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商平台上,不同商家的“卖家秀”,模特姿势表情一模一样,有的模特甚至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不同店铺销售同样的商品,结果在各自的评价区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买家秀”……难道买卖双方都修炼了“分身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据上观新闻报道,“买家秀”“卖家秀”极度相似,不
李霞
电商平台上,不同商家的“卖家秀”,模特姿势表情一模一样,有的模特甚至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不同店铺销售同样的商品,结果在各自的评价区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买家秀”……难道买卖双方都修炼了“分身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据上观新闻报道,“买家秀”“卖家秀”极度相似,不是巧合,而是AI造假,只是部分商家“技艺不精”,露出许多马脚,这才闹出许多笑话。
电商平台上,产品介绍页缺胳膊少腿的模特、直播间内主播忽大忽小的脸、评价区里雷同的买家晒照,消费者一眼便可识假,还能有所提防。若商家AI造假的技艺愈发纯熟,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消费者是否还能甄别?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当消费者被失真的“买家秀”“卖家秀”误导,消费后才发现所见非所得时,正当权益也受到侵犯。
假图再“真”,都缺少对消费者的真诚,而这正是电商平台与商家的立身之本。若商家都不让自家产品以真面目示人,消费者怎敢放心下单?若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你学我我学你,都用AI假图做广告、糊弄事,就会摁下劣币驱逐良币的按钮,将诚信经营的商家挤到角落,进而危害整个电商平台的生态环境。到时,商家和平台,谁又能置身事外?
电商主动清理平台上的“AI照骗”,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一种“自救”。已有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这是在维护消费者信任,守护平台口碑。其他平台也应跟上,对平台上的商品质量、商家营销等严格把控。同时,AI假图再次提醒监管部门,AI生成内容必须强制添加标识,必要时还应上线识别大模型,用魔法打败魔法,提高辨别AI造假的效率。
“买家秀”“卖家秀”,底线是保真,最好是“素面朝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