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8日,中国铁路宣布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同步在12306上线预约功能,引发全网热议。不少“铲屎官”欢呼:“终于不用把毛孩子丢家里了!”但这里同时提醒:宠物上高铁≠随便带,违反规定可能被罚款甚至拘留!
2025年4月8日,中国铁路宣布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同步在12306上线预约功能,引发全网热议。不少“铲屎官”欢呼:“终于不用把毛孩子丢家里了!”但这里同时提醒:宠物上高铁≠随便带,违反规定可能被罚款甚至拘留!
根据铁路部门最新政策,高铁宠物托运采用“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模式,目前仅限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具体规则如下:
1. 允许托运的宠物
- 仅限家庭驯养的猫、犬,单只重量≤15kg,肩高≤40cm。
- 禁止托运:烈性犬(如藏獒、比特犬)、野生动物、怀孕/哺乳期/生病/未满15周的宠物。
2. 办理流程
- 提前2天预约:通过12306“宠物托运”功能关联车票。
- 检疫证明:需携带《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以当地规定为准。
- 专用运输箱:铁路提供自带温湿度监测、降噪功能的运输箱,不可自备。
3. 费用与保险
- 按里程阶梯收费:试点期间,对同车次同区间购票旅客给予特定优惠,按标准价格 7 折水平执行,额外赠送2000元基础保险。
尽管新规便利了宠物主,但这里指出,违规托运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
1. 隐瞒宠物健康状况=行政处罚
- 若托运前未如实申报宠物疾病(如狂犬病),导致运输中发生意外,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面临行政拘留+罚款。
2. 违规托运禁养犬种=承担民事赔偿
- 若强行托运烈性犬(如德牧、罗威纳),即便未伤人,铁路部门有权拒绝运输并列入黑名单;若造成他人恐慌或伤害,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3. 伪造检疫证明=涉嫌刑事犯罪
- 《动物防疫法》规定,伪造、变造检疫证明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若导致疫情传播,可能构成“妨害动植物防疫罪”,最高判3年。
新规出台后,网友争论焦点集中在:
1. “宠物应激死亡,铁路赔不赔?”
- 法律观点:铁路提供基础保险(保额2000元),但若因主人未禁食/镇静导致宠物死亡,铁路不担责,建议宠物主自行购买额外保险;若托运中宠物受伤,亦可据保险索赔;但若铁路方操作失误(如温控失效、运输箱问题),可依据《民法典》第1246条索赔。
2. “同车旅客过敏或怕狗,权益如何保障?”
- 铁路回应:宠物存放于独立快运柜,与客舱完全隔离,且运输箱具备除味、降噪功能。若仍有旅客投诉,可协调换座或改签。
3. “未来会开放更多宠物随主人进车厢吗?”
- 政策预判:短期内难实现。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干扰运输秩序,若允许宠物进客舱,可能引发更多纠纷。
1. 提前确认宠物资质
- 查询当地《养犬管理条例》,确保犬种不在禁养名单;猫需接种狂犬疫苗。
2. 严格遵循检疫流程
- 检疫证明需加盖官方印章,部分城市要求检测狂犬病抗体(如部分地区需抽血送检)。
3. 运输当日注意事项
- 提前禁食,避免呕吐窒息;禁用镇静剂,以免影响呼吸监测。
高铁宠物托运的推出,是公共服务的人性化进步,但规则的本质是平衡各方权益。作为宠物主,享受便利的同时更需严守法律——毕竟,“爱它,就别让它违法”。
来源: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