源县、涿鹿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主要文物古迹有庆化寺花塔、西岗塔、皇甫寺塔、怡贤亲王墓等。主要旅游景点为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野三坡

隋代,曾名固安县、永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涞水县,因境内有涞水(今拒马河)流经而得名。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后,涞水属保定市。

阜平县

阜平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地处保定市西部,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大清河水系沙河上游,是两省四市九县交汇处,东与唐县、曲阳县交界,南与石家庄市行唐县、平山县、灵寿县接壤,西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毗邻,西北部与山西省繁峙县相连,北部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连接,东北部与涞源县为邻,被誉为“冀晋咽喉”、“畿西屏障”。

阜平72拐

金明昌四年(1193年),以北镇并析曲阳县西北境地始置阜平县,属真定府。据《河北省县名考原》云:"境内多山,治所适当平坦,县或以此名",阜为"兴旺昌盛"之意。一九四九年,阜平县隶属河北省定县专区;一九五四年定县专区撤销后,为河北省保定专区区所辖。1970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阜平县属之。

定兴县

定兴县,位于保定市东北部,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的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三条河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是河北省35个环京津都市圈县(市)之一。中国最早的音乐家高渐离,燕国名臣郭隗,东晋名将祖逖,唐朝诗人卢照邻、贾岛,元朝名将、保定府建造者张柔,元朝著名戏剧家、《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清末军机大臣鹿传霖,现代诗人张秀中、中国第一位女试飞员张玉梅等皆出于此。

慈云阁

定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置范阳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元、明、清及民国沿用。1949年,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1970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兴县属之。

唐县

唐县,位于保定市西南部,东与望都县、顺平县相接,南与定州市相接,西南与曲阳县、西与阜平县毗邻,北与涞源县交界。唐县是千年古县、尧帝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民协授予的“中国唐尧文化之乡”;是革命老区,聂荣臻、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曾在这里长期战斗、生活并以身殉职,唐县由此成为白求恩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

唐尧文化园

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尧帝放勋诞生于今唐县尧山(即顺平县之伊祈山),伊祁为姓。公元前2360年,帝尧放勋被封为唐侯,治所阳邑(今固城,一说在长古城),亦称唐,即在唐县境内,称古唐侯国。公元前2353年其兄帝挚将帝位让给尧,也是在唐县举办的“禅让”仪式。西汉高帝四年(前202年),置县,因古为唐侯国得名唐县。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唐县属之。

高阳县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保定市东南部,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雄安新区安新县交界,西与清苑区毗邻,南与蠡县、沧州市肃宁县接壤,东与沧州市河间市、任丘市相接。是人文始祖颛顼帝初国之地,是继黄帝建都涿鹿之后的远古第二故都。历代名人辈出,明清重臣孙承宗、李鸿藻,留法勤工俭学首倡者李石曾,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锡疆、杨景山,抗日名将佟麟阁等都出自高阳。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马三峰、盖叫天、田际云、韩世昌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高阳,相传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初封之地,颛顼辅佐少昊治理天下有功,被封到了高阳这个地方,因为当时候的人常以地名为姓,所以人们称颛顼为高阳氏,或是高阳颛顼。战国时为燕之高阳邑。西汉置高阳县(治在今县境旧城村)。以邑名县,故称高阳,据应劭注《汉书》云:“在高河之阳”,即水之北为阳。明洪武三年(1370)因水患,县治西迁于今治。

容城县

容城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由雄安新区托管。为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驻地,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东部,三面环河,一面靠淀。北有南拒马河,东有大清河,白沟引河从容城县东部南北穿过,南靠白洋淀,西有萍河流过。。容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上坡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可推断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古村落。元初著名学者刘因、明朝忠烈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被誉为“容城三贤”。亦是狼牙山五壮士中胡德林、胡福才的故乡。

容城自秦置县,属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设容城侯国。1949年,容城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曾一部分划归定兴,一部分归雄县,同年又划归徐水县,1962年1月恢复容城建制。1994年,地、市合并容城县属保定市。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成立,区域包括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地区。

涞源县

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是拒马源、涞水源、易水源三源发祥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邻涞水、易县,南接唐县、顺平、阜平,西界山西省灵丘县,北与河北蔚县相连。以"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拒马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院寺等为代表的8大景区218个景点风光独特。

白石山

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属赵国,后属燕国;西汉置广昌县,属代郡;东汉初属冀州中山国,后属中山郡;晋属代郡;隋朝改称飞狐县;明朝复名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清朝属直隶省易州;民国3年(1914年)借涞水源头之意,改名涞源县。

望都县

望都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与保定市区接壤。 望都是农业大县,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沛,自古有“珠泉万斛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北方纬度最高的吨粮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河北省产粮大县;望都还是著名的辣椒之都,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调味品原辅料(辣椒)种植基地”、“辣椒产业名县”、“国家级出口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辣椒集散地。

尧母文化园

望都是千年古县,战国建邑,秦时置县,是中华文明先祖尧帝母亲庆都的故里,史书曾有“登尧山望都山”之说,乃望都县名之由来。望都是享誉海内外的武学大家孙禄堂的故乡,他创始的孙氏太极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望都还诞生了著名甲骨文殷商史研究学者胡厚宣、著名表演艺术家村里、著名话剧编剧鲁煤等一批优秀的华夏儿女。

安新县

安新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由雄安新区托管。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东部,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县接壤,西与保定市清苑区、徐水区交界,北与容城县毗邻。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利枢纽,连接较大水库5座(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安格庄水库、龙门水库、瀑河水库),下注渤海,流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

白洋淀

安新县境,在战国初期为燕国辖域。民国三年(1914年),安县(安州)与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为安新县,属直隶省保定道。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安新县隶之。2017年4月,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由雄安新区托管。

易县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东南与定兴县,南与徐水区,西南与满城区、顺平县,西与涞源县,北与涞水县相邻。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万里长城—紫荆关、龙兴观道德经幢(老子道德经幢)、北福地遗址、圣塔院塔(荆轲塔)等全国和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紫荆关抗日救国会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狼牙山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北易水北岸置易州;《元和志》卷18易州: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州东二星置易县;大业九年(613年),改易州为上谷郡,易县属上谷郡。1995年1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隶属于保定市。

曲阳县

曲阳县,河北省保定市辖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保定市西南部。东与定州市为邻,西北与阜平县交界,南与新乐市相接,西与行唐县毗连,东北与唐县相邻。曲阳县是定瓷发源地,历史古迹有北岳庙、定窑遗址、钓鱼台遗址、修德寺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曲阳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修德寺塔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始皇元年(前221年)始置曲阳县。据《水经注》释为: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此山指古代北岳恒山,曲阳因古时建城于恒山弯曲之阳而得名。1961年5月20日,析出、恢复曲阳县建制。1994年底,保定地、市合并,隶属保定市。

蠡县

蠡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保定市东南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保定、沧州、衡水三市交界处。县境东北与高阳县、东南与肃宁县、正南与饶阳县和安平县、西南与博野县、西北与清苑区接地。先后荣获“中国皮都”“中国山药之乡”“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68位)”“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呢绒之城”“河北省纺织产业名县”“河北省洁净城市”“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河北省园林县城”“河北省卫生县城”“亚洲电商产业带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传播基地”等荣誉称号。

烈士陵园

蠡县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蠡吾”是五帝时代蚩尤后人的一个聚落。“周蠡吾”是姓周叫蠡吾的一个历史人物。春秋时期的范蠡在此经商,后蠡吾演为地名。古时地近瀛海,为沼甸卑湿之地,污下多虫,故称为蠡。

万佛寺

西汉始置陆成县。东汉省陆成县入蠡吾县,治所在今博野县里村(原为蠡村)。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析蠡吾县之故陆成地置博陵县。三国魏时改为博陆县。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改名博野县(今蠡县),并徙治于今治。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始置蠡州,辖博野县(今蠡县)。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于县境置宁边军,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升为宁州,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复改为蠡州,仍辖博野县(今蠡县),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省博野县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降蠡州为蠡县至今。

顺平县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保定市西郊,东临满城区,西接唐县,南毗望都县,北连易县,东南与清苑区接壤,西北与涞源县搭界。顺平县为尧乡故里,“尧生伊祁”,“庆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于丹陵”,“尧住此山,后因作姓”等多有典籍记载,并为史学者公认。然,尧初定都,因年代久远,典籍寥寥,缺乏赘述。尽管如此,后人典注,考据,依然清晰明鉴:顺平之尧城,乃为尧受禅称帝定都第一皇城,即,尧初定都在顺平。帝都尧城,顺平不仅只有尧城、尧庙遗址,且其南有当时的四岳诸侯臣府羲叔官邸——夏叔府第。

夏及商代,今顺平县为一诸侯国,都逆畤邑(安阳乡境内)。春秋战国时置县,名曲逆县,此后由于征战交错,朝代更替,县名更动频繁,曰县,曰军,曰州。公元5年(西汉平帝元始五年)王莽改曲逆为顺平县。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二年)改为蒲阴县。556年(南北朝北齐天宝七年)蒲阴县改为北平县。北宋末年金国占领北平县,金改北平县为永平县,1214年(金宣宗贞佑二年)永平县升为完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降完州为完县。1993年8月,完县改名顺平县。有“顺利安平”的寓意。

博野县

博野县,河北省保定市辖县,地处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东,黑龙港流域北端。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市毗邻,北与清苑区接壤,南与衡水市的安平县、饶阳县相连。博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明代著名史学家刘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当代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的故乡。

东汉本初元年(146年),析蠡吾置博陵县(治所在今博野县城),属中山国。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博陆县改为博野县。《博野县志》载:职方云博野居博水之野故名。明洪武八年(1375年),从博野县析出蠡县。1962年1月15日,设置博野县制。

雄县

雄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由雄安新区托管。位于冀中平原,河北省中部,保定市东部,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西部与容城县相接,西北与高碑店市毗邻,东北与固安县接壤。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软包装产业基地”。

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涿州市

涿州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地处河北省中部、北京市西南部,是京畿南大门。东临固安县,西接涞水县,北通北京市,南到高碑店市。涿州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州”,是“千年古县”。境内拥有辽代双塔、郦道元故居等文化古迹6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历史上曾出过“两大皇帝”“两大杰出诗人”,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辽代双塔

涿州自秦代时设县,曹魏时期改称范阳,之后又多次改称涿县、涿州。在唐大历四年(769年)之前,涿州并未以“涿州”为名。直到公元769年,朱希彩奏请将原来属于幽州的范阳、归义和固安三县划出去成立新的涿州。1946年2月新涿县、涿良宛县合并称涿县。1986年9月,涿县撤县设市。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区、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涿州市划归保定市代管。

安国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东北与博野县为邻。西与定州相连,西北与望都县、清苑区交界,西南与深泽县相连,东南与安平县接壤。安国市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药王庙

汉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为安国定名,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1960年5月30日,撤保定专区,安国县改属保定市。

高碑店市,属于保定市下辖的县级市,京、津、保三角腹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建于唐代,佛像雕塑相传为吴道子手塑。民间文化积淀厚重,南虎南乐会、闫各庄吵子会、石辛庄民间古典音乐会、撞河村上四调被列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义店冰雹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碑店的名称源自市政府所在地,古为燕国、赵国分界处,曾立有“燕南赵北”四字高碑。高碑店市,古为督岗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时期,有易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开疆拓土。春秋战国时为燕国督岗地。唐文宗太和六年置新城县,1958年10月,新城县、雄县、涿县、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1961年12月恢复新城县。1993年4月9日,撤销新城县,建立高碑店市,隶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的保定市,辖高碑店市至今。

定州市

定州市,是河北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享有副地级市待遇。位于保定市和石家庄市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定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定州瓷器玉器历史悠久。定州的定州贡院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

定州是古国都市,华北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取平定天下之意。民国初废州改为定县,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定、曲两县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

来源:黄海边上的大雪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