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达11倍。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近五年累计装机规模增加20倍。其中新型储能又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比达95%-99%,
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达11倍。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近五年累计装机规模增加20倍。其中新型储能又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比达95%-99%,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在9月17日举行的2025世界储能大会开幕式上,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董事长曾毓群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今年2月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下称“136号文”),该文件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进入了全市场化新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9月刚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发展目标:2025-2027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产业转型关键时期,曾毓群再度为全行业敲响警钟。其表示,我们对产业的形势要有客观的认识,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才能推动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谈到的挑战之一就是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起火、爆炸事故。需要重视的是,其提到,“随着储能系统调用的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第二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曾毓群提到一个行业现实,“三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过0.4元/Wh,严重偏离成本。恶性低价必然带来减料减配,为行业埋下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价格战更是已经蔓延至海外,即中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产业已由“内卷”卷到“外卷”。“这不仅让储能企业的毛利急速缩水,关键是不可持续、得不偿失。”曾毓群指出。
第三则是产品的参数虚标、宣传虚假。“不少企业不在研发上发力,只在产品参数上做文章,在质保寿命上拍脑袋。部分项目的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1/4。”
曾毓群还提到了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在资本的加持下,不少企业选择了走捷径,倾向于抄袭和复制而非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创新和研发是需要烧钱的,问题是人人都想走捷径,谁来做创新?”
第五点则是行业无序扩张、一哄而上。据介绍,目前累计注册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三年内将会被淘汰,一大批‘孤儿电站’即将涌现。企业关闭,电站无人维护,将来的责任就只能甩给社会、甩给国家。”
曾毓群在讲话中强调,安全是储能发展的基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冲击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和社会信任。必须将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其同时还强调,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作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绝对市场霸主,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788.86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85亿元,同比增加33.33%。其中,储能电池系统的营收占比为15.88%,营收下滑1.47%,毛利率同比增加1.11%至25.52%。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该电芯在安全可靠性、能量密度、寿命衰减及系统效率等核心性能指标均实现全面升级。此外发布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根据鑫椤数据,2025年1-6月,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近日股价也表现抢眼。截至9月17日收盘,宁德时代AH股股价均创新高,A股上涨6.7%,报377.1元;H股突破500港元关口。
来源:新浪财经