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12日在地坛公园开幕,已顺利过半。截至9月17日,已迎来市民读者27万人次。本届书市以“规模突破、品质升级、惠民实效”为亮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成为金秋时节首都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之一。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12日在地坛公园开幕,已顺利过半。截至9月17日,已迎来市民读者27万人次。本届书市以“规模突破、品质升级、惠民实效”为亮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成为金秋时节首都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之一。
9月17日并非周末,但书市现场依然人头攒动,各展区前读者络绎不绝,购书、阅读、交流的热情持续高涨。“我和孩子妈妈都喜欢看书,也希望孩子能有好的阅读习惯。今天过来觉得新书多、好书多,已经挑了8本了,还得再逛逛。”正在挑选图书的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记者来到旧书新知专区,这里人流如织。叶先生说,为了全天候参与书市,他特意休假一周,每天奔赴书市淘书,“我已经买了近两千元的书了。”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手写的已购买的图书书目,如《弘明集》《马可波罗记行》《契丹史》等等。在旧书专架前,来自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同学正在仔细选书,她在网上看到地坛书市非常火爆,特意从秦皇岛赶来,“我想找找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文学原著。”看着眼前万分投入的读者,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副经理李兰特别感动,“ 我刚刚入行的时候,喜爱古旧书的往往是学者、老年人相对多,但通过这次书市明显感到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李兰告诉记者,为了更加贴近年轻人,旧书新知专区特意增加了史铁生、余华等知名作家的名言金句,还制作了很多受年轻人欢迎的图书印章,开发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水獭帆布包。
这款水獭帆布包可爱又灵动,背面印着“镇日小窗工獭祭,不知门外已春归”,李兰解释说,獭祭鱼就是水獭捕鱼之后喜欢把鱼放在岸边一条一条摆着,就跟古人晒书的时候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的场景一样。“帆布包背面的诗句排版出自我们收的一套笺纸,复刻在帆布包背面,扣上了‘旧书新知’的主题。”
书市过半,不仅图书销售火爆,文创同样是一派火热景象。人民文学出版社展位前人头攒动,该社推出的文学包袱火爆全场,满39元赠送,周末一天配送出了1500个。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部主任邝芮说,“我们把之前在上海书市火了的文学包袱带到地坛书市,并特别增加了蓝色的配色,这也是人文社经典《我与地坛》的配色,没想到比上海书市还要火爆。”不仅文学包袱火爆,人文社带来的文创产品都是一上货就一抢而空,比如《呼啸山庄》紫色帆布包等等,都受到文学爱好者的青睐。邝芮告诉记者,实际上,销售过程中有很多次货都卖空了,来不及补货,有时只能临时摆放图书来撑场面。“我们已紧急调配新款的偶像包袱支援地坛书市,希望能满足读者朋友买包袱的热情。”
火爆的场面同样在“地坛文化大讲堂”上演。“我写日记有50多年了,中间起码有二三十年是一天都不中断的。”9月17日下午,著名演员张铁林带着新书《时间笔记》来到大讲堂,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读者,张铁林畅聊阅读心得与幕后创作故事,现场气氛热烈。一位读者听完讲座后惊喜极了,“没想到在地坛书市偶遇‘皇阿玛’张铁林老师,《时间笔记》收录了他近50年的笔记、写生作品和未曾公开过的生活、学习、工作影像,让我们在时间的流转中,反思生活的瞬息万变。”
据悉,本届书市不仅延续了“我与地坛”经典品牌,更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创新突破。主展区面积扩大至2万平方米,设置主题出版、名社精品、旧书新知、外文原版、文旅展示等十三大展区,汇集350余家参展单位,展出图书50余万种。同时,书市期间还举办新书分享、作者签售、文化讲座等百余场文化活动,邀请多位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打造集图书展销、阅读推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民阅读盛会。随着周末的临近,地坛书市预计将迎来新一波客流高峰。书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升购书体验。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