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不是“有点血压高”那么简单,真要出了事,都是大事。尤其到了秋冬,早晨一顿饭吃不好,血压可能窜得比北风还猛。别小瞧这顿早餐,有时候决定你这一天是平安还是出事的,不是药,是你嘴里的那口饭。
高血压不是“有点血压高”那么简单,真要出了事,都是大事。尤其到了秋冬,早晨一顿饭吃不好,血压可能窜得比北风还猛。别小瞧这顿早餐,有时候决定你这一天是平安还是出事的,不是药,是你嘴里的那口饭。
高血压患者最怕的,不是没吃药,而是吃错饭。尤其是早上这一顿,身子刚醒,血压最容易蹿得快。吃错了,就像给原本就不稳的锅盖上加了火,炸锅是迟早的事。
有研究发现,心脑血管事件超过60%发生在早晨7点到中午这段时间,这时候正好是血压“早高峰”。偏偏很多人这时候爱吃些“刺激”的,等于给血管来了一记重锤。
那高血压的人秋冬早餐到底该吃啥?为啥医生说“宁愿啃馒头,也别碰这4样”?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明白。
咱老百姓常说,秋冬吃点热乎的,暖胃又顺气。可你要是高血压患者,这顿热乎的要是吃错了,热是热了,血压也跟着热起来了。
秋冬天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本来就容易升高。早晨起床后头两小时,是全天血压最不稳的时候。这时候吃点啥,真不是嘴馋那么简单,而是“动摇国本”的事。
有些人一觉醒来,习惯一碗胡辣汤、两个油条外加一瓶豆浆,觉得“提神醒脑”。但这顿饭里的油、盐、糖、刺激物,全是升压的“快车道”。
你以为吃了一顿香的,结果血压飙得比电梯都快。心脑血管一不小心就出岔子,真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医生才说,宁愿啃馒头,也别碰这4样。
第一样:咸菜、咸蛋、酱豆腐
这些东西老百姓爱吃,配粥、就馒头一绝。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咸口”里头的盐分,一小撮就够你一天的钠摄入量了。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5克盐。可一块咸蛋黄就能含1200毫克钠,你再来点酱豆腐、榨菜,轻轻松松就爆表。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大敌,钠离子会让血管收缩、体液潴留,血压唰唰往上升。你吃得是咸香,血管可是在“窒息”。
宁愿啃干馒头,也别拿咸菜做下饭菜。
第二样:油条、炸饼、煎包
别看这些油炸的早饭吃着香,它们是让血脂、血压双双“起飞”的毒搭子。
油条是高温油炸的产物,不仅含油量高,还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玩意儿对血管的伤害堪比长期抽烟。反式脂肪酸让血管变硬、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还增加血栓风险。
再加上有些小摊贩反复用油炸,油里重金属和氧化物早就超标了,吃进去就是往自己血管里倒垃圾。
医生都说了,早餐要清淡、易消化、控油控盐,炸的、煎的,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油,碰都别碰。
第三样:奶茶、甜豆浆、糖馒头
这一类是“甜蜜陷阱”。很多人觉得早上喝点甜口的,提神又暖胃。但你知道吗,这些饮品里头的糖,比你想象中多得多。
一杯奶茶,可能含糖30克以上,相当于6块方糖。高糖摄入会刺激胰岛素分泌,间接影响血压调控机制。而且糖分过高还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甜豆浆和糖馒头也是一样,虽然听着“家常”,但糖量一不留神就超。血压高的人,得学会和“甜”划清界限,不是说不能吃,而是得少吃、会吃。
第四样:火腿肠、午餐肉、速冻包子
这些东西,咱小时候觉得是“高级食品”,现在看,全是“加工陷阱”。
火腿肠、午餐肉里头不仅含盐量高、脂肪高,还经常含有亚硝酸盐、添加剂等。长期吃,不但血压飙,还增加肾负担,甚至有致癌风险。
速冻包子、速冻饺子,看着方便,其实里面的钠含量和脂肪含量一样惊人。有些一包下去,相当于你吃了3勺盐。
这些东西不是不能碰,是不能天天当饭吃,更不能空腹吃。
高血压人吃早餐,讲究三句话:热着吃、淡着吃、慢慢吃。
热是为了保护胃气,淡是为了稳住血压,慢是为了给身体适应的时间。
有人问,那到底吃点啥才合适?其实也不复杂。
一个馒头、一碗燕麦粥、一个煮鸡蛋,再加点拌青菜,清淡、暖胃、低盐低脂,就是理想的组合。
再讲究点的,可以加点脱脂奶、无糖豆浆、粗粮面包,既补充蛋白质,又不增加负担。全谷类和膳食纤维对降血压有天然帮助,关键是吃起来也不难受。
也可以吃点坚果,比如核桃、杏仁,但得控制量,每天不超过一小把,千万别一边看电视一边抓把抓把往嘴里送。
除了吃饭,高血压人在秋冬早晨还有几件事得记牢,不然吃得再对也白搭。
起床别猛,一猛血压就上头。醒来后在床上躺两分钟缓缓神,再坐起来,别像弹簧一样蹦。
水别空腹猛灌,尤其冰水。空腹大量喝水可能稀释血液,引起血压波动。建议起床后先喝温开水,一小杯就行,慢慢喝。
别空腹出门遛弯,早晨气温低,容易诱发血管收缩。先吃点热乎的再出门,不然别说晨练,可能成“送命”。
秋冬季节,本就是高血压人最怕的季节,别拿自己血管开玩笑。
吃对早餐不是小事,是保命的头等大事。
就像老一辈常说的:人不吃饭不行,但吃错了饭,比不吃还快出事儿。
你平时早餐都吃啥?有没有注意高血压饮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可以提提你的困惑。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 10-46.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非诊疗建议。文中所提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章无商业推广,旨在传播科学饮食理念。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