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亏百万才紧急道歉?罗永浩死磕预制菜,谁敲谁的丧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20:12 1

摘要:西贝最近因为 “预制菜” 的事儿,闹得满城风雨,从一开始硬刚到底,到后来营业额暴跌、被迫道歉,整个过程像一场 “商业翻车现场”,还顺便给所有老板上了一课:别跟消费者硬杠,你真刚不过。

西贝最近因为 “预制菜” 的事儿,闹得满城风雨,从一开始硬刚到底,到后来营业额暴跌、被迫道歉,整个过程像一场 “商业翻车现场”,还顺便给所有老板上了一课:别跟消费者硬杠,你真刚不过。

这事儿得从罗永浩的质疑说起。罗永浩公开说西贝的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结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接炸了,放狠话要起诉罗永浩,还拍着胸脯说 “西贝无预制菜”,还在直播里激动地喊 “生意可以不做,是非必须辨”。

本来只是个 “菜品是否为预制菜” 的争议,被他这么一闹,彻底点燃了舆论。

大家本来对预制菜没那么反感,毕竟现在餐饮行业用预制菜是常事,但西贝卖得不算便宜,号称 “轻奢餐饮”,要是花了高价吃的还是预制菜,心里肯定不舒服,更别说老板还一副 “我说没有就没有” 的强硬态度。

这种 “老子说了算” 的态度,恰好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西贝主打 “家宴”“健康” 标签,客单价不算低,消费者花高价买的,本就包含对 “现做”“品质” 的期待,如今老板不仅不解释,还摆出 “你质疑就是错” 的姿态,无异于火上浇油。

更讽刺的是,为了 “自证清白”,西贝选择开放后厨,结果反而暴露了更多菜品制作流程的问题,比如食材处理不规范、出餐流程粗糙等,原本的 “澄清” 变成了 “大型翻车现场”,舆论热度直接飙到顶峰。

这场闹剧的直接代价,是真金白银的损失:西贝每日营业额锐减两三百万,对于正冲刺明年上市的企业而言,这不仅是短期利润缩水,更是上市估值的 “致命伤”。

要知道,餐饮企业上市看重的是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西贝这波操作,相当于自己亲手给上市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日亏数百万、上市遇阻的双重压力下,西贝终于在 9 月 15 日发布道歉声明,但这份姗姗来迟的 “认错”,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 “公关套路”,而非真心实意的整改。

声明中提到的 “九大调整举措”,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全是 “避重就轻的障眼法”:比如 “椒麻鸡改为生鸡现煮”“羊肉串现切现串”,这些措施听起来贴合消费者对 “现做” 的需求,可细究起来全是空话。

就拿 “羊肉串现切现串” 来说,这意味着门店要额外招聘专业的切肉、串肉员工,人力成本至少增加 20%,还得扩大操作空间 —— 西贝多数门店位于商场,寸土寸金,哪里来的额外空间?更别提 “生鸡现煮” 会延长出餐时间,原本 10 分钟能上桌的菜,可能要等 20 分钟,在快节奏的餐饮消费场景里,这无疑会让顾客满意度暴跌。

这些明眼人都能看出的 “漏洞”,西贝却堂而皇之地写进声明,而且 整个声明通篇不提 “预制菜” 三个字,对罗永浩提出的 “价格分量调整”“预制菜明确标注” 等关键诉求,更是只字未提。

这种 “选择性道歉”,暴露了西贝对消费者智商的轻视,他们以为靠几个 “表面功夫” 就能糊弄过去,却没意识到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是 “听企业画饼” 的群体。网友们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猫腻,纷纷调侃 “西贝这是把整改当作文写呢”“10 月 1 日能落实才怪”。

更致命的是,贾国龙在道歉的同时,还在行业群里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这番操作堪称 “自杀式公关”—— 既没平息之前的争议,又给了罗永浩反击的理由,对方直接放话要 “复刻西门子冰箱门事件”。

若贾国龙拿不出证据,还可能陷入名誉权纠纷,真是 “道歉不成,又添新债”。

西贝这场闹剧,早已超越单个企业的危机,而是给餐饮行业、企业家群体和消费市场敲响了三声振聋发聩的警钟。

第一声警钟,为餐饮行业而鸣:预制菜的 “透明化” 已是必然趋势,行业急需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规范预制菜的生产、销售和标注。现在的问题不是 “用不用预制菜”,而是 “怎么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比如明确标注哪些菜品是预制菜、预制菜的保质期、加工方式等。西贝的争议恰恰说明,当企业试图在预制菜问题上 “藏着掖着”,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第二声警钟,为企业家群体而鸣,新时代的企业家,必须丢掉 “我说了算” 的霸权思维,学会 “低头听消费者说话”。贾国龙的悲剧在于,他习惯了在企业内部 “说一不二”,便误以为在市场上也能靠 “硬刚” 摆平质疑,却忘了如今的消费者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自主选择权。

就像罗永浩的监督,本质上是消费者话语权提升的体现 —— 你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就会用 “脚投票”,让你的营业额和口碑双双下滑。更重要的是,企业家要学会 “情绪管理”,遇到争议时先冷静 24 小时,而非像贾国龙那样冲动表态,要知道,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可能需要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损失来买单。

第三声警钟,为整个消费市场的 “信任重建” 而鸣,西贝的避重就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 “信任危机”。当消费者发现 “花高价吃的可能是预制菜”“企业道歉还不解决核心问题”,他们会对整个餐饮行业产生怀疑,最终导致 “劣币驱逐良币”。

说到底,西贝的翻车不是偶然,而是 “傲慢” 遇上 “觉醒” 的必然结果。

这场风波过后,若贾国龙还学不会低头,西贝的上市梦恐怕只会越来越远;若整个餐饮行业还不重视预制菜透明化,类似的 “翻车事件” 只会层出不穷。

毕竟,在消费者主权觉醒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靠 “硬刚” 和 “糊弄” 长久生存下去。

编辑:柳贯一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