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在世,渴望安然,却往往事与愿违。谁的生活不是历经坎坎坷坷,谁的日子不是尝尽酸甜苦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人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当苦涩充斥味蕾,我们要努力寻找回甘。当黑暗笼罩前方,我们要执着追求黎明之光。美好难以长久维系,人生需要奋力前行。
人生在世,渴望安然,却往往事与愿违。谁的生活不是历经坎坎坷坷,谁的日子不是尝尽酸甜苦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人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当苦涩充斥味蕾,我们要努力寻找回甘。当黑暗笼罩前方,我们要执着追求黎明之光。美好难以长久维系,人生需要奋力前行。
当你感到疲惫、烦恼、痛苦或委屈时,无需逢人便倾诉,用这三句话安慰自己。以下三大名句,或许你早已耳熟能详,甚至能将整部心经倒背如流。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理解经文的深意,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感悟,不断重新解读它,相信你定会有柳暗花明之感。随着理解的逐步深入,福报也会越来越多。
心经开篇便提及观世音菩萨进入甚深禅定状态时,照见五蕴皆空,从而度化一切苦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简言之,涵盖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受。在常人眼中,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只有证得五蕴的空性,我们的智慧才会真正显现,如此方能远离一切苦厄。
有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怨自艾,觉得苦难太多,事情棘手,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实则是心中的枷锁在作祟。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年轻人遭人陷害,蒙冤入狱八年,后来冤案得以平反。可他出狱后,心结却始终无法解开,总认为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在狱中荒废了,而那个陷害他的人却逍遥法外,未得到应有的惩罚。
几十年转瞬即逝,当年的年轻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一位大师前去探望,问道: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放不下吗?气息奄奄的他仍喃喃自语:大师,我是无辜的,怎么能放下?我的人生都被那次陷害毁了。大师摇摇头说:你在监狱里坐了八年牢,在尘世中又坐了几十年牢,真正毁掉你的不是那个人,而是你自己的心。
的确如此,一个人若总是放不下,长期在委屈、怨恨、痛苦中度过,即便身体获得自由,心却依旧被困于囚笼,心静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万物有生有灭皆如梦幻泡影。所有的痛苦并非源于外物,而是出自内心,突破过往的束缚就能走出挫折与困难的阴霾,获得真正的自由。
生活中因名利而斤斤计较,为得失而耿耿于怀,看似是被生活折腾,实则是自我折磨,给自己的心套上枷锁,让心陷入牢笼。人生短暂,快乐本就稀少,放开胸怀,放下痛苦的过往才能拥抱幸福的新生活。有些事在他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却因自己太过在乎,太过紧张而成为烦恼,日复一日的折磨自己。
心是一切的根源,与他人无关,你不多想,别人便无法让你负累,看淡一些,心情自然能够好转。倘若眼前有些事正折磨着你,不要多想,坚强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是否有人护佑支持,你自己都要活得无比坚强,坚不可摧。
生活中处处充满考验,依靠外力远不如依靠自己来的踏实。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有追求的人生才会足够绚丽多彩。要活好自己,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昨日历经千辛万苦换来的将是美满和幸福。磨练自己坚强的性格,我们便能无惧无畏。
自己的坚强是冲破一切障碍的钥匙,当负重成为习惯,肩膀便不再疼痛。当想开成为习惯,内心就会变得轻松。要培养自己坚强的习惯,不要与任何人攀比,努力平复内心的不平衡,奋力改变自己。人这一生始终在不断成长,该走的路一步都不会少。顺境时低调前行,逆境时磨练自己。当你做到无坚不摧,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在你眼中不过是鸡毛蒜皮,你将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业因果报的法则真实不虚且不可避免,回顾自己的生活便能看清行为的后果。当我们恼怒或伤害别人时,就会留下痛苦的记忆和自我厌恶的阴影,这些当下就成为业报的一部分。而且将来某一天,我们必定会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别人心中引发的感受,一切最终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
外界环境只能影响你,而内心的变化由你自己掌控。当遇到恶人有人出言不逊时,不要与恶人计较得失,也不要与他人争论不休。不顺往往是一种错觉,让你感到不顺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
如果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模式,每当做错事就会导致痛苦,每当做对事就会产生快乐,每当伤害别人,其实就是在伤害自己,每当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快乐。当你与恶人计较时,无形中自己就会变成伤害你的那种人。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当你心中记恨他人,以恶制恶时,你记恨的其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因果规律还有一个特性,我们种下的业力种子不会因时间久远而消失,在承受果报之前,其力量不会减弱。
正所谓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业因不一定立即呈现果报,但只要具备适当的外部条件,它们终究会成熟。无论信与不信,我们都生活在因果规律之中。当下的生活状况是过去业因的果报呈现,而我们现在身口意所造作的业因,必然会牵引未来应受的果报丝毫不差。
佛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即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当你把伤害你的人看作是自己时,痛苦和烦恼就会减轻,甚至会对伤害你的人产生别样的理解。
在身口意三业中,我们必须重视净化自己的意念,因为贪嗔痴是身业和口业的根源,它们会毒害我们的智慧和精气神,所以被称为三毒。心怀贪嗔痴,就容易引发伤害、盗窃、邪淫等行为,还常常说出欺骗、粗恶、挑拨、诽谤等负面言语,这些行为和言语无疑会伤害他人。
表面上看,这似乎让我们狭隘的心灵得到了一时的宣泄,但根据因果原理,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当你领悟了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自己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含义时,无论遇到多大的不顺,都不会再觉得不顺。当你以一颗包容他人的心面对生活时,就会发现过去之所以常常感到不顺,是因为自己的心太过狭隘。佛告诉我们得一次人身比盲龟浮出水面时,刚好把头钻进漂浮的木孔还要困难。因此,任何人若真正爱惜自己,就应善于保护自己。
在年轻时壮年时或老年时,对人生能有一次深刻的觉悟。请切记,生活永远是自己创造的,生活真的没有捷径可走。那些看似有捷径的道路,不过是眼前的幻想,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做,饭要一口一口吃,急不得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什么都比不上别人。
要好好努力,勇敢向前迈进。不要总是攀比,脚踏实地,专注做好一件事。时间久了,量变就会引发质变。时间如东逝之水,大浪淘沙,洗尽铅华。小时候,我们会因为与他人争执而痛哭流涕,不断控诉。长大了,即便身上留下疤痕,也能独自默默承受。
人是不断成长的,把眼前的不顺当做对自己的磨练就好。人生中所有不好的经历,其实都是在成就更好的你。有些艰难,有些疲惫,看似是在刁难你,实则是在促使你成长。所有的不顺都是成就自我的垫脚石。凡事看淡一点,坦然面对即可。谁都会有负面情绪,毕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自怨自艾。也不要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而是要足够坦然的面对,并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做好自己,看淡一切,笑对生活,幸福便会常伴左右。
来源:淡泊的感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