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斑秃(Alopecia Areata, AA)与银屑病是两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分别以突发性脱发和反复出现的银屑性斑块为主要临床特征。这两种疾病不仅病程迁延、易复发,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交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带来深远影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本文汇总四项于大会展示的中国研究,为皮肤病临床实践提供新方向~
撰文丨静心
斑秃(Alopecia Areata, AA)与银屑病是两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分别以突发性脱发和反复出现的银屑性斑块为主要临床特征。这两种疾病不仅病程迁延、易复发,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交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带来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这两种疾病的创新治疗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尤其在靶向药物及新型剂型研发方面成果显著。2025年欧洲皮肤科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已于法国巴黎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上,多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引人瞩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皮肤科治疗领域的创新活力,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和治疗思路。
巴瑞替尼治疗重度斑秃效果如何?330例患者数据公布!
A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毛囊功能,好发于青中年人群。Janus激酶(JAK)抑制剂(如巴瑞替尼)的出现为重度AA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度AA患者的年龄分布特征,并基于真实临床数据评估巴瑞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1]。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0年8月至2024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的330例重度AA患者,其年龄分布如图1。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具体方案见表1)基础上联合巴瑞替尼治疗,其中88例(26.7%)接受2mg/日剂量,242例(73.3%)接受4mg/日剂量。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结果显示共有146例患者(44.2%)实现脱发严重程度工具(SALT)评分≥80分,提示临床改善显著。104例(31.5%)中止治疗的患者中,有58例(55.8%)因疗效满意而停药。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包括感冒(1%)、痤疮(0.6%)、血脂升高(0.3%)及肝功能异常(0.3%)。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予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巴瑞替尼在真实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覆盖人群包括儿童及成人患者,为重度AA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选择(图2-3)。然而,受限于回顾性单中心研究设计,结论的普适性尚待进一步验证。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尤其针对儿童患者群体,以更全面评估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表1:研究中所用的常规治疗方案
图1:患者年龄分布(330例)
图2:(左)一名3岁男孩,2年的全秃症史,接受了13个月的传统治疗,未能实现完全的头发再生,随后额外使用了巴瑞替尼(2mg/日)10个月,实现了100%的头发再生;(右)一名3岁女孩,患有1年的全秃症,接受了12个月的传统治疗加上巴瑞替尼(2mg/日)
图3:(左)一名23岁女性,童年起病的全秃症,尽管接受了传统治疗,仍持续出现S形脱发,经过额外4个月的巴瑞替尼(4mg/日)治疗后,实现了完全的头发再生;(右)一名45岁女性,全秃症持续2年,经过6个月的传统治疗仅实现了部分头发再生,经过12个月的额外巴瑞替尼(4mg/日)治疗后,实现了完全的头发再生。
A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完全性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Jaktinib作为一种口服广谱 JAK抑制剂,目前正开发用于治疗AA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旨在评估Jaktinib在重度AA成人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2]。在这项于中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SALT评分≥50分)被随机分配至Jaktinib 50 mg组、75mg组或安慰剂组,接受每日两次(BID)口服治疗,疗程持续24周。主要终点为治疗第24周时达到SALT≤20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SALT≤10、SALT评分较基线改善50%、75%和90%(SALT50/75/90)、眉毛和睫毛应答(至少改善2级或达到3分)、生活质量(QoL)变化以及不良事件(AEs)(如图4、5)。
研究结果显示,Jaktinib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特征(图6-8)。
疗效:两种剂量Jaktinib组均达到主要终点,即在第24周时SALT评分≤20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早在第12周时便已显现,并持续维持至整个24周研究期间。此外,在所有次要终点中,Jaktinib均一致优于安慰剂。
安全性 :常见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 TEAEs,发生率≥10%)以实验室检查异常为主;研究中共报告七例严重不良事件,仅一例发生于75 mg 组(肝功能障碍,经处理已缓解,评估为与药物相关)。未发生死亡、恶性肿瘤或血栓栓塞事件。
总之,Jaktinib在中国重度AA成人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有望为该群体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图4:研究设计
图 5:人 口统计学基线特征
图6:主要和次要终点结果
图7:SALT评分变化
图8:安全性结果
泡沫气雾剂的疗效优于传统软膏!银屑病治疗迎来新选择
银屑病以瘙痒和疼痛性皮肤病变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然而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快速缓解症状被认为是提高患者治疗意愿、从而实现长期疾病管理的重要策略。基于欧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我们假设卡泊三醇/二丙酸倍他米松(Cal/BD)泡沫气雾剂的疗效不劣于Cal/BD软膏。此前中国首个相关RCT已显示,治疗4周后Cal/BD泡沫气雾剂疗效优于软膏,且两者安全性相当[3]。为进一步评估其早期疗效及患者报告结局,本研究对一项为期4周的3期临床试验(NCT05919082)开展了第2周数据的事后分析。该试验采用随机、研究者设盲、阳性对照、多中心设计,纳入的中国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被分配至每日一次Cal/BD泡沫气雾剂或Cal/BD软膏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方面基本一致(图9、10)。
结果显示,治疗第2周时,两组在改良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mPASI)、体表面积(BSA)、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银屑病症状量表(PSI)总分等方面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图11)。尤其在mPASI指标上,Cal/BD泡沫气雾剂组从基线至第2周及第4周的百分比变化显著大于软膏组(p。此外,各项PSI症状评分(包括瘙痒、脱屑、红斑和鳞屑)也在第2周时明显改善,报告“无或轻度症状”的患者比例较基线显著增加(图12)。
总之,本项事后分析表明,Cal/BD泡沫气雾剂与软膏均可在治疗早期(第2周)起效,为中国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提升。Cal/BD泡沫气雾剂在多项疗效指标上表现与软膏相当或更优,该结果与既往在非中国人群中报告的数据一致,为其作为更优治疗选择提供了支持。
图9:研究设计
图10:人口基线特征
图11:从基线至第2周和第4周在mPASI、BSA、DLQI及PSI总分方面的改善情况
图12: 银屑病症状量表评分
破解儿童用药难题:点阵激光为甲银屑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甲银屑病在银屑病患者中十分常见,终生发生率可达80%~90%。儿童银屑病患者中指甲受累的患病率约为17%~39%,其中5%~10%为单纯甲银屑病而无皮肤受累。对于这类仅有指甲受累的患者,系统性治疗并非首选。尽管现有多种银屑病疗法,但由于治疗周期长、药物难以穿透病甲,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导致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较低。儿童患者的药物选择更为有限,耐受性较差,治疗难度更大。
近期研究表明,激光技术(如染料激光、强脉冲光、YAG激光)可改善药物对甲板及甲母质的渗透性,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尤其是外用药)使用均对甲银屑病安全有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点阵激光联合激素与他克莫司软膏治,对一例11岁男性患儿进行治疗[4]。该患者全二十甲受累,病程3年,表现为甲分离、点状凹陷、甲变色、甲下角化过度、裂片状出血及白甲等多种病变,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且甲活检符合银屑病表现(图12)。治疗方案为每月一次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并早晚交替外用激素与他克莫司软膏,用药后封包30-60分钟。
治疗过程中除轻度疼痛外无其他不适。治疗前指甲和趾甲的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NAPSI)分别为71和63。治疗6次后趾甲NAPSI评分降至10分(图13),8次后指甲NAPSI评分评分降至6分(图14)。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无复发,患者满意度高。
总得来说,银屑病甲病变表现多样,从点状凹陷、甲分离到甲下角化过度及裂片出血等不一而足。儿童治疗尤其困难:外用药难以透甲起效,局部注射痛苦大且副作用多,成人系统药物缺乏儿童数据,生物制剂则存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限制。本研究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通过在甲板形成微细孔道促进外用药渗透,同时可能刺激甲床修复、减轻炎症及调节局部免疫,为儿童甲银屑病提供了一种痛苦小、接受度高且具有前景的局部治疗新选择。图13:指甲的病理图像:红色箭头指向中性粒细胞脓肿,黑色箭头指向融合性角化不全。
图14:治疗前后双脚的对比图像
图15:治疗前后双手的对比图像
医学界记者已驻守现场!后续将持续带来会议报告的核心解读、重磅研究,扫码进入大会专区,获取第一手前沿资讯!
意犹未尽? 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EADV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参考文献:
[1]https://eadvcongress.virtual-meeting.org/programme/presentation/57087
[2]https://eadvcongress.virtual-meeting.org/programme/presentation/57552
[3]https://eadvcongress.virtual-meeting.org/programme/presentation/57115
[4]https://eadvcongress.virtual-meeting.org/programme/presentation/55242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