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函〔2025〕86号),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央深改小组牵头,已在宅基地空置率不低于8%的部分县城农村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函〔2025〕86号),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央深改小组牵头,已在宅基地空置率不低于8%的部分县城农村悄然推开。
与以往试点多在个别发达省份展开不同,这次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原则上33个省市都有试点村名额,村试点的确定需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央行联合审核。
这场被顶层制度设计者定义为“一场没有经验、也没有先例的宏观土地改革”,旨在解决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的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2年报告,农村宅基地废弃等因素造成的村庄土地闲置面积达到1亿多亩,占全国总耕地十八分之一。
此次宅基地退出试点的具体路径是:调研宅基地空置率→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补偿宅基地金给农民(补偿价格挂钩当地商品房平均房价)→退出宅基地变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在为期2年半的时间里,试点将在几个方面尝试搭建创新机制:允许剩余宅基地入市;农地按照“存量优先、增量补充”的原则入市;农村集体按相关政策和程序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土地交易市场挂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宅基地入市机制试点,选择标准是在县域农村,而地级市(及以上)农村、城中村和城边村,并不在试点范围。
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表示:“若这样的试点工作在城中村、城边村开展,必然造成小产权房合法转正(公开资料显示70%小产权房集中城中村和城边村),所以选择在偏远地区试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点。”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成为稀缺资源。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村民对集体土地既不能出卖,也不能转让,他们缺乏对农地转用的自主支配权和在征地过程中的议价权”。
从而排除了农民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红利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允许宅基地和农地并轨入市,否则农民永远是农民。
此次改革试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随着试点的推行,亿万农民的生活将迎来变化。
宅基地退出机制不仅能够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更能让农民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红利,真正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这场静悄悄的土地改革,正在为中国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来源:庄家共享农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