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爱建·滨州记忆】1985年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建立:高等教育向残疾人群体敞开大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23:22 1

摘要:1985年,在原国家教委、卫生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滨州医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肢残青年的临床医学系(医学二系)。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此向残疾人群体敞开了大门,填补了全国高等教育的空白,成为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

1985年,在原国家教委、卫生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滨州医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肢残青年的临床医学系(医学二系)。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此向残疾人群体敞开了大门,填补了全国高等教育的空白,成为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历经40年发展,滨州医学院残疾二系已培养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千余名残疾人大学生。这些毕业生在医疗、科研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滨医二系建立开全国先河,获邓朴方高度支持

2014年,滨州医学院原副院长李克祥分管滨医残疾人医学系(即医学二系),他向笔者回顾了二系从最初设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

“1984年,国内高校招生普遍一个现象,很多分数高的残疾考生因为无法通过体检而不被录取,最终被大学拒之门外。”李克祥说,“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平,也有违人道主义精神。”残酷的现实引起当时的副院长郭玮等人的深思:这些残疾考生完全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办一个专门招收残疾考生的本科班,不仅对残疾学生、社会有利,而且对学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残疾人临床医学系的想法由此诞生。

但当时要设立这样一个系面临诸多阻力,要得到国家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的首肯。为此,滨州医学院党委委派郭玮专程赴北京协调,前后往返18次,最终促成此事。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轶事。“当时邓朴方正在组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郭玮专门打听了邓朴方的出行时间,一看到邓朴方的车辆后立刻迎上去拦车。”李克祥回忆,“邓朴方听完郭玮的想法后,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正是邓朴方多年的心愿。为此,邓朴方亲自向有关方面申请招生指标和筹集资金,为残疾人医学系的设立提供了重要支持。

1985年1月6日,卫生部医政司牟天培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杨文受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来到滨州医学院进行考察。在听取院里的汇报并实地考察后,他们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该系建设。1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行文,“同意滨州医学院从1985年开始举办残疾人医学二系,每年招生50人,学制5年,规模为250人,面向全国招生。”这宣告我国第一个残疾人医学系的诞生。该系招生范围涵盖山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12个省市,主要招生下肢残疾考生。办学经费由卫生部、民政部和残疾人基金会联合提供,开办费达200余万元。

1985年,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八五级开学典礼举行。

1985年9月12日,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八五级入学典礼在惠民地区行署礼堂举行,57名残疾新生参加了典礼。其中5名学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特别推荐,均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功受奖的伤残战士。这批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平均分高出当年本科录取分数线34.7分,最高分更是超出录取线114分。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学生大多曾多次参加高考且均已超过录取分数线,却因身体残疾未被录取。“当时会场播放了张海迪的录音讲话,场面很感人。学生、家长、老师都掉了泪。”李克祥回忆道。

践行“二系精神”,残疾学生藉此改变命运并反哺母校

“时间证明,只要给他们机会,残疾人完全可以成材,甚至更有回报社会的热情。”回顾医学二系的发展历程,李克祥深有感触地说。

席思川的求学之路充满励志色彩。1985年,这位曾连续3次高考高分过线却因身体残疾未被录取的考生,最终以超过录取分数线1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滨州医学院。5年后,席思川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同济医科大学呼吸病理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呼吸病理学专家车东媛教授,主攻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席思川取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荣获该校杰出博士生学术研究奖,同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癌症学术研究。

4年间,席思川完成了16篇优秀学术论文,全部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杂志上。2005年6月,席思川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从事癌症发病机理中的一环——基因调控与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后基因调控功能的研究。

“后来,席思川又来到了滨州,经过深入交流,席思川决定把他的实验成果带回母校。滨州医学院为此专门予以他‘泰山学者’级别的待遇,不仅为他配备医学研究综合楼,还组建了一支团队。”李克祥说。从滨州医学院二系走出的残疾学生中,很多人改变了命运,并用自己的才智回报母校。

“在我看来,二系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笑对人生和奉献社会。”李克祥说,“二系走出的学生里,既有博士、研究生,还有创业者、人大代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都是二系精神的培养者、践行者!这种精神一级级传下来,最终积淀成了一种文化。”

形成残健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

自创办残疾人高等教育以来,滨州医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残疾人特点的高等医学教育思路,形成了残健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

对残疾人的生命尊严,滨州医学院予以特殊关怀。“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方便的生活环境,当时为二系配备了洗衣房和18台联网电脑的微机室;残疾人洗澡排队不方便,专门为残疾学生建了一层浴室,坐着、躺着都可以洗澡。还专门设立残疾人展室、活动室。”李克祥告诉笔者。除此之外,还为学生出行配备了电动车和轮椅,成立了助残志愿者队伍。

“从2012年开始,二系除了临床医学专业外,新增盲人按摩、特殊教育和听力与语言康复3个专业。”李克祥说。2012年,滨州医学院二系招收视障学生,填补了我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教育的空白,也填补了山东省高等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教育的空白。2013年,学院开设特殊教育、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并实现招生,已基本建立“高质量残疾人与高层次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格局。

来源:醉夕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