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的谢莉斯:24岁丧母,50岁患脑梗,67岁丧女,前年今因病逝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22:18 1

摘要:她是80年代的歌坛巨星,与王洁实唱响无数经典、风光无限,《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早晨》更是火遍大江南北。

文|晓得

编辑|晓得

她是80年代的歌坛巨星,与王洁实唱响无数经典、风光无限,《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早晨》更是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当她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时,却在人生的舞台下,一次次被命运重击

24岁丧母之痛猝不及防;50岁被诊断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医生一句“脑子老化像80岁”让她瞬间崩溃;67岁送别独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几乎将她击垮。

当命运的重锤一次次落下,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令人心碎的一生?

1978年,对于谢莉斯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她重返阔别已久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了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王洁实

他们的合作,就像是找到了彼此声音里缺失的另一半,一种通俗与民族唱法完美结合的全新风格,就此诞生。

很快,他们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校园的早晨》、《踏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些歌曲清新、明快,像一股清泉流进人们的心田。

他们的磁带销量,在那个年代创下了高达500万盘的惊人纪录,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几乎家家户户的录音机里,都曾播放过他们的歌

在那个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谢莉斯与王洁实的声望,甚至可以与邓丽君、李谷一并驾齐驱

他们是舞台上最耀眼的“金童玉女”,是公认的“黄金搭档”,这种合作是纯粹的艺术共鸣,是职业生涯的顶峰相见,他们共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审美

这是一种公开的、为观众而存在的完美和声,然而,在这份万众瞩目的辉煌背后,是另一段鲜为人知、却更为坚韧的“和声”在默默支撑

聚光灯后的男人

这个和声的另一半,是她的丈夫郎文曜,他们的故事,没有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起点甚至有些朴素

时间倒回至1971年,那是谢莉斯人生的低谷期,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她被迫离开舞台,下放到乡下。

就在这时,一封朋友介绍的书信,将郎文曜带进了她的生命,郎文曜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导演、演员兼编剧,才华横溢,当谢莉斯有机会回京时,他拿着那封介绍信,叩响了她的门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走到了一起,1972年他们低调地在北京结了婚,然而婚后的生活,与舞台上的明星光环相去甚远

他们住的,是单位分配的仅有12平米的小屋,生活可以说相当清贫,可是随着谢莉斯的事业越来越红火,排练、演出占据了她几乎所有的时间。

为了让妻子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追逐音乐梦想,郎文曜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惊人的决定——他主动承担起所有的家庭事务,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家庭煮夫”

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女儿郎乐上下学……这些琐碎的家务,郎文曜一肩扛起,他用自己的牺牲,为谢莉斯筑起了一个最稳固的后方。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外界对谢莉斯与王洁实这对舞台搭档产生种种流言蜚语时,郎文曜给予了妻子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理解

他深知,舞台上的默契与生活中的情感是两回事,这种深植于灵魂的信任,让他们的“生命和声”无比坚固。

如果说顺境中的付出与信任,是这段生命和声的序曲,那么,当命运的残酷“变奏”来临时,它才真正奏响了最震撼人心的篇章。

命运的重拳

第一次重击发生在1997年,当时50岁的谢莉斯,正在成都演出,突然感觉面部麻木,口齿不清。

紧急送医后,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更可怕的是,这个病曾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

医生评估,她大脑的神经功能已经退化到了80岁的水平,未来甚至有发展为痴呆的风险,一夜之间,那个在舞台上歌声清亮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面部扭曲、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病人。

她的艺术生涯,戛然而止,此时舞台上的“艺术和声”伙伴王洁实,能做的只有焦急的等待和祝福,而她的“生命和声”伙伴郎文曜,则立刻化身为她的守护神

他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妻子。他亲自下厨,将饭菜做得软烂,一口一口地喂她吃。

他像教一个婴儿一样,扶着她重新练习走路,从一步、两步到能独立行走,他拿着拼音卡片,教她重新练习发声,从一个单音、一个字词到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进步,背后都是郎文曜无尽的耐心与爱,奇迹就在这份不离不弃的守护中发生了。

2000年复查时,医生惊奇地发现,谢莉斯受损的脑血管周围,竟然生长出了新的循环组织,经过近两年的康复,她战胜了病魔,竟然奇迹般地重返了舞台

这一次重生,不是医学的胜利,而是爱的胜利,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这对夫妻,就在他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时,第二次、也是更沉重的打击降临了

两记重拳

2010年,他们唯一的女儿郎乐,被诊断出肺癌晚期,这个由郎文曜倾注了全部心血培养、最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才女,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病魔的手掌

在与病魔抗争了4年后,郎乐于2014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年仅4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的锥心之痛。

这一次,谢莉斯彻底告别了她心爱的舞台,她的“艺术和声”就此画上了休止符

女儿的离世,让谢莉斯的世界彻底坍塌,支撑她和丈夫走下去的,是他们共同的责任——抚养年幼的外孙女郎乡

他们的“生命和声”,从夫妻间的相守,升华为了隔代抚养的相依为命,外孙女的存在,成为了他们晚年生活唯一的精神寄托和慰藉。

2023年1月13日,她也因病逝世,走完了自己75年的人生,她的命运充满了坎坷与苦难,但她的生命却因爱而丰满。

舞台上的二重唱,让她功成名就,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但当旋律落幕,真正陪伴她穿越人生所有高光与幽谷,抵御命运一次次重击的,是她与丈夫郎文曜共同谱写的那曲生命二重唱

这曲和声,没有激昂的高潮,却有着最深沉、最坚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奇,或许不是写在聚光灯下的乐谱上,而是镌刻在岁月与共、生死相依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

结语

回首往昔,谢莉斯的人生高光,是在泥泞里唱出来的,她被调进中国电影乐团,却因“特殊原因”下放到乡下。

别人都以为她会就此沉寂,她却在猪圈边、麦田里,把歌声练成了“百灵鸟”,舞台没离开她,但现实早就给她狠狠上了一课

然而,谢莉斯却又把自己的故事活成了教科书级别的励志,让人不得不为她点赞,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只要不放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来源:云莳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