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控核聚变领域:2025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式“高质量燃烧”,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2025年3月28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产氚包层氚增殖剂与中子倍增剂工程化认证
中国近年来有诸多突破性科技成果,以下是一些典型代表:
- 可控核聚变领域:2025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式“高质量燃烧”,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2025年3月28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产氚包层氚增殖剂与中子倍增剂工程化认证”任务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产氚包层功能材料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产氚功能材料工程化生产,相关材料生产规模及综合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 航空航天领域:嫦娥六号于2024年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其返回样品揭示了月背28亿年前的火山活动。202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太空鹰眼系统”助力实践25号卫星为北斗G7卫星在3.6万公里高空精准“太空加油”,让北斗G7卫星延寿8年。
- 量子计算领域:2025年4月7日,本源量子联合团队在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十亿级参数AI大模型微调任务,在参数量减少76%的情况下,训练效果反而提升8.4%。
- 高铁领域: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成为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且我国首次建立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标准体系。
- 基因技术领域: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团队基于脱氨酶的转录因子印记技术FOODIE,首次实现了单细胞和单分子精度的转录因子印记检测,被国际同行誉为“变革性突破”。2024年,异体CAR - 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取得突破。
- 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4月10日,上汽荣威纯电D6以百公里电耗9.125kWh的成绩,斩获吉尼斯“驾驶量产纯电轿车通过青藏公路能耗最低”世界纪录。比亚迪发布的超级e平台,以“全域千伏高压架构”重新划定技术赛道,其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驱总成与1000V高压平台结合,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 芯片领域: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2022年,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为我国量子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 深海探测领域:2024年,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可开展深海钻探等科学考察任务,有助于提升我国深海探测与研究能力。
信息来源于网络
来源:小象科技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