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寺”和“庙”是有区分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8:30 1

摘要:寺最早是国家的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厅、部,比如大理寺,太常寺等,我国第一座寺是西汉的“白马寺”。从文字上就能知道,寺,分开是寸,土两个字,方寸之土,佛教用语,修行成佛的地方。廟呢,广是房间,朝吧,上十对下十,太阳对月亮,道家修行方式,一目了然。我也许是用后天

原来这“寺”和“庙”是有区分的。

寺是僧侣修行的场所,传播佛教文化,供奉佛祖与菩萨,最初是官员任职地;庙是百姓祭祖的场所,供奉是的鬼神与祖先。

普通大众既拜菩萨又敬鬼神,寺庙皆进出。家中过年过节请财神菩萨,请灶台菩萨,请祖先,七月十二过鬼节请鬼神。

说来好笑,过年千家万户请财神,财神要能吃,也吃不过的呀,所以要请的是心中菩萨,心善一切皆善。

我的理解是:寺大庙小。寺是官方筹建的,庙是民间筹建的,不知道对不对?

寺最早是国家的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厅、部,比如大理寺,太常寺等,我国第一座寺是西汉的“白马寺”。从文字上就能知道,寺,分开是寸,土两个字,方寸之土,佛教用语,修行成佛的地方。廟呢,广是房间,朝吧,上十对下十,太阳对月亮,道家修行方式,一目了然。我也许是用后天思维解释老祖宗的文化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事实上,‘庙‘和‘寺‘全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文化起源,若将它们等同而论,可真是要闹出笑话。

大家都知道:和尚住的地方叫寺,尼姑住的地方叫庵,喇嘛住的地方叫院;老道(包括道姑)住的地方叫观;祭祀对人类有重大贡献受人摩拜的人(一般传说为神仙)的地方叫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祠(堂)。

寺与庵为佛教的活动场所。寺内以和尚〈讲经念经诵佛》居多,庵堂则是尼姑的清修之处。

庙与观则是道教的法事修炼之处。是广大普通百姓祈愿釀福的去处。寺庵内的僧妮修为最终〈即最高〉结果是成佛。

而庙观里修炼的道士,他们的最高境界〈即最后结果〉是成仙。至于是否真有佛和仙?且以最具代表中心概念为中心大家可以评论。佛家以少林寺的对联为代表,其文是:有我无我常问我,是佛非佛何来佛。

道家则以赦文;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出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好了,这是我个人的认识,望智者见谅。

哎,还有一点,为什么叫“寺”,不叫“庙”呢?因为当时的经书是白马驮着来到长安城的,而接待西域来的使者是政府负责外事活动的机构鸿胪寺。从此,官办的寺院都叫寺了。庙,在古代最早是帝王和贵族祭祀和供奉祖先牌位的房子。古人把庙,说成“貌”,因为在庙里能看到祖先的容貌吧。庙,在《说文解字》里是“庙,尊祖先貌也”。庙多是个人筹资化缘,或者由地方政府修建的。从规模上说,寺的面积比较大,庙的规模比较小。此外,寺主要供奉的是佛祖、菩萨、弥勒佛、八百罗汉、四大天王。庙供奉的多是神,如土地神、山神、太上老君、龙王、城隍等;还有帝王的先祖,如北京的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以及人们崇拜的偶像,如关公、岳飞、包拯等。这是一点粗浅的认识。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来源:聪颖柳叶q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